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真假浮丘公
一连数月,黄帝在都城郏鄏(今河南洛阳)无心上朝,心情不是很舒畅,甚至有些闷闷不乐。而这一幕,正好被国相风后看在眼里。
“天帝,近来龙体可好?”风后试探着问道。
只见黄帝叹了口气,指着满天的晚霞对风后说:“国相你可知道,这晚霞虽妙不可言,然无奈黄昏已近夜色将至,如此美景稍纵即逝,岂不可惜哉?”
所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用心讲话,有心听话。这是说话的艺术,也是风后为人处世之道。很显然,风后还是能够听出黄帝借物抒怀的弦外之音。不过,他还是表现得小心翼翼,循序渐进。
“如今天下安定,华夏盛世,天帝何来忧愁之情?”
黄帝听风后继续装聋作哑,只好如实相告。“国相呀,算来你跟随本帝左右差不多有数十载了吧,难道就没有发现本帝年事渐高,早已两鬓白发,这就如同晚霞之景,时日无多矣。”
风后连忙下跪,很是难过。“天帝为天选之子,绝非凡人体质,定会长生不老,江山万代永不变色。”
“国相且莫客套了,只要没有外人,你我之间不分君臣,有什么话尽管直言。”黄帝赶紧上前扶起风后,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唉,你也不年轻了,想当年我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一恍便是暮年,就算长命百岁,也不及神仙半宿,难以望其项背。”
终于,风后完全明白了黄帝心中之忧,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其实,天帝大可不必烦恼,这是道之大忌也。我曾听说,容成子、浮丘公等道家之所以被人称作道仙,是经过多年苦练勤修,已达数百上千之龄,虽离不死之仙尚有距离,但这说明了凡人通过修道,不但可以益寿延年,还很可能脱离凡界修炼成仙。我等世人虽不懂修行之法,却听闻上古先祖真经所传,许多神人兽物都能够修炼成仙,为何凡体就不可以做到呢?”
听到风后如此一说,黄帝心里顿时宽敞亮堂起来。“国相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接下来如何是好?”
“既然容成子已经指明了道路,天帝何不借此一试,特拟诏布告天下,邀请浮丘公上嵩山(今河南登封)论道,结缘有识之士,探讨修行之道,到时还可以提出‘黄山’预言之惑,如能从中受益,岂不快哉。”
黄帝听了风后的建议,顿时喜上心头。他立即叫来轩辕书院总负责人的仓颉,让他执照风后的意见,拟定一份诏书公告天下。
“上古混沌,神人共存。溯源崇本,奉天法道,顺应阴阳,遵循五行,推演八卦,定数九宫,帝曰:道可道,非常道,知万物达天意,治政修身,周穷救急,妙不可言。因授容成子邀约,与浮丘公论道嵩山之巅,奉若天命为道师,特以布命于天下。乃天人相授,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这份诏书用象形甲骨文抄写,用料极为奢华,材质并非简单的纸张,采用上好的蚕丝制成,这种丝绸质地柔软,光泽亮丽,触感细腻,它的制作工艺也非同一般,可以说是极其考究,需要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制作,并非普通百姓所能享用。其上往往绣有龙纹、凤纹、祥云竺复杂的纹理和精美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这便是史上最初的圣旨雏形。
仓颉不愧为文神,只不过寥寥数语,便将风后之意和黄帝想法跃然纸上。其中,表明了黄帝此举是为了溯源崇本,传承历史,以正视听,更是表明了道之重要和所在地位,并以容成子与浮丘公论道嵩山为契机,结缘有道之名士,如果道法足够便可奉命为帝之师,甚至于国之相。更重要的是,既要通天道,又要明天道,且要传天道,如此才能道行天下,天地人共生共存。可以说,黄帝是非常通天道的,因为接下来他将原先依照蚩尤分设的九大行业重新作了调整,正式将“道”定为首要的重要位置。
不久,这份通告正式公布天下,张贴于九州各大都城人口荟聚之处,一时引来天下道家名士纷沓而至,跃跃欲试。
果然,正如风后所料,天下各处前来揭榜的人不计其数,高胖矮瘦,老少妇孺,骑驴的,跑马的,牵牛的,伴兽的,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由于浮丘公长期服用仙丹,不知实际年龄,只知道鹤发童颜,很少有人真正见识过其原本面貌。后来,经过层层筛选,有三人进行论道人选。
嵩山(今河南登封)距离黄帝都城郏鄏(今河南洛阳)不过百余里,主峰峻极峰高达1492米,为上古九大名山之一。蓬莱巅(今嵩山中岳庙),位于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
黄帝之所以将容成子和浮丘公论道之处选择在此,主要是因为此处自上古闻名天下,又位于中原,比较方便各方来访,又离传闻中浮丘公最先修道炼丹之处华盖山(今江西乐安大华山)也不是很远。
蓬莱巅(今嵩山中岳庙)内,论坛共分为东南西北四象排列,分别对应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宿。容成子头戴鱼尾金冠,身穿大红八卦衣,腰束丝绦,脚踏麻鞋,他和以及岐伯一左一右坐在黄帝旁边,也就是四方端桌的正方位,即青龙星位,其他三方各坐着一位自称浮丘公的道人。
“今天有缘相会,此乃三生有幸。各位道友请分别说明来自何方,何为道法,又何为丹术?二者可随意作答,修身、治国、持家,不作任何限制。”首先,容成子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接着点明了此次论道的主题。
此时,依照论坛方位,该白虎星位的人正式发言了。
这位道人自称来自峨嵋山(今四川乐山),其体貌诡异奇伟,身长九尺,且黑毛披体,看起来很有道骨风范。他说:“凡是修长生久视之道者,首先要“忘意”,但在“忘意”之前,还要做到“静意”,做到以下七条,才算成功,即无散乱,无烦怒,无起着,无妄想,无贪爱,无邪淫,无放逸。”
容成子问道:“凡是修道内心散乱,意志不坚,何时才能成功?”
