
自序二
2015年,我在北京举办了自己的首场个人摄影展—《沉默中的声音》,展出的作品是各国音乐人在台前幕后忙碌时的黑白纪实照片。这些音乐人肤色各异,语言多样,来自天南海北,有着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但他们演唱的都是世界民族音乐。他们弹奏的乐器有来自南欧的曼陀林、来自中东的乌德琴、来自中亚的桑图尔……但在悠扬婉转的弦音中,展现的都是故土的生活、信仰和爱。
黑白画面,沉默无声,但这些诞生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生活之歌穿越时光长河,在现代世界的舞台上依旧激荡着生命的热情。
在无声中,似乎有更热烈的回响。
当我多年后重新翻阅这组作品时,我突然意识到,当这些歌手和音乐脱离舞台环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轨迹几乎可以在地图上勾勒出一条绵延的传奇之路。从东往西,从内陆到海湾,这条传奇之路与古丝绸之路极为吻合。
照片中那些私人和微妙的情绪,逐渐唤醒我内心更为宏大的一个情感诉求:去探寻古丝路沿途的人和城,一睹它们今世的容颜。
我在本书中描写的部分地区或许并非当下丝路研究的主流对象,但都有史诗般的过往和浪漫的当下。阿姆斯特丹人曾扬帆世界,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古老的运河边;多哈人守望着海中的珍珠,在沙漠里养育绽放的玫瑰;亚历山大港沉默的海湾中,人们在用学识传承先辈的世界主义;泉州人在拼搏;敦煌依旧璀璨……这些我曾目睹、经历、感受到的一切,在回忆和重访中,似音乐鸣于耳畔。
在当下的记录和创作中,我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丝路沿途的包容与自由、开放和自信,它们根植于古人对世界的好奇和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沿途撒下的浪漫主义种子。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并非我过往的经历,却是我所渴望拥有的人生。面对这个庞大的观察对象,我讲述的虽然只是城市中的人、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冰山一角,但立足点是唤醒它们背后的情感需求。若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只言片语能够激起你对丝路历史的神往、对远方的渴望、对个人过往经历的些许重温,那么,这共鸣或许就是古丝路在当下的新生命—在无声的沉默中,在沙与海的彼岸,人类的故事和情感总是互相联结的。无论古今,我们永远是这个广袤又美丽的世界的一部分。
希望你能有一段愉快的旅程。
Chal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