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程:时空交错的成长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观点冲突,化解融合

第一位年轻村民激情昂扬地吟诵完自己的诗作,那充满朝气的声音仿佛仍在广场上空回荡。此刻,现场的气氛如同被点燃的篝火,愈发炽热。村民们被这热烈的氛围感染,纷纷按捺不住内心的创作热情,踊跃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位身形健硕的中年村民阔步走上台,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深吸一口气后,他饱含深情地吟诵起来:“久旱逢霖心暗喜,田园润泽意悠然。皆因众志能移岳,共盼清平岁月甜。”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抗旱成功后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刚一念完,台下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村民们纷纷点头称赞,“这诗写得太妙啦,把咱心里的感受全说出来了!”“对呀,一听就知道是亲身经历过这场旱灾的人写出来的,满是真情实感!”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喜悦的氛围中时,一位头戴方巾、身着长袍的文人模样的村民缓缓站起身。他微微皱着眉头,目光扫视了一圈台下的众人,随后开口说道:“这位兄台的诗作,情感确实真挚动人,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抗旱成功后的那份喜悦与对未来的期盼。然而,从诗词的格律角度来看,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诗词历经千年传承,讲究平仄押韵、对仗工整,这是不可忽视的艺术规范。若一味地追求情感表达而忽视了格律,诗词便会失去应有的韵味,读起来就如同平淡无奇的白话文,难以登上大雅之堂。”

这番言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现场顿时议论纷纷,有的村民不住点头,觉得文人所言极是,格律的确是诗词的基本规范,是衡量诗词优劣的重要标准;但也有不少村民面露疑惑,甚至微微摇头,他们认为诗词本就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如果被格律束缚得太紧,创作时处处受限,那情感的抒发岂不是会变得束手束脚,失去了诗词原本的灵动与自由?

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场面逐渐有些失控。这时,一位性格直爽、嗓门洪亮的村民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大声说道:“我觉得写诗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感受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要是被那些格律框住,写一句诗就得琢磨半天平仄,那还怎么能写出真情实感?诗词的灵魂就在于情感,没了情感,就算格律再工整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

文人听后,不慌不忙地回应道:“兄台此言差矣。格律并非是对诗词创作的束缚,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艺术规范,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格律能让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般的美感。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每个音符都有它的位置和节奏,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演奏出动人的旋律。诗词也是如此,没有格律的约束,便会杂乱无章,失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夏晨和卫烽一直在台下关注着这场激烈的争论,见场面有些失控,赶忙快步走上前。夏晨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的眼神坚定而温和,缓缓说道:“大家先别着急,听我讲几句。其实,格律和情感表达,对于诗词来说,就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格律就像是诗词的骨架,它让诗词的结构严谨,形式优美,赋予诗词外在的美感;而情感则是诗词的血肉,它赋予诗词鲜活的生命力,让诗词能够触动人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卫烽接着夏晨的话,补充道:“没错,就拿我们经历的这场旱灾来说。在创作诗词时,我们既可以运用严谨的格律,通过整齐的句式和和谐的韵律,展现出我们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和不屈意志;也能用直白且饱含深情的语句,将我们对旱灾的担忧、对水源的渴望以及对战胜旱灾的坚定信念,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不同的创作侧重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诗词创作更加多元,让清平镇的诗词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听了他们的话,现场渐渐安静下来。那位直爽的村民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说:“哎呀,听你们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儿。看来我之前对格律的看法太片面了,还得好好向大家学习学习。”文人也微微颔首,笑着说道:“是我过于强调格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情感才是诗词的核心。以后在创作中,我也会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争取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在夏晨和卫烽的调解下,这场激烈的观点冲突终于得以化解。村民们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将格律与情感表达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而接下来的诗词交流中,又会碰撞出怎样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夏晨和卫烽在未来清平镇诗词文化的发展道路上,还会扮演哪些至关重要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