峨嵋山道人回答:“若内安其神,必外去其欲。凡修身,志向要坚定唯一,不要放逸,否则就会失败。”
黄帝有些不解,便问道:“何为安神之法?”
峨嵋山道人回答:“安神之法,即经常叩齿,或者三十六下,或者二十四下,这样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令心不散乱。另可边叩齿边观想自身的三魂作仙真之形,三魂是人身之阳神,名为胎光、爽灵、幽精。把三魂锁定在脐下,三魂安定,则身体众神也都会安定,三魂不安则众神不安。三魂为身体中的阳神。好人修生,若是犯淫欲,久了身体的精华就会枯竭,体内精华枯竭,就会渐渐失去生命。所以三魂之神中的幽精,就是忧人精枯,然后会告诉爽灵,爽灵知道了,就会离开顶门,顶门中的胎光,光芒渐渐减弱,于是内心散乱,众神不安。神散则死,所以一定要注意去除淫欲。”
对于这位峨嵋山道人所说的,包括容成子和黄帝以及在座的所有人都纷纷点头,表示非常认同。其实,他的意思讲的是修行功法之前的身心内外准备,虽然初浅,但亦深刻,具体可分为三步:静意、安神、去欲。这三个步骤不是一步一步来,而是可以同时做的。只要坚持践行以上步骤,就可以使身心轻快,延年益寿。
接下来,这位道人自称来自具茨山(今河南新密大隗镇),看起来不像是道士打扮,而是一副孩童模样。
孩童一脸天真地说:“我不过只是浮丘公的马童而已,但知道大道至简,因为治理天下,与我平日牧马没有什么不同,只需要把害群之马清除出去就可以了。”
这便是成语“害群之马”的由来。其实治理天下,就与牧马一样,“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看似孩童般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说出了一个亘古不易的大道理。这让黄帝听了,顿开茅塞。原来,自己“为天下者”,战蚩尤,斗榆冈,消灭魑魅魍魉,干的多是“去其害马者”的事情。
黄帝甚至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孩童竟有如此哲理之名言,他想就连马童尚且如此,那可想而知他背后的主人是怎样厉害的角色了。只是,他不清楚自己所看到的只是假象而已。
“呵呵,前面峨嵋山的天真皇人,后面具茨山的大隗真人,今日两位道友竟有空冒充贫道来此论道,你们确实也太看得起贫道了。在此,贫道替容成子和岐伯两位天师先行致谢了。”
这时,最后这位自称来自华盖山的道人仰天大笑起来,随着他的朗朗笑声,一只仙鹤从天空中翩翩飞来。其他人顿时明白过来,大家便不再有意隐瞒了。原来,他们都是借着浮丘公和容成子之名,不约而同慕名而来的,不为任何虚名私利,只为真心实意论道而已。
于是,随着真正浮丘公的尊容浮出水面,峨嵋山的天真皇人,具茨山的大隗真人,加上容成子和岐伯还有黄帝,他们这几个志同道合的道友终于荟聚一堂,共论道法,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借此机会,黄帝一一向他们叩拜为“天师”,分别请教治国之经和解惑道法之术。
最后,黄帝向容成子和浮丘公讨教接下来的修道之法问题。看他非常急迫的样子,两人决定留下来一起想办法。
黄帝问道:“懂道是一回事,得道又是另一回事,不知修道的至高境界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容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既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凝神静修,肉体必然就会十分洁净,心神也会非常清爽。不使身体劳顿,不使精神分散,就可以长生。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只有全神贯注,方可抵达至阳至阴,才能做到聚精会神,神往之处即为仙。”
浮丘公接着说:“学道有道,得道是德,无德者不成道。道家学问,最为精妙。天地人,共生共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得人道者,德立身,得神道者,德大成,得天道者,得神仙不死之身。”
黄帝不禁好奇地问:“何得神仙不死之身?”
浮丘公解释说:“百岁为人,千岁为神,不死为仙,凡人唯有通过修炼得道为神,再以服用仙丹方可飞升成仙。”
“得道尚且不易,那仙丹又是岂能轻易炼成的,又何处可以修炼双至呢?”或许,这才是黄帝真正想知道的终极问题。
正在黄帝神往之际,浮丘公又对黄帝说:“炼仙丹实有内外丹之分,两者缺一不可。外丹术是指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通过火法或水法进行炼制以调和阴阳五行;内丹术则是将人体拟作炉鼎,通过修炼体内的精、气、神,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大多修道都在此境界便徘徊不前,如果达不到内外兼修的境界就服以食金液或还丹,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便会中毒身亡。如今,臣尝遍天下名山,惟天子都为神仙都会,黟石密布,山高林茂,可资炭炼药,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同时又适合修身养性,益寿延年以达道法成仙。”
突然,容成子似乎想到了什么。“贫道记得天帝曾提到过的‘黄山’预言,即‘黄山决生死,妖婆定输赢,命有定数,业有规循,神人一梦,好自为之。’莫非这‘黄山’之生,便是黄帝未来得道成仙之所天子都?”
浮丘公心里一愣,立即醒悟过来了。“想必天子都即为未来之黄山,正好位于黄帝生辰八字之艮宫生门,真乃命有定数,神人一梦乎。”
这时,黄帝心中也是一惊,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原来如此,天子都似乎早就是为他而准备的,而他的妹妹妖婆早就提示过了天子都绝非等闲之地,且与他息息相关,或许这也是被先祖们列为仙境禁地的重要原因吧。这就叫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而天选之地,必有天选之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