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寺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古寺庙的简介

我国古代早期出现的庙和祠,并不是宗教的直接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宗教逐渐的传入中国,随之建立起了各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建筑。其中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庙和庵堂;道教的庙宇,统称为宫观;伊斯兰教的教堂,统称为清真寺;天主教的礼拜堂,统称为教堂。

佛教始终是我国宗教的主体,因此佛教建筑在所有宗教建筑中占据了大多数。佛教寺庙很早就遍布全国各地,至解放前不完全统计,我国佛教寺庙一共有40000多所。佛教寺院建筑在布局上基本有一个统一模式,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构成时空合一的整体,寺庙在中轴线上要突出大雄宝殿。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法堂,再后面为藏经楼。其中山门有三个,既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天王殿,有六尊塑像,殿中对着山门的是弥勒,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背后,由板壁隔开,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北墙坛上是大佛,东西两壁前,多为十八罗汉,整个殿又构成一个等级的向心结构。但是由于不同的佛教宗系和地域信仰差别,在佛教寺庙中,建筑名称和布局格式也有不同。但是不论哪种寺庙,其建筑文化、雕塑文化的文化价值都非常高,特别是当举行各种佛事活动时,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将会更高。

道教教理及形式还在不断完善中,道观建设不设塔,都以殿为主体。伊斯兰教清真寺受外来影响较多,总平面不一定采用中轴对称,装饰限于几何图案或植物花纹。建筑以礼拜殿为主体,另附浴室、宣谕台、邦克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