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预言之黄帝升仙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仙女峰下会旧人

正是因为歙地孩童获救事件发生后,容成子和浮丘公一行人就在天子都(今黄山)脚下扎根下来了,很快与附近的农家百姓变得热络起来。但凡当地民众遇到病痛或者什么难事,都会找到他们寻求解决,容成子和浮丘公也乐于帮助。由于容成子和浮丘公对外宣称自己是上面官方派遣来考察天子都的传道之士,以至大家便称呼他们为“道仙”。

这天阳光明媚,碧空万里,容成子用五行推算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进山考察好日子。

“昨晚我也观测了星象,近期天气尚好,是一个难得登山的最佳时候,我们这就准备进山去。”

对于容成子的建议,浮丘公也表示非常认同。“想来黄帝给了我们三年时间,看似已很充足了,但此黟山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又是仙境禁地,山高林密,无路可行,加上江南天气多变,所以我们可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宽裕,得好好地谋划谋划。”

正在他们对如何进山不知所措时,有一个当地樵夫听说后,匆匆赶来告诉他们有关这片山林曾出现的一些蹊跷之事。

“整个天子都山峰林立,大大小小山头难以统计,但离这里不远有一座山,我们唤作‘仙女峰’,我曾几次砍柴迷路误入其中,竟看见山上确实存在不少仙女成群结队四处活动,却难寻踪迹,我们感到非常后怕,也不敢深究细看,不知是妖精还是神仙,倘若两位道仙真要进山,可要小心为妙。”

听了樵夫的好意劝告,容成子和浮丘公微笑地对视了一眼,他们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真是想来什么就来什么,这黄道吉日可不是白看的。

“我看樵夫说的比较可信,不像是民间传言,不如我们就以此峰为突破点吧。”就这样,他们马上拿定了主意,就从仙女峰开始考察,毕竟手头上有这么一条比较靠谱的线索。

于是,容成子和浮丘公吩咐随从们准备好充足的干粮和登山工具,换好行装就朝着樵夫指点的方向出发了。

“容成公,你说何为仙?”一路上荆棘满地,他们一行人艰难前行,浮丘公觉得很是无聊,便与容成子聊起天来,以打发时光。他想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能够起到有效缓解体力上的消耗,以及一时的高度紧张感。

容成子当然清楚他的意思,便看似漫不经心地接上话来。“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上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我以为,三界之中,如同人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一般,仙亦可分五品,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如达到神仙品则为圣贤修士,地仙人仙鬼仙均为凡夫修士。”

“此话怎讲?又何为五品?”浮丘公接着问。

“以仙道的概念来说,仙是人的高能形态,与失去肉身之后的神是不同的。其一,天仙修炼者可阳神有足够的能力随意进入超信息态,这并非隐形之术,而是身体与元神界合一,并可随意由超信息态化出形体身,如同无中生有,又能有之变无。其二,神仙修炼者可以阳神离开肉体独立生存,即超越玄关境界,进入明体境界,又依元神力量铸造阳神。其三,地仙修炼者可肉体不再受到基因的衰老限制,即由正定而获得玄关显现,但因见地不到故不能超越玄关境界。其四,人仙修炼者可以达到百邪不侵、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即不追求成就道果,而以调摄真气之术养生健身,提高生命场序化强度,提高抗御外界邪恶信息能量侵袭的能力。其五,鬼仙修炼者可以达到阴神出壳,即不追求成就道果,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着意于外求获取各种符咒法术以及召请外界信息能量体附身的神通异能之术士。”

容成子不愧为得道高深的千年道仙,对修仙之道颇有见地,由此引起了浮丘公的敬佩之情。

听后,他不禁感叹道;“其实,人仙本为一体,人人体内都有仙气元神所在,本可以无有转换和阴阳转变。因为宇宙自然万物一切生命源于同一个元神,即原始超信息,事实上宇宙也是依元神而存在,宇宙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呀。”

“你看对面山中那片岩石像什么?”突然,走在前面的容成子尖叫起来。

见到容成子发出叫声,浮丘公依照他的指向望去,顿时心里激动起来。“哦,这不就是那个樵夫所说的‘仙女峰’吗?听说那些仙女们经常在此出现,要不我们就在此地观察一番再作打算。”

