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式创业:会摆摊就会做生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小马宋 你遇到的99.9%的问题,早就有人想出答案了

在五六年前,我读过一本关于餐饮创业的书,书中说那些常去拜会同行、考察同行店铺的经营者,其经营成功概率会更高。

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就是提早学习他人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拓宽自己的经营思路,绕开前人在经营过程中踩过的大坑。

从2023年开始,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有许多曾在大厂工作的高级管理者或者有高级职位的人纷纷离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去开线下门店。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去经营这些小生意应该是降维打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经验很难被替代。

开线下店,需要相当多的实战经验。大厂中的工作往往是专而精的,而摆摊、开店工作则是纷乱复杂且突发状况较多的。在《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武松都去过孙二娘开的黑店,鲁智深在店里一下子就被蒙汗药撂倒了,武松却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论武功,鲁智深和武松可能不相上下,但鲁智深是军官出身,擅长带兵打仗,而武松则从小在江湖中闯荡,因此他更清楚江湖中的各色人等和伎俩。

这就是经验和能力的不同。

我和黄碧云老师的相识,缘于“得到”,我听过她在“得到”的两门课。我们公司后来还邀请黄碧云老师成为公司专家库的成员,经常向她请教一些问题。黄碧云老师是一位长期在一线实践的人,她做过超市的高级管理者,也经营过几家超市,还是国内许多线下零售品牌的经营顾问,因此大家应该相信她在开店创业这件事上的经验和能力。

我看过许多商业类的图书,也看过许多经典理论,确实各有精华。但我发现,有部分读者对这类书并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书太难读懂了。

作为一个营销顾问,我觉得问题出现在沟通方式和内容呈现上。因为这些书的作者大部分是理论专家,是大学教授,所以他们的写作风格严谨,作品专业性较强,但是遣词造句会让部分读者望而生畏,无法在语言上和读者同频,这就让这些书和普通读者之间产生了鸿沟。

我说的所谓普通读者,其实也包括很多职场上的成功人士和创业者。即使是这些人,也乐于阅读平实易懂的内容,这是一个理论能被广泛传播的基础。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其实更喜欢读有实践经验的作者写的书。因为这些作者在写作时,往往能够从自己的真实经验出发,他们并不以做出学术创举为目的,而更多的是想把个人的经验与思考分享给读者。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么几个结论。

1. 多看同行或者他人的实践案例,会让你创业的成功率更高。

2. 具有实践经验的作者写的书,往往更容易让人看懂且有收获。

3. 黄碧云老师是一位极具实际操盘经验的零售专家,她的实战案例非常丰富。她写的书是值得好好阅读的。

但你做的事可能并不是摆摊呀,为什么要读这本关于摆摊的书呢?如果你读过《精益创业》这本书,你可能会知道最小化的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的概念。

举个例子可能会让你比较容易理解这个词。美团当年有个团队想做关于早餐外卖的创业项目。如果按照大公司的创业方式,他们应该先做一个应用(App)或者在美团App内加一个早餐预订的功能。但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究竟有没有前途其实并不知晓。那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的做法就是,先在淘宝上开一家早餐店,看看顾客对服务的反馈,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投入更多成本去落实这个创业项目。

其实,小摊就是所有线下创业的最小化的可行产品。

一些人在创业时,将自己赚的所有钱都投了进去。既然是这么重要的投资行为,是否应该再谨慎一些呢?摆摊,是绝大部分人创业的第一关。如果这一关过不去,那么后续的创业行为基本上也就不具备可行性了。

黄碧云老师在书中列举了众多摆摊创业的类型和问题,并提供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很想创业,我建议你先读一下这本书。

你遇到的99.9%的问题,早就有人想出答案了。

黄碧云老师其实就属于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