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预言之黄帝升仙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庙堂之问

按照《山海经》上的指引,黄帝和风后、力牧一行人经过一个月的路途奔波,终于到了西岐(今陕西宝鸡岐山)岐下的箭括岭。翻过这道山岭,便是岐伯的家乡居住地西杜城(今杜城村)了。

说来这西岐(今陕西宝鸡岐山)是岐伯的出生地,后来他曾到渭州崆峒山(今甘肃平凉崆峒山)拜师于广成子(即容成子),直至遇到黄帝拜见为天师,一直辅助黄帝到隐退求仙后期,他这才得以脱身游医于民间各地,主要在庆州(今甘肃庆阳)、潺亭(今四川盐亭)一带活动。

此时,黄帝站在箭括岭之上,望着东岭之下的牛头东侧顺麻刺沟而下,至小石沟出山,右转向西,经三龙山而达肖家坡铁橛山,再右拐沿石沟河而上至曹家沟口,向东北方过桃沟、花豹湾,其尽头又回到了牛头山。特别是那马刨泉和吐儿嘴好似阴阳鱼的两只眼睛,在这个大太极之下,也就到了古姜原和周原的西面即岐下。而魂来沟是在这个大太极图与周原的中点上,魂来沟直通岐阳沟一一岐水的源头。而西杜城在岐下三龙之阳(即岐山之南为阳),岐水之阳(即岐水之北亦为阳),且魂来沟一线贯南北,作为岐山与岐水的纽带。西杜城与岐山壑口正对,自古以来也是出入岐山故道必经之地。

“真是仙地呀,这个地形像极了阴阳太极图。这岐水就在西岐之南,又东迳姜氏城连接姜水,原来与神农氏炎帝诞生之地山水相交,如今炎黄为天下一家,久闻岐伯的老师僦贷季是神农氏的祖传医家,岐伯又与本帝同姓同族,这岂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

正当黄帝感慨不已之时,箭括岭上天气突变,转眼间便起了大雾。于是,风后为了黄帝的安全着想,马上催促他赶快下山去,打算先找个人家稍作安顿,等大雾消散后再走不迟。反正想着,岐伯就近在咫尺,也不计较这一时之急。

“相师,你快看,岭下前方有一大户人家,我看这里地势平坦,人来人往,好像是一处庙堂,有茶有水,歇脚正好。”力牧的脚力好,很快他便找到了可以休息的地方。

“待我先去探明情况,再向主公禀报后再作决定吧。”风后知道,黄帝曾有令,凡私自出行不得打扰平常百姓人家,因为他们不像殷实大户,日子过得不是很宽裕。

行至半路,风后遇到几个手拿几副草药的民众,还有袱着粮食的,男男女女,看样子不太像是信徒烧香拜佛。

“敢问这位大嫂,你们来去匆匆,这是去干嘛?”风后一时感到好奇,于是向一位拿着草药的年迈妇人询问。

那个看似病患的老妇人瞧了瞧风后,然后叹了一口气说:“你应该不是本地人吧,最近这边闹瘟疫,加上大旱饥荒,我们都是去无伪大善人的无依堂和无得堂,那里可以免费领取草药和粮食。”

“正是,这个无伪大善人真是神仙下凡,可能看我们这些灾民可怜吧。如果你们只是路过,想讨碗茶水或饭食,就去那里吧。如果有人身上宽裕的话,还能借此自愿救济一些给灾情呢。”

见有人询问,又一个领取粮食的男老者补充了几句。

什么无伪,又是无依,又是无得,真是稀奇古怪,天下无奇不有。原来,这个叫无伪的大善人建有一处大院,分为左右两重,一重为无依堂,专门放置有治疫草药,前来讨药的人不用花费任何财物,如遇到家里宽裕的大户,可以自愿捐些粮食出来。二重为无得堂,则放置有救济粮食,大多是那些讨药后医治好病的大户人家所捐献的,专门供应给受灾的难民。更蹊跷的是,这座大院就住着无伪一人,无依堂和无得堂均无人看管,各地民众都是自发自觉前来领取这些无人看管的草药和粮食。

风后探明情况后,一五一十地向黄帝如实禀报。众人听了,连连稀奇,就连黄帝也大吃一惊。“没想到此地竟有此事,我们定要前去问个明白。”

