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4章 谭凯燕京机会(求追求,不然养死了)
席问举见说作协的人没有过来,不再追问。
他看到向纪纯正在聚精会神看着小说,下意识问了一句:
“陆奇,《终结者》写完了?”
“对,昨晚刚完成。”
他又急迫的问:“老谭看过了?”
陆奇再点头。
席问举提高声量:“还有谁没看?”
莫书清、李里、徐开洪纷纷投来注视。
席问举:当我没问!
他凑到谭凯身边:“老谭,给我说说感受!”
谭凯伸着手臂,然后靠在椅背:“我个人感觉,续集的故事比第一部更好。如果能拍出电影,说不定能成为一部经典。”
席问举听到如此高的评价,更加心痒难耐:“怎么说?”
“陆奇在第二部加入一个新的机器人,液态机器人,比T800更加强大,打又打不死,干又干不过。”谭凯露出狡猾的笑容,“这液态机器人具有自动修复功能,你猜结尾如何杀死它?”
谭凯是一个有底线的文人,没有轻易剧透,抛出的问题反而更加引起席问举的好奇。
打不死干不过?
席问举将自己带入作者身份,想了一通,暂时没想出好的办法。
除非一颗炮弹,直接将其蒸发。
导弹?核弹?
他看到谭凯脸上不可说的表情,脸上浮现一种莫名的微笑,心中做出决定:
“行吧。老谭,你看我这次帮了你们这么大一个忙,你们是不是得表示表示?”
谭凯一听,正色道:“问举老兄这个忙太大,要不我们请你去,嗯。锦江宾馆、岷山饭店、成餐,你随便挑一个!我请!”
席问举一听,喉咙不由咽了两下。
都是高档餐厅啊,里面全都是大师傅,厨艺精湛,是各种高端接待的首选。
“嗨,我是那种人嘛。好久没吃你们食堂大师傅的回锅肉、红烧肉,还有麻辣兔肉了。”
还没说完,谭凯打断他:“早说啊,随时欢迎你过来。”
他看看席问举,又看看向纪纯:“老向,重新装订稿件,给上半部分问举看看。”
席问举一副中大奖的神情。
向纪纯看完问陆奇:“消灭T1000,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么?”
随后压低声音说:“钢铁厂、熔岩、或者导弹、核爆,应该没有其他了吧?”
陆奇两手一摊:“你不知道作品一旦写完,就与作者没啥瓜葛了。”
“甚至,作者懂个P作品。”
向纪纯听得满头问号:作者不懂,难道读者懂?
--------------
《终结者》续集校对工作结束,1987年1月刊进入最后的阶段。
杨霄不在,谭凯特意召开一次会议,将出版发行工作一一安排下去。
随后,他拿着几本杂志样刊坐上去往燕京的火车。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谭凯凭借着杂志社编辑的身份,很容易买到一张卧铺,躺几十个小时到达燕京。
找个旅馆住下后,他先是找了燕京的朋友,以前认识的诗人朋友,找了关系联系到《大众电影》。
杨霄和谭凯两人的想法很简单。
想让《大众电影》或者《华夏电视版》转载《终结者》续集。
不转载也行,能不能在报纸刊物上提一嘴,《科学文艺》刊登米国科幻电影《终结者》的续集。
谭凯与《大众电影》副主编的沟通顺利,也不顺利。
对方一听国内有人续写《终结者》的续集,并没有当一回事。
等谭凯掏出杂志,然后简单叙述续集内容,对方大惊大喜。
震惊于作者的想象力:在前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反派角色,液态机器人简直是毫无破绽的存在!
再加上续集中的背景设定,以及双方交战中的故事推进,竟然让副主编感受到续集的魅力。
作者到底是啥来头,能将一部米国大片续写到如此地步!
大喜于遇到如此好的作品,若是能在杂志上连载,必能成为亮点之一!
只可惜是转载。
不过,副主编看到杂志的日期,顿时来了想法。
他答应刊登《终结者》续集内容,但希望以首发形式,而非转载。
谭凯寄出《华夏电视报》大招,说已经与他们做了沟通,等《科学文艺》正式上市,就开始连载。
基于此,副主编才不强求,带着谭凯、《终结者》续集去见总编,在谭凯的力争下,终于获得转载机会。
这总编提了一个要求,让谭凯将《科学文艺》一月样刊留下。
谭凯是一名老江湖,自然不会留下“把柄”,说等上市后,自然可以看到。
随后以相同的招式,搞定《华夏电视报》。
至此,杨霄和他的“广而告之”谋划顺利成功。
顺便给陆奇增加了两份转载稿费!
无论什么时候,一部经典作品都是各方所需!
搞定之后,谭凯来到燕师大找吴啱。
吴啱见到谭凯非常高兴:“谭老师,你怎么来燕京了?也不提前告知,我好去接你。”
又说:“行李呢?到我的地盘了,怎么能住其他旅馆。”
不容分说,将谭凯安排到燕师大的新松公寓。
吴啱又问:“谭老师,你不会是替陆奇来催稿的吧?”
谭凯摇摇头:“我来燕京办事,顺便过来看看你。陆奇也托我带点山货给你。”
谈到约稿,谭凯说:“吴啱,你的小说可以做成一个系列,说不定能成为经典。”
吴啱哈哈大笑:“谭老师过奖,我还是有自知之明。比起陆奇的《流浪地球》,差太多了。”
接着他谈到《流浪地球》在燕师大、燕京的轰动:
“你是不知道,《流浪地球》顿时成为最火的科幻小说。无论是国内、国外的其他科幻作品,统统靠边站。”
“而且,我们燕师大的老师教授也挺喜欢这篇小说。不过更喜欢《冰箱世纪》,有好几个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分享。”
原来由科幻社团成员开始影响到周边同学,进而让老师获悉《科学文艺》,再到两篇小说。
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笔友专栏!
吴啱谈到这个,脸上依旧带着惊奇:“陆奇这小子,真不知道他脑子是怎么长的。我们杂志销量不大,都已经引发如此轰动。如果是其他发行量大的杂志采用,估计很快就风靡全国。”
谭凯深以为然。他对燕师大科幻社团的成长感到欣慰,对陆奇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而开心。
晚上,他带谭凯去“燕师大餐厅”,点了半只烤鸭,四瓶啤酒。
等带着几分醉意,两人沿着北三环路东行,一路摇摇晃晃来到郑文光老师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