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临床培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行为的分类

人类行为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人类行为的分类也有多种形式。

一、人类行为的分类方式

1.按照行为主体的差别,人类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个体行为通常包括学习、运动、睡眠、觉醒等。团体行为包括协调、合作、友好、对抗、默契等。

2.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人类行为分为本能(生物)行为和社会(习得)行为。本能行为是指先天固有、遗传获得的行为,如吸吮、防御、睡眠、觉醒、性活动等。社会行为是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如学习、交往、语言、情感等。

3.按照活动的不同领域,人类行为可以分为管理行为、政治行为、文化行为、社会行为等。常见的管理行为包括计划、组织、激励、控制、决策等。政治行为包括选举、法制、行政、国际关系等。社会行为包括保险、救济、互助、生产等。文化行为包括教育、体育、艺术、学术等。

4.按照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人类行为分为健康行为和不良(有害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指不断增进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良好睡眠等。不良(有害健康)行为是指对人类个体或群体健康不利的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网瘾、攻击行为等。

5.按照斯金纳行为理论,人类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由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指机体自发、主动进行的行为。

二、异常行为的判定和类别

损害自身或群体健康和生命活动的行为,破坏社会公认准则或侵犯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均被认定为异常行为(abnormal behavior)。异常行为通常被视为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的同义词。但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异常行为的范围应该更加宽泛和普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快速变迁,异常行为的判定标准在不断地变化。

(一)异常行为的判定

由于时间、地点、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具体的行为是否正常,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异常行为”中的哪些属于社会问题,哪些属于医学(健康)问题,哪些属于个人认识偏颇,哪些属于心理或生理性障碍,需要根据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异常行为的判定通常有以下标准。

1.社会标准

是指人的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文化传统或社会公认的行为模式,如伦理、风俗、习惯、道德等。用大家公认的“社会标准”来评判行为的正常与否,是人们最容易接受和认可的“标准”。“社会标准”一方面要符合社会文化、传统习俗和习惯,要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社会观念和评价标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自我经验标准

是指从自身以往的经验和心理体验出发,对于个体行为做出的自我评定。这种凭心理感受和自身主观经验判断的行为正常与否,通常带有片面性,存在夸大或缩小的可能,定性和定量都有可能欠准确。

3.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的应用为行为特征的定性和定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人类正常行为特征应该呈常态分布。个体的行为正常或异常,可以依据其行为特征偏离统计学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4.医学标准

从纯粹生物医学的角度分析,凡是损害个体健康和生命或不利于种系延续的行为,都应当视为异常行为,如酗酒、吸毒、病态的反社会行为等。许多异常行为往往是疾病外在的身体表现,常需要医学干预。行为医学重点关注损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医学的角度判定行为异常,在参考其他标准的同时,临床诊断(医学标准)往往是最终的结论。

(二)异常行为的种类

异常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分类指南。从便于行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角度,异常行为可分成以下类型。

1.本能行为异常

①饮食行为障碍,如厌食、拒食、暴食、异食癖等;②睡眠觉醒障碍,如嗜睡症、失眠症等;③性行为障碍,如性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等;④其他本能行为障碍。

2.社会行为异常

(1)社会适应障碍:

主要是指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社会适应障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向客体的异常行为,如暴力攻击行为;另一方面是指向自我的异常行为,如自伤、酗酒行为。此外,社会适应障碍还包括狂热的、超出社会公认准则的特定嗜好、病理性赌博等其他异常行为。

(2)人际交往障碍:

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退缩、病理性谎言、出走等。一般认为,遵医行为障碍或求医癖也属于人际交往障碍的范畴。

3.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相关的异常行为

包括神经性疾病诱发的行为障碍、精神性疾病诱发的行为障碍、医源性疾病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应激反应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