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疾病解析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言语或行为紊乱,以及情感平淡、少语、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当一个人出现上述至少2种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1 个月以上时,就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二、精神分裂症有哪些表现?
(一)幻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却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常见的幻觉有幻听、幻视、幻嗅和内脏幻觉等。
1.幻听
听见多种多样的、个人当下所处环境中不存在的声音。可以是单调的声音,如鸟叫、虫鸣、水流声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声音,如人说话或唱歌的声音。要求个体做事的声音被称为命令性幻听,会听到有声音让自己逃跑、自伤、伤人等,危险性大。

2.幻视
看见当前环境中不存在或幻想中的事物或景色,形象常常生动、鲜明。如看见墙上有壁虎在爬、房间里有龙在飞舞等。

3.幻嗅
闻到实际所处环境下没有的气味,如腐烂食物的气味、烧焦化学物品的气味等。

4.内脏幻觉
感觉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出现异常的虚幻的知觉体验,如感觉骨头里有虫爬、肠道扭转等。

(二)妄想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个体坚信不疑的不合理信念。妄想与普通不合理信念的区别和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妄想不能被客观现实证据或推理说服。妄想内容与个体具有利害关系,是个体独有的心理现象,并且与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物理影响妄想。
1.被害妄想
坚信自己被某些人或某组织迫害,如在饭菜、饮水中下毒等,因而时常表现紧张、害怕。

2.关系妄想
将环境中不相干的事物与自己联系起来,如认为他人说话是在议论自己,路人的眼神是对自己的蔑视,并因此感到愤怒。

3.嫉妒妄想
没有任何现实依据而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因而翻看配偶的私人信件,或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

4.物理影响妄想
又称被控制感,即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表现为个体声称被红外线、脑电波或某种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

(三)言语、行为紊乱
1.言语紊乱
说话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没有条理和重点,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让人难以理解。

2.行为紊乱
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下出现与当前处境不符的行为,如独处时无故发笑、自言自语。

(四)阴性症状
阴性症状包括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少语、社交退缩和快感缺乏。这类症状不太引人注意,患者常常面无表情,不喜与人交流、来往,表达情感或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能力明显衰退或丧失。
1.情感淡漠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表现为对亲人、朋友和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
2.意志缺乏
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兴趣和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如发病时不主动参与任何活动、常常坐着发呆。

三、精神分裂症对人有哪些影响?
(一)躯体方面
1.肥胖
除疾病本身对内分泌系统有影响外,阴性症状使患者活动减少,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能出现食欲增加,导致体重增加。
2.心脑血管疾病
疾病造成不良生活方式,如懒散退缩、少动、饮食不节等,导致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3.感染的风险
与患病后生活懒散、不料理个人卫生有关。

(二)心理方面
1.病耻感
因言语、行为异常,或社会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不了解,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歧视、贬低与排斥,感到羞耻、自尊受损。

2.负性情绪
(1)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出现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愤怒、害怕、悲观等情绪。
(2)当被害妄想出现时,患者会害怕、紧张。
(3)嫉妒妄想出现时,患者敏感、易怒。

(三)社会功能
1.社交隔离
症状导致孤僻、不与社会交往、不敢见人、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形成社交隔离。

2.学习能力下降
与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有关。

3.工作能力下降
因社交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贫乏等症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四、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方法,能缓解和控制幻觉、妄想、异常行为等症状。
1.药物的选择
(1)抗精神病药物有多种,具体选用哪种药物,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既往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来决定。
(2)药物剂型有两类,包括口服药及长效针剂。传统的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对于不能坚持服药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如棕榈酸帕里哌酮注射液,2~5 周注射一次,可在体内缓慢释放药物,起到稳定的治疗作用。

2.药物副作用如何处理?
(1)体重增长:
部分抗精神病药物能使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长,需控制。

(2)便秘:
部分抗精神病药物使肠蠕动减慢,腺体分泌减少。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水果蔬菜,适当增加运动,以促进肠蠕动。

(3)锥体外系反应:
服药或打针后,如出现不由自主“翻白眼”、说话“大舌头”“歪脖子”,或者坐立不安、双手不自主抖动等情况,考虑发生锥体外系反应,需要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治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实施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利用精神医学及心理学原理,通过谈话、非言语沟通及特意安排的情境,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达到减轻痛苦、适应社会、促进康复的目的。不同阶段的患者,心理治疗重点不同。

1.急性期的患者
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影响,主要倾听患者诉说,适当给予疏导、支持和安慰。
2.治疗期的患者
幻觉、妄想等症状基本控制,重建认知和健康行为。
3.恢复期的患者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学习行为训练、就业行为训练以及社交功能训练。
(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指从静脉注射肌松剂和麻醉剂,在全麻的状态下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治疗方法。
1.哪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适合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呢?
(1)有极高的自伤或者伤人风险者。

(2)存在拒食、违拗等症状和紧张性木僵者。

(3)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耐受者。

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1)头痛:
少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可出现轻微的头痛,通常休息数小时后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处理。

(2)恶心:
较少见,少数患者可能继发于头痛之后,可能是麻醉剂的不良反应,通常休息之后会好转。

(3)记忆力下降:
可逆性的记忆力减退,治疗后数天至数月可自行恢复。

(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吗?
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项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见效快的物理治疗方法。
2.治疗前需要完成心电图、脑电图、血液生化、胸片等检查,以保证治疗中的安全。
3.治疗当天按照医护人员通知,禁食禁饮,排空大小便,做好头部清洁。
4.治疗前后2 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禁食禁饮。

五、为什么会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有些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增高有关,有些因素是相互作用,总体而言,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精神活动失去正常情况下的协调性。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中起重要因素,亲属中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2.神经发育异常
在个体发育的早期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大脑特定区域(额叶等)的发育,导致神经发育的异常。

3.感染
感染因素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精神障碍,如梅毒、艾滋病、弓形虫感染、单纯疱疹性脑炎、慢性脑膜炎等。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不论发生在子宫内,还是儿童或是成年以后,都可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产生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4.社会心理因素
各种不良的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应激能促发精神疾病的突然发作,如婚姻、学习、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等。有些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系十分密切,如强迫性格的人容易患强迫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