当他们四处张望仙女峰周边山峦,立即被这些岩石的形状所吸引。其实,那是一组形态各异的岩石,有的像是轻盈跳跃的舞步,有的则像是静静伫立的倩影。每个人心中的仙女都不尽相同,但这些岩石仿佛都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情感共鸣。它们静静地躺在山间,仿佛在诉说着仙女们留恋人间美景的故事。每当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仙女足的轮廓在光影变幻中愈发清晰,让人不禁想象起那位仙女曼妙的身姿来。这仙女峰仙女峰高达1650米,深壑之中,一峰突兀,独出云表,淡妆素裹,秀姿娇娆,颇似靓妆玉女,故此得名。此峰又名“美女峰”、“美人峰”。

于是,他们一行人屏息下来,不久便见眼前飘来一片隐隐约约的淡薄云雾,笼罩在对面群山中,待云雾渐渐散去,仙女峰上倏地呈现一群仙女来,身穿五颜六色的绚丽衣裳,她们伫立山巅翩翩起舞,在一声声天籁之音中,显得无比优美,妙不可言。

“容成公,你仔细听听,原来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音乐。”这时,浮丘公轻声叫唤前面观看的容成子,生怕他听不见似的。

“我总感觉这乐器声音如此眼熟呢,莫非是炎帝发明以千年古梧桐木制成的丝弦乐器,此乐器身长三尺六寸六分,弦为丝绳所造,分五弦,为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调。弹奏时,它的乐声清亮而质朴,韵味悠长令听者无限陶醉。”看浮丘公听得如痴如醉,容成子在一旁作如此解释。

“可不,你再听听看,好像还不止一种音乐呢?”浮丘公历来喜爱奏乐,所以对音乐非常敏感。“不过,这种音乐听起来不像人间的,而是来自上古仙族的音叉。”

“难道真是昆仑天宫的仙女下凡来了,这音叉的确来自上古时期,通常由弹性金属(多为钢)制成,呈‘Y’形,两端分叉,型如‘U’。它之所以可以产生非常纯的音调,其频率完全是由分叉部分长度决定的,叉臂越长,波长越长,音调越低,同样叉臂越短,波长越短,音调越高……”容成子一听,立即感到无比惊奇。

“但是,这音叉可是蚩尤为东极昆仑天宫和西极归墟地宫所需巨石息壤用作开采的利器呀,难道……”

听了容成子的疑问,浮丘公一下子激灵起来。他自然明白容成子的心有所指,怀疑会不会真是蚩尤再次复活了不成?虽然在上古时期,成事皆有可能,但如果结果真是如此,这也太有点天方夜谭了吧。一想到这,他甚至联想到黄帝半生所付出的努力,那岂不是等于毫无价值了吗?

“不……不,肯定不会是你所想的那样情景,我们再仔细考察一下,还是不要轻易下此定论了。”

浮丘公比较冷静,他想其中必有蹊跷。凡事不到最后时刻,不要过早自己吓自己,这就是修道即修心之理。否则,往往会因为一念之差,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说完,浮丘公盘脚静坐在旁边的石头上,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

容成子看到浮丘公如此状态,知道他是入定运用丹田元气开天眼了。所谓的天眼,其实就是人的松果体,也就是道家说的泥丸宫。原本,人体丹田中存储着宇宙中的先天之气,这种气是超越阴阳二气的,又叫元气,非常的珍贵。而松果体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每个人的灵魂就印封在这里。

其实,每个人都有松果体,只要经过修炼,经过能量的加持,都能开天眼,这没有什么好神秘的。通过用天眼看世界,跟肉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是凡人能够想象的。因为用肉眼看东西,一般只能看一个方向或者一个层面,而用天眼看呢,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就是说一眼看去,四面八方、左右上下、从内到外,全部信息一览无遗。天眼也是每个人的第三只眼,形同第六感官,也叫遥视功能,属于仙道之鬼仙的基本技能之一。

不一会儿,只见浮丘公头顶上方有七彩光影一直流转着,随着光芒越来越强烈,他的身体已经脱离石头悬浮起来半米左右,然后朝着仙女峰出现仙女的方向立定不动了。

“那里起舞的总共有十二个小仙女,一旁还有两位大仙,形似一男一女,我们听见的音乐应该就是他们弹奏的。”

浮丘公的话似乎让容成子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急切地问道:“你不妨再耽误点精力,仔细瞧瞧那两位大仙的模样如何?”

