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操作实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病种分值的确定

一、病种分值的计算方式

DIP病种分值(Related Weight,RW),是每一个病种组合的资源消耗程度被赋予的权值,是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的复杂与疑难程度的相对体现,病种分值这一概念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中的相对权重相似。RW值越高,反映该病种的资源消耗越高,反之则越低。

RW计算公式为:

RWi = mi /M

其中,M为全部病例平均住院费用,mi为第i类病种组合内病例的平均住院费用,以近3年的数据按照时间加权的形式计算该费用均值。如当前年度为2019年,则采用前三年的历史数据,按照2016年:2017年:2018年=1∶2∶7的比例进行测算。

依据RW值的计算方法与思路可分解测算出DIP药品分值(Drugs Related Weight,dRW)和DIP耗材分值(Medical Consumables Related Weight,cRW),其测算公式与RW计算公式相类似,RW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同时替换为相应的药品费用或耗材费用,以进一步衡量费用结构的合理性,细化对医疗资源消耗的评价与分析。

RW值由历史大数据的计算所得,真实、客观的全量数据天然具备校正抽样误差的作用,反映客观情况。然而,既往处于医疗卫生服务改革阶段的现实数据存在医疗服务价格未能体现劳动价值、医疗卫生服务未能合理补偿等现实问题。以既往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RW值计算并挂钩医保支付,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合理的校正机制包括:完善专家评议机制及畅通沟通协商机制,合理融合临床专家、医疗机构意见,动态调整,不断完善。

二、DIP支付相关系数

DIP的实际支付标准主要参考病种分值、费用偏差系数和费率。费率是分值的付费标准,费率的计算方法为区域内当年医保基金可用于DIP付费的总额除以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分值总和。因此,实际运行过程中,每一年度结束时医保方可测算出当年度的费率。费率的计算方式为:

经过个体特异变化校正后,仍会有部分费用异常病例,需要建立异常病例筛选机制,确定合理的权重系数并对支付费用进行调整。实际医疗费用可能在病种分值费用标准上下浮动,因此医保管理部门采用费用偏差系数确定实际支付分值、费用偏差病例。费用偏差系数的计算方式为:

不同偏差系数区间对应的支付分值计算公式见表1-1。由费用偏差系数确定的费用偏差病例,是医院医保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费用偏差病例包括费用极低病例与费用超高病例。

表1-1 费用偏差病例与实际支付

费用异常病例支付标准参照如下公式计算:

费用异常病例支付标准=费用异常病例病种分点值系数×结算点值×病种组合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