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7,随身带着八百壮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得罪了人

集市上。

姚沛东刚刚支起摊子不一会儿,就遇到了麻烦事。

红袖箍站在跟前一顿咋呼,原本要买煮花生的顾客们纷纷散了开去。

“既然这里有主了,那我换个地方摆摊,完了管理费该多少缴多少,有事说事,没必要这样吧?”

姚沛东拦下他们,不让他们去动自己的摊子。

“想什么呢!没办理过手续的,一律不准在集市上摆摊!”

其中一个红袖箍皱紧眉头,再次大声表态。

姚沛东暗道晦气。

这两个红袖箍简直跟他有仇似的,愣是一点情面不讲,多少有些过分了。

毕竟镇上每回开集,也会有临时摆摊的人,一般被查到了,顶多说几句好话,交上管理费就行了,怎么到自己这里,却是像故意针对似的?

“你走不走?不走我们可抄摊子了哈!”

红袖箍作势迈步上前,姚沛东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而就在这个时候。

不远处一道声音响起,听着有些耳熟。

“小姚!什么情况啊你这是,嗐,原来你还是个买卖人。”

姚沛东转头看去,只见文教老郑手里提着黑皮包,正朝近前走来,脸上带着热情笑意打招呼。

“咋了,遇到麻烦了?”

老郑扫了眼那两个红袖箍,再次看向姚沛东露出一抹好奇。

“嗯,第一次出来摆摊,还没来得及办手续,这不,缴管理费也不行,非得要抄摊子。”

姚沛东无奈笑笑,接过了老郑递来的烟卷儿。

“……”

老郑全名郑玉民,闻言不由一愣。

随后微微皱眉看向那两个红袖箍,道:“怎么回事?你们王队长什么时候规定不让人来集上摆摊了?

我文教上的,和你们王队长很熟,这么地吧,小姚跟我关系不错,想抄摊子可以,让老王来一趟,我跟他说道说道!”

“……”

红袖箍脸色明显有些虚,没了刚才的架势。

“去啊,赶紧把老王叫过来!”

郑玉民夹着烟卷儿的手点指两人,语气隐隐严厉了些。

他在镇上工作多年,虽然只是组长级别,但这么多年下来,各个机构熟人一抓一大把。

其中联防办的王队长,更是经常搁一块儿喝酒,算是老熟人了。

“那什么,王队长开会去了,既然你们都认识,那这次就算了,以后注意着点儿!”

留着中分头的红袖箍看上去年纪大些,此刻丢下一句,就要跟另一人转身离开。

“站住!”

姚沛东越发觉得这两人是专门冲他来的,因此开口喊住了他们。

认真说道:“提醒一下,我今天的管理费还没交,麻烦给撕个票儿,我现在交钱。”

“……都是熟人,今天的免了,以后再说吧!”

没想到中分头摆摆手,带着另一人快速分开人群跑远了。

这下。

连郑玉民也看出了不对劲,望着那两个人离开的方向,眉头紧紧皱着,好半天没出声。

“郑老哥,感谢你帮忙出面,替我解决了大麻烦。”

姚沛东心里也隐隐有些猜想,不过还是率先朝他表达了谢意。

“那俩家伙我好像在联防办从来没见过……小姚,你最近是不是惹着什么人了?”

郑玉民抽着烟,低声问道。

“应该没有,以前镇上我很少来,人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得罪谁了。”

姚沛东此刻基本已经猜到,那两个假冒红袖箍奔着抄他摊子来的两人是谁安排的了。

但却没跟郑玉民明说。

一方面姚老大一家在镇上很吃得开,在只是猜想、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说出来也没什么用。

再一个,老郑之所以帮自己,肯定还是搬运那批木材的事儿,两人的关系还没熟到知根知底。

甚至往坏处想,万一老郑跟姚老大一家关系还不错的话,那说出来就更成笑话了。

“嗐,也可能是别人眼红你买卖,故意找人拾掇你,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郑玉民先是安慰了他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亲切笑意,继续道:

“小姚啊,老哥可能还要麻烦你一回,那批木材放校园外面不安全呐,你受点累,过几天再给搬运回学校,成不?”

“陈校长能同意么?”

姚沛东没有立刻答应,反问道。

“这个你甭管,我会去找他说明情况。”

郑玉民见他有些为难,便打开黑皮包,从里面摸出了两包华子,径直往姚沛东兜里塞,笑着道:

“小姚,权当看在老哥的面子上,帮下这个忙。

你放心,我待会儿就去趟联防办找王队长,以后你搁集上出摊的事儿,保证给你解决,并且管理费从我单位走,不用你出一分钱!成不?”

“这个嘛,主要是工人不好找……得,我试试吧,不过你到时候得提前跟我说,我好有时间踅摸人手。”

“得嘞!谢了小老弟!”

得到姚沛东的答复,郑玉民满心高兴,提着黑皮包转身离去。

集市上人来人往的经过,摊位上发生的小插曲很快就没了影响。

姚沛东走进巷子里,趁着没人注意取出装米花球的蛇皮口袋,返回摊位前摆在了旁边一同售卖。

“大兄弟,米花糖咋卖的?”

很快,就有带着小孩赶集的顾客上前问询价格。

“我这论个儿卖,十个起卖,五毛钱十个,买一块钱给您多搭一个。”

姚沛东一边忙活着捞花生控水打包,一边笑着回应。

“合五分钱一个嘞,能不能再便宜点啊。”

大姐明显想买,但来集上买东西,不管买啥都养成了打价儿的习惯。

“大姐,我这卖的已经够便宜了,抱歉,不讲价儿哈。”

“……成吧,给我来一块钱的,瞧这没出息的孩子,看到米花糖都快走不动道儿了!”

“……”

……

米花球洁白圆润,每颗都有鸡蛋大小,看着就想让人拿起来尝尝味道。

因此很快也成了畅销货。

姚沛东一边打包煮花生,一边给人捡拾米花球,不断收钱、找钱,忙的不亦乐乎。

这年头人们赶集,基本都会自带着竹篮、网兜以及其他盛放物品的工具。

因此售卖米花球根本不用准备包装,直接捡拾给顾客就可以了,比起煮花生更加方便。

昨晚跟着外婆炒制米花球的时候,姚沛东就算了一笔账。

一斤大米,差不多可以做出六十多个米花球。

关键这玩意儿是膨化过的,看着个头大,其实份量并没多少。

他现在卖五毛钱十个,一块钱二十一个,相当于一斤大米的量能卖出三块多钱。

而大米是三毛六分钱一斤,白糖价格高,但只是辅料,用的比较少。

这样算下来,每卖出一斤大米炒制的米花球,至少可以纯挣两块三到两块五毛钱。

这买卖比煮花生一点不少挣,甚至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