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不靖难,改养猪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章 以身入局,大明毒士李善长

“老李,咱要彻底铲除他们,有啥办法!”

老朱愤愤难平。

大明识字率低,真杀光江南士族,官员识字率会急剧降低。

其次,会出现钱荒粮荒的财政危机,导致大明运转不下去。

最严重的是烽烟四起,天下再次大乱。

一边杀,一边拉拢,才是正道。

老朱一直是这样做的。

“彻底铲除,老臣做不到。”

“但让这次迁民顺利,老臣倒是有一策。”

李善长眸光淡淡:“明教这条线,早就该启用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何解?”老朱问。

“明教不是要造反吗?”

“咱们顺应他们,帮助他们造反。”

李善长怪笑:“明教造反,只是其表。”

“深层次原因,是豪门大族的支持。”

“无论江南,还是其他地方,没有豪门大族支持,明教教众一天都过不下去!”

“所以,咱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给他们造反的机会。”

“再趁乱,杀个干净!”

李善长这招最狠。

既然没有名头杀人,那就偷着杀。

逮着世家大族,能杀一家算一家,反正披着明教的皮,让明教背锅。

最后朝廷出面,收拾残局。

再趁机杀一批贬一批,流放一批。

迁民也就顺利了,江南豪族也就被打击了。

一箭双雕。

可这样的后果,就是大明在士族眼里彻底失去权威。

这些年死死维护的正统地位,会遭到严重挑衅。

多年以来维系的朝廷与豪族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好处,则是老朱对民间掌控力变强。

皇帝会和淮西人紧紧团结到一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再杀淮西人。

李善长就是李善长。

尽出毒计,占尽便宜。

朱元璋陷入深思,他不愿和淮西人完全绑定。

毕竟从洪武八年以来,他就致力于和淮西勋贵解绑。

如果执行李善长的计策,就开历史倒车,重回洪武八年。

可不执行呢,江南士族搞不定。

雄英殁前,他认为江南士族就是纸老虎。

赋役黄册建立完毕后,天下士族皆为他用。

可雄英死后。

他觉得自己与士族必有一战!

可该如何杀呢?

是不顾统治,强行和淮西勋贵捆绑,大肆屠戮一通。

还是执行之前的决策,发动大案,大搞株连似的杀呢?

“韩国公,此计过于猛烈。”

“且没有回旋的余地。”

“咱觉得不可行。”

李文忠看出老朱为难,帮老朱说话。

李善长微微讶然。

若换做以前的李文忠,一定会摆大道理,而不会为皇帝辩解。

他怎的变化这般大?

还是说,杀江南士族于他有害无利?

大明占据江南近二十年。

每个勋贵,都和江南士族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有的甚至,完全被腐化了。

由不得李善长怀疑。

开国十五年,淮西勋贵早已不再纯粹。

“曹国公,你低估了士族的实力。”

“明教哪有什么正规军,吸纳的都是流民罢了。”

“就让他们放开去攻打,也打不下任何一座大族的府邸。”

“就算明军,脱掉装备,也打不下几座府邸!”

李善长看着李文忠,道:“你担心什么?”

确实,假扮明教也动摇不了江南士族的根基。

但却表明了态度。

朝廷要他们死的态度。

“咱怕天下大乱。”

李文忠没好气道:“江南士族底蕴丰厚,一次不打死。”

“转头就会支持其他野心家。”

“眨眼间,江南烽烟四起,大明帝都板荡……”

李文忠猛地停下:“你就等江南人造反,好一网打尽?”

“你想用富庶的江南,换取全部江南大族的灭亡?”

“韩国公,你疯了?”

殿中人随之瑟瑟,不过这是李善长的风格。

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人全族命。

李善长摇头:“江南富庶,只富大族。”

“财富是恒定的。”

“大族少吃一口,百姓就能多吃一口。”

“大不了用十年时间重建,江南依旧富庶。”

“你也不用担心粮仓问题。”

“咱也不是一口吃个胖子。”

“可以用几年时间开发湖广粮仓。”

“等时机成熟,再把江南士族一网打尽。”

“二十年后,大明就会有两大粮仓,何乐不为?”

二十年,老朱肯定死了。

而那时,淮西人就可以取代江南士族,成为雄霸整个江南的豪族。

太子登基后,就算想清理,也积重难返,无法清理掉了。

淮西勋贵,就能重走魏晋世家之路了。

而这些,老朱会看不到吗?

当然能。

就看老朱怎么选了。

朱元璋沉默不语,李善长给他出个难题啊。

江南士族,务必要清理掉。

不清理干净,他不敢闭上眼睛。

除非迁都。

可清理江南士族,淮西勋贵必然做大。

以李善长的狠毒,必然会无限吸食江南士族的血肉,壮大自身,形成豪门世族。

“让咱好好想想。”

老朱难以抉择,打发朝臣出宫。

“宣太子来,咱有事商议。”

老朱一个人没法做决定,打算和朱标一起商量商量。

就在他思索之时,唐云又送进来一张纸条。

是老四的亲笔信。

信中,老四猜疑有人泄密给申国公府,太孙案调查结果,是某些野心家制造出来的,未必是案件真相。

老朱猛然惊醒,是李善长!

由太孙案引出来的明教。

明教牵引着,使江南士族浮出水面。

而李善长想用江南士族的血,和皇帝牢牢捆绑。

按照老四说的,谁获利谁有罪的原则。

淮西人在受益!

那么,这件事背后一定是淮西人在推动!

更别忘了,郑九成给的明教线索,是李善长提供的。

恰恰说明,这背后就是李善长!

“好一场惊天谋局啊!”

老朱心有余悸:

“从雄英死,把老四卷入其中就开始了。”

“哪怕咱抛出毛骧,放出李文忠,都在李善长的算计之中。”

“他抓住了咱的性格弱点,精心制造了这个圈套!”

“不,是阳谋!”

“哪怕咱看透了,还得落入他的算计中。”

“因为,他笃定咱的性格!”

“咱心疼儿子,眼里不揉沙子!”

“雄英的死,必然要讨个说法!”

“咱晚上睡不着觉,担心江南士族弑君!”

“老李更是不惜以身入局。”

“不,不止他自己。”

“他把全家都赌上了。”

“这才是李善长!”

“大明毒士李善长!”

老朱眸光森然:“这样的毒士,标儿哪里控制得住?”

“咱必须带走他!”

“有他在,淮西人就有主心骨,咱就动不了他们。”

“有他在,咱也步步惊心,处处被他算计,还说不出个‘不’字。”

“李善长啊李善长,咱该不该用你的计策呢?”

老朱又犹豫了。

“给老四回个条子,说咱知道了。”

这时,朱标姗姗来迟。

今日老朱没时间处置政务,导致奏疏都堆给朱标了,把朱标累得够呛。

收到宣诏后,立刻放下奏疏,赶往奉天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