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的教育和培训并举发展
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时代,新阶段,着力推进教育和培训同步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现代职教体系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1.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方面
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是现代职教体系中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第一,从法律层面看,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二,从国际视野看,1999年,在韩国召开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的第二届大会,会上发布了《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明确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这一术语包括职业培训,提出“终身学习与培训是通向未来的桥梁”。第三,从培养目标看,现代职业教育着力于培养既管未来又管当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的特点是学历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性、以专业教育为载体的专业性、强调实践性,管人的未来;职业培训的特点是侧重职业资格、职业或技能证书的非学历性,为就业或工作提供即时性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岗位技能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等,管人的当下。第四,从学校职能看,职业院校承担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使命,职业院校既要承担学历教育,又要承担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社会培养培训人才。
2.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可以概述为:职业教育领域内学历教育层次上形成纵向连通的“直通车”,教育领域内不同类型教育上形成横向跨接的“立交桥”,职业培训上形成纵横畅通的“旋转门”,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上形成生态的“政策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深化推进职教领域结构性改革,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模式,既要做强学历教育,也要做大、做优职业培训。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的具体内容可描述为:全国新建地方647所本科院校与本科职业教育同层不同类,正在转型之中;转型后的647所本科院校与现行中高等职业院校同类不同层,正在衔接之中;纵向上形成“中、专、本、硕、博”的职业教育“直通车”,正在贯通之中;横向上形成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灵活转换的“立交桥”,正在融通之中;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有国际视野,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协同联动,产教正在融合之中;办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扩大进出职业教育机构“旋转门”的流量,正在强化之中;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国家制度供给必不可少且形成“政策链”,正在完善之中。
3.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强调:“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生命力在于同步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活力在于教育和培训并举。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轮驱动”模式,是职业教育对接社会、永葆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举措。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生代所从事的职业可能不再墨守成规、从一而终,新时代职业院校应顺势而为,更加突显把学校办成对接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充电”中心,以专业群建设与改革为着力点,统筹规划资源配置和开发,既能为促进适龄人群初次就业创业提供优质职前教育服务,也能为促进职业转换人群提供优质职后教育、培训服务。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法定职责有以下几点。第一,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要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面向学生开展专门强化培训;第二,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优势,开展包含在职职工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培训、复转军人再就业培训、留守贫困人群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艺传承人培训、“走出去”培训等在内的多元化培训,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第三,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立完备的培训成果学分认证制度,完善学分积累、转换和激励制度,参加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员,在弹性学制年限内修满学历教育毕业标准学分,颁发相应学历教育证书。
4.做大做优培训是新时代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
职业教育历来重视学历教育,对职业培训重视不够,做大、做优培训是当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者之间具有不可逆性,例如,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开展培训,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办教育。开展高质量的培训,特别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和龙头作用,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一批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共享性基地。作为职业院校,要构建学校培训实施组织体系,集成校企资源,统筹构建以职教集团(内含行业龙头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学校继续教育专门机构、系部、工作室(中心)等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以条件设施、人才、技术、文化资源为保障的培训实施组织体系。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一方面,发挥职业院校培训资源优势,“采取岗前培训、现代学徒制培养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职业意识教育,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形象的认同感。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环保和健康卫生等要求贯穿职业培训全过程,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
教育强则学校强,培训强则学校强,教育和培训强则学校整体强,学校整体强则国家必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和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同步推进教育和培训高质量发展,做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优培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