黄帝虽然觉得惊奇,但他更担心的是这里发生的疫情和灾情,如今自己身为天子,时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事事难以顾及。

当一行人来到这座大院的时候,眼看着天色已晚,前来领取草药和粮食的民众渐见稀少,院内的松油灯一闪一烁,只见堂内昏暗的灯光下,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个身材偏廋的白胡长发青年,他头戴鱼尾金冠,身穿大红八卦衣,腰束丝绦,脚踏麻鞋,整体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请问来者何人?”青年见了来人,上前问道。

“我们路过此地,就是想讨碗茶水解渴一下,实在是抱歉,打扰到你了。”风后走上前去,向青年作揖行礼。

“各位无须多礼,我已经在此等候你们多时了。”青年回礼后,非常镇定地说。“请问,你们其中可有黄帝姬轩辕否?”

黄帝听了,立刻大惊失色,连忙回应。“我是轩辕氏,请问族兄何出此言?”

“我是无伪,也是岐伯的徒弟,现奉为师之命前来接应你们。”青年回答。

“哦,岐伯真乃医圣,竟无所不通,想得如此周到。”

一下子,黄帝感觉岐伯真不简单,此乃神机妙算也。看来此人不但精通医术,而且更擅长五行之术。他不由得回想起来刚才经过箭括岭时,所看到的阴阳太极之象。

“无伪兄弟,如何能够尽快见到你的师父岐伯医圣,我们可是千里迢迢前来拜见他的。”黄帝非常虔诚地说。

“各位先不急,师父老人家已到外地游医去了,不日即回,倘若你们真想见他也不难,只需要黄帝回答我几个问题即可。”

无伪微笑地看着黄帝,一脸认真的样子,似乎并不像开开玩笑而已。

黄帝看他笃定无二的眼神,还有仙风道骨的容颜,心想师父如此,徒弟应该也不简单。于是,他知道若想拜见岐伯,这一关必须通过才行。

“既然如此,那就有请无伪师兄考问吧。”

无伪面对着黄帝,仿佛一个庄严的考官。只见他指着无依堂,似乎很随意地问道:“何为医道,又何为医者?”

黄帝似乎不容思索,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医道为天、地、人之精华,也就是只有将天上行星、地上万物与人体脏腑三者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天地人相应、天地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比如五行对五星,五星对五腑,其中金木水火土五大星球的阴阳运动规律,地球介于它们之间,是阴阳中性的位置,对应阴阳太极,则肝脏为前阴后阳,心脏为前阳后阳,脾脏为阴阳中和,肺脏为前阳后阴,肾脏为前阴后阴。”

没想到黄帝一开口,却让无伪表面看似镇定,但心里已是惊涛骇浪。他确实没有料到,这黄帝贵为天子,竟有如此深厚之识,不得不令人佩服。

“至于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国之不医,则民不聊生,纷乱四起;人之不医,则道德败坏,邪恶丛生;病之不医,则瘟疫横行,明哲保身。天下医者,实乃无医,又如人无依便可自助,身无医便会自愈;医者失德,有如屠夫,医者无良,有如害命,医者无仁,有如谋财。如天下无医,生民无病也。相对一个国家,如果做到无为而治了,无为即无伪,方可不治而兴,不虚而实;而对于一个民族,如果人们都不用道德来约束了,那怎么会有自私自利之乱,自然无德即德,无得即得。”

黄帝一番话,刚好回答了医道和医者的相互关系,并巧妙地将此处的无依堂和无得堂以及自己的名字无伪共同联系起来,这无疑使无伪惊讶不已。

“我还观察到,无依堂和无得堂人来人往,但均无人看管,无为而治,却是依然井井有序,丝毫不乱,且真伪即现,原形毕露,从而去伪存真。其中,无依堂虽仅一味药,然药性却可因人异,那些乐捐者信,则药服而效性快速,那些免费索取甚至怀疑者,则药服而见效慢,实为心为药引也。至于无得堂,如果有贪得无厌只知索取者,最终会因人不自助而失天助,反而因无德则无得,最后多半还将是一无所有的结局。真乃妙哉妙哉,好一个无依、无得、无伪,尽显世间众生百态之庙堂!”