容成子看到,此时浮丘公身上如雨水般汗滴而下,知道刚才登山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能量,如果勉为其难再继续耗下去就有可能伤及自身了。所以,他只能冒险试试了。

“男的身材魁梧,长得一副江南本地人模样,甚至我能感觉到他身上所散发出的新安歙地味道来;而女的长得人身蛇尾,但容貌美若如天仙一般,真乃妙不可言也。”浮丘公喘着粗气地回答,不知是精力虚脱,还是被对方美色所震惊了。

“哦,单看这女的长相和她使用音叉乐器来看,莫非是共工之孙噎鸣不成?如果没错的话,那这个男的很可能就是蚩尤的侍女要离的祖父金氏了。”

这回,轮到浮丘公感到惊讶不已了。“容成公,你是说他们是数十年前新安部落首领金氏家族入赘的要离祖父与共工部落首领共工之孙噎鸣?”

浮丘公寿至数百,游道天下,自然听闻数十年以前闹得天下皆知的共工之台“回春楼绯闻事件”,还曾听说过黄帝提起过灵山十巫之巫姑曾经遭遇的歙州奇案。

“可是,当时不是说要离祖父早死了吗,难道竟是误打误撞地跑到天子都里的仙女峰来了,居然还活下来了。这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何止是浮丘公感到很诧异,就连活到千岁的容成子也觉得震惊极了。“我想,应该是噎鸣太过爱恋要离祖父,然后动用仙术找到这里来了吧。”

对于容成子的猜测,浮丘公也认为不无道理,但依然不解,并立马表示了自己的疑惑。“按容成公之想,那要离祖父岂不是近百岁了,还有这十二个小仙女又该从何而来的呢?”

容成子笑了笑道:“这里天时地利人和,既然你能在此修道,难道人家就不可以了吗?至于这些小仙女,还用得着解释吗?”

他如此连续两问,竟将大家都惹得大笑了起来。很明显,这种事情还用得着追问,孤男寡女的,长期身处山林,生出十个八个不很正常吗。

可能因为刚才他们的大笑之声,惊动了不远处山峰上的飞鸟,这些鸟儿很少受到人为惊吓,一下子扑腾扑腾地四处飞起,于是立刻引起了对面山峰上那一群仙女们。顿时,音乐和起舞骤然停止,紧接着山谷中响起了一声清脆悦耳的质问。

“敢问来者何人,既然有缘,何不现出真身一见。”

看到对方如此客气大方,容成子和浮丘公也不再矜持了。随着对方话音刚落,他们便从石头旁边现身出来,然后对着发出声音的方向作揖行礼。

“我们是道人容成子和浮丘公,应黄帝之命前来考察此地,不想打扰到你们全家了,还望多多谅解。”

容成子代为回答,并用上了“全家”一词,显然是告诉对方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身份了。

“原来是两位帝师,果然名不虚传,何不见面一叙乎?”那个声音又说。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我们这就过来就是了。”容成子想都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下来。他非常清楚,凭对方的修为,早不在他之下了,与其扭扭捏捏地躲藏,不如坦坦荡荡地相见。

果不其然,正如容成子所料,这两位大仙正是新安部落首领金氏家族入赘的要离祖父与共工部落首领共工之孙噎,只不过那十二个小仙女并不是要离祖父所生,而是噎鸣雌雄同体所生而已。她们也和噎鸣一样,都是雌雄同体,人身蛇尾,分别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强梧、大渊献、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困敦,当时根据她们出生的时间,并结合观测天象时发现木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12年的时间,于是被称为“十二太岁神”,同时按照各自对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个动物,又形成十二生肖。

但是,即便如此,这并不能阻挡他们两人之间的深情爱意和日久天长。这便是惊天动地的人神之恋。为此,噎鸣甚至放弃了回到昆仑天宫的机会,毅然选择与要离祖父一起在此修道成仙。

听完要离祖父和噎鸣的叙述,容成子和浮丘公深受感动,不由得感慨万千。“人神如此,夫复何求?!”

