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7章 我要带你俩学手艺
“没主任?”
“怪不得了!”
江文河抱着胸口嘲讽一笑。
“刘主任调到县城去了是吧?等于是你们供销社没人管了呗?”
那售货员立马咽起了唾沫,心想这人难道是上面来检查的?不然咋知道刘主任被调走了?当下回答更是谨慎起来,“同志,您是......县里的?”
“你管我是哪的?我就问你,供销社开门为老百姓服务,你在这睡觉算怎么回事?谁批准你睡觉的?还有你们供销社的营业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谁又允许你私自改的时间?”江文河毫不客气地质问道。
“对不起同志,我是太困了,没注意睡着了,你要什么?我现在就给你拿!”
那售货员也不敢再问了,她觉得江文河八成是上头来检查的,心里后悔的不行,早知道惹他干嘛?也是新主任没到任太放松了。
这供销社十几个售货员,就她最没什么背景,人家万一要真是上头来的,一句话就能让他下岗,到时候连找个帮她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哼!工作态度很重要!这是供销社,不是你家炕头,要想睡觉回家睡去!”
看到那售货员被训斥的连连点头,江文河很是舒坦了一把,然后才语气缓和下来说道,“我买布,那种蓝色的劳动布给我裁五尺,那种白色带小碎花的的确良给我来七尺,对了,手里布票不够怎么办?”
售货员听到这话愣了一下,赶紧笑着回答道,“今年布票查的不是那么严格了,你要是有最好,要是没有,一尺布额外加两毛钱就可以!”
“嗯!那你就裁吧,仔细点儿!”江文河依旧抱着胳膊看着。
售货员疑惑地看了眼江文河,心想到底这是不是上头的人呢?
但她又不敢赌,万一是呢?只能拿出尺子给江文河裁剪布料。
六七十年代,供销社无论什么东西基本上都要跟对应的票挂钩,卖粮食或者面粉要有粮票、吃饭也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买酒要有酒票、买肉要有肉票,自行车等工业品那也要有相应的自行车票和工业券。
没看江文河买自行车的时候,就是老四梁振在公安局给他找的自行车票吗?没有自行车票你有多少钱也不卖给你,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特色、统购统销。
可当前轻工业发展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尤其是布料,早已摆脱了当年的匮乏状态,地区光纺织厂就有六家,年产布料几十万匹。
各县也有自家的纺织厂,江文河所在的原城县也有自己的纺织厂,虽然不算太大,但也有上千工人,布料自给自足完全没太大问题。
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就要积压,也就不讲究票不票的。
只是没有票,那肯定要稍微加一点价格。
不过也就这两年,过几年布料全面过剩。
别说票了,摆在路边赔钱卖都卖不出去。
所以一大批纺织厂死了,其中就包括原城县纺织厂。
这些还是江文河在里面时候看报纸看到的,当时他还挺惊讶,没想到国家的纺织厂都能倒闭,这实在是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也是在那时候,他才知道铁饭碗原来也不能端一辈子。
布料很快就裁剪好,江文河伸手翻了下检查没什么问题,才把钱付了然后走到卖针线那里,卖针线的售货员有了前车之鉴,二话没说就给江文河配好了针线,江文河对着售货员笑了笑,说了句谢谢就夹着布料走出了供销社。
这时候供销社这些售货员才聚拢到一起,“刚才那人是干啥的?这架势还真挺吓人!桂珍,他说是打哪来的没?”
那个卖布的售货员干巴巴地笑了笑开口说,“他没说,但我猜着有可能是.....或许是特意来咱们这边考察的,这几天大家都小心点儿!”
卖布的售货员抬起食指往上指了指,所有售货员都纷纷表示明白,赶紧互相招呼着,“这两天大家都上点心,估计新主任马上就要下来了!”
“王姐,要不要咱们打扫下卫生啥的?也给新主任留个好印象!”
“这提议好!那就各自先打扫各自那一片,等到晚上下班打扫过道!”
一群售货员当即忙碌起来,江文河却夹着布料猜着自行车回到了自家。
大哥、二哥还在忙活着,相比较之下他这个主家当得有点不太够资格。
把布料往屋里一放,江文河也开始麻利地干活,李月娥今儿可是发话了,要他好好挣钱把她娶回家,这挣钱就得卖力,还有一百多套桌凳呢。
“老三,你这大晌午的是跑哪去了?”江文山好奇地开口问道。
“呃......去见了个朋友!”江文河有些不好意思跟大哥说约会去了。
“哦!好,干活吧,咱还有一大半的活没做呢!老赵家那边定的家具也不能一直拖着,我俩又做不了,还得你多上心才行!”
“放心吧大哥,我知道!”江文河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又抬头跟大哥、二哥问道,“大哥、二哥,其实我觉得你俩做活儿没太大问题,唯一欠缺的就是熟练,咱爹那会儿就是脾气急,看你们做不好就一句话否定了,啥不是练出来的?哪有人天生就会干?要不这段时间我教你们?说不定做完这些活儿,你们也就都练出来了!”
江文河这么说倒不是没来由的,也不是想要照顾两个哥哥。
他们虽然手笨点儿、审美差点儿,但也不是像老爷子说的那么无可救药。
两个人勤奋这方面都没问题,卖力哪个都能把他这个弟弟甩出八条街去。
也不知道老爷子当年有多不耐烦,轻易就给俩人下了定论,说他们不是干这行的料,未免有些太过于武断了。
是,大哥脑子比较笨、手也比较笨,别人学一天能学会的,他需要用三天甚至十天,但人家又踏实又刻苦,不怕流血、不怕流汗。
光这种品德就没干不好的活儿,差的就是个机会。
二哥要比大哥灵巧一点,但二哥的问题比大哥更明显,那就是对尺子客户相当不敏感,十公分能给你看成三十公分,也不知道是脑子里哪根神经跑偏了,所以江文河都是提前打好墨线,二哥有线照着干倒是一次错都没出过。
而且他们的基础都打的很好,基本功很扎实,江文河想到后期的活儿会越来越多,培养新手倒不如培养下俩哥哥,好歹也是自家人不是?
就是培养他们需要费点功夫,还需要多费不少的材料是真的。
“我们?不行吧?”大哥江文山首先就打了退堂鼓。
江文海倒是跃跃欲试,他还是挺喜欢干木匠活儿的。
“有啥不行的?当年咱爹估计就是怕费料,不然让你们可劲练,估计早就练出来了!如今我也不敢说能让你们练到啥程度,但起码做些普通的桌椅板凳和家具绝对没问题!咱料多的是,你们就跟着我做,我觉得一定能练出来!”
“这.....料也是拿钱买来的.....”江文山还是有些犹豫,他这人啥都好,人好性格也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没自信,这一切都得怪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