“那又何为象数理?”无伪似乎仍不甘心,他不相信自己就难不倒黄帝了。

好在黄帝曾得到过和羲和、常仪三位神人异士的点拨,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象数理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性状,即象是事物对外呈现的性状,数是事物内部蕴含的数量关系,理是事物底层根本的逻辑关系。以上古《河图》为例,河图之象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二十八宿,按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河图之数,蕴含天地之数、万物生存之数、五行之数、大衍之数、天干交合之数、六甲纳音之数。河图之理,涵盖左旋之理、象形之理、五行之理、阴阳之理。总之,河图之象数理,既相互交融,既相互独立,可谓至简至易,又深遂无穷。”

闻言,无伪都感到非常震惊,他虽然觉得黄帝聪慧过人,尤其对医学情有独钟,没想到他还对天文地理以及道法颇有心得,实在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可造之才。

于是,无伪又想试探一下黄帝的领悟之道。“你刚才所言仍比较抽象,可谓玄之又玄,能不能再具体点,可否就天地之数谈谈个人的感受如何?这只是相互研讨,也算是我向你请教吧,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一旁的风后见无伪有些欲言又止,心里早就对这个自称岐伯的徒弟不耐烦了,甚至怀疑对方的身份来,他到底是不是岐伯的徒弟呢,怎么这架子比岐伯的师父还要摆得大些。想着黄帝毕竟是天下之帝,哪受过这种盘问和冷落待遇呢。

眼见风后正要发作质问,黄帝连忙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他。因为他想,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但本着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态度,这就顾不上表面的形式了,更何况自己是为诚恳拜见岐伯天师的,这点委屈如果都受不了,那接下来如何面见他的师父呢。其实,他心里也很坦然,经过刚才一番问答,很明显看到无伪对自己的称呼和话语中表现的态度有所转变了。

就这样,面对无伪紧紧相逼的连续追问,黄帝仍不动声色地脱口而出。

“天地之数,从一至九,一为道,既道生万物,又万物归一,然一人一宇宙,这人便是象数理,一花一世界,此花为生命之花曼陀罗;二为仪,既二元对立,又阴阳调和,上天下地人为中,地分南北,物分东西,人分二体,方圆自然而然;三为界,天地人三界,分别对应人体上部灵能区、中部灵力区、下部能量区,三生三世,循坏不断,各自为界;四为象,宇宙分四维,星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地分东南西北,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人有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卦分实象、假象、义象、用象;五为行,即金、木、水、火、土,既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然物之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又对应人体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东西南北中,处处藏玄机;六为节,即天以六六为节,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然人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患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相互影响,节节连通;七为律,宇宙有七级浮屠,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金田系、混沌系、黑洞系、真空系七律之日,人有七轮,即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梵穴轮,又分别对应北斗七星,形成天人相应,也就是宇宙人体之“七日节律”;八为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互对应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为天、☷为地、☳为雷、☴为风、☵为水、☲为火、☶为山、☱为泽,然八八六十四卦,大道之源,包罗万象;九为宫,即四方、四隅、中央,又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分别对应人体的肾、脾、肝、胆、脐、大肠、肺、胃、心九大区域,又是八卦的延伸为用,然九为数之极,极则变,变则化,化则为九野,九野则有九脏,而上古时期天地本为一块,天下分之九州,中央即为华夏之中土,与人九窃相通,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便是自然之道。九数之外,仍有无之数,无即有,有即无,任何象数理都离不开无,有限和无限皆在其中,无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无亦为气,气在宇宙自然万物之中,似有似无,捉摸不定,如可见之物为阳,则不可见之气为阴,其同样藏在于人体小宇宙当中,掌控着生死,气象未尽则人在,气象全无则人亡,这便是医之生命藏象。”

凭借着一口气,黄帝竟说出了这么多与数相关的象理之道,一下子震惊了在场聆听的所有人,更让无伪惊讶得一时无言以对。

“今日荣幸之至,得以聆听大帝至理之言,受益匪浅,我也是心服口服了。那我不妨实话实说吧,至今还没有人通过这一关,大帝你算是第一个呢。另外,我师父估计现在到了崆峒山,或许他早已在那里等候你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