要离祖父说:“我们早已脱离了世俗伦理之庸,虽无夫妻之实,却胜似夫妻之情,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正好说明了爱情原本之意,什么才是纯洁无暇,什么才是天荒地老,什么又是至死不渝和永不分离。”

听到要离祖父如此近乎表白之誉,噎鸣竟有些羞涩起来,连忙将话题转移开来。“别贫嘴了,这次刚好两位道仙来了,我们可以考虑共同对付山下溪里那条恶龙了。”

见容成子和浮丘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要离祖父赶紧解释道:“此峰下面有一条深潭之溪,里面盘踞着一条作恶的黑龙,经常翻云覆雨,时不时跑出来以人为食,闹得此峰脚下附近农户夜不能寐,每到夜幕降临时,十户九闭关门不出。刚才,你们所看到孩子们起舞和我们的音乐,其实就是我们全家在练习破解阵法,这叫十二太岁音魔大法,可以将黑龙暂时困住,但一时难以屠杀。”

“哦,原来是这样。我看此事不难,如今你们先用十二太岁音魔大法将其不得脱身,我们再联合运用道仙御剑之术,应该便可一举将黑龙生擒屠杀。”容成子胸有成竹地说。毕竟,他以前身经百战,降服那些妖魔鬼怪已经很多了。

不久,当容成子和浮丘公来到山峰之下溪流深潭时,发现这是一条在此修炼了百年以上尚未完全成形为龙的黑蟒蛇,已经褪去蛇身开始长出龙鳞和爪子了。由于全身乌黑,外形丑陋之极,初看起来确实吓人。

“黑龙,切莫兴风作浪,最好束手就擒,否则死无葬身之地。”容成子比较仁慈,念它修炼多年不易,希望不起杀意降服便可。

没想黑龙依仗自己能耐过人,分明不将他们放在眼里。只见它发出怒斥之声,顿时潭水翻滚,乌云密布,看来确实有些法力。“你们为何三番五次与我过不去,就因为我长得丑陋,影响到此山的形象吗?”

很明显,黑龙出口这话,无疑是说给噎鸣她们一家人听的,意思自己只是在此修仙而已,并没有妨碍到其他人,总不能因为自己形象不佳大煞风景而赶尽杀绝吧。

“你这条恶龙,那是因为你不仅身黑,而且还心黑呢,以前你为了修仙,活吃了多少人,伤害到多少无辜生命,破坏了多少美满家庭。”噎鸣看黑龙心里不服仍在狡辩,便数落起它的罪行来。

“那都是过去的历史了,但凡天下事物,哪怕是得道神仙,谁能保证自己曾经没有丝毫过错,你们各位扪心自问,如今我已静心修炼不再作乱,为何偏要紧抓住那些不光彩的历史说事定罪呢?”

黑龙虽黑,可心里似乎亮堂着呢。然而,它不知道此刻这一番言语,算是揭开了所有人的伤疤,不但得不到任何便宜,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你可知晓修道之人,相信凡事有因果,命有定数,业有规循,那么你现在就到了报应的时候了。”浮丘公见此,不再多言,首先使出道家真气御剑之术,一道利剑从天而降,直朝黑龙劈去。

黑龙眼看对方不再理睬自己的辩解,只有运用全身功力,将整个溪潭之水搅拌得天昏地暗,黑浪滚滚,一时难以分辨胜负。

只见容成子叹了一口气,无奈之中也使出了自己的真气为剑刺向黑浪之圈,与此同时,要离祖父和噎鸣琴瑟和鸣,音叉和弦乐一起奏响,顿时四周泛起阵阵真气直冲云霄,伴随着十二太岁神的起舞大阵,瞬间将黑龙围困在十二太岁音魔大法之中难以脱身了。

眼见真气越来越多,整个溪潭周围被紧紧笼罩在一片杀气腾腾之中……后来,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这条作恶害人的黑龙终于被屠杀在溪下深潭中,全身黑色的血液将整条小溪都染成墨汁一般,如同当地的歙砚之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正式称呼此山为“仙女峰”,峰下小溪因染黑如黛而取名为黛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