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准备登基大典

就在夏宁收到迷信的时候,锦衣卫指挥司,一众人正面色阴沉。

坐在主位的是指挥使沈炼,旁边是沈炼的五个心腹,卢剑星,殷澄,靳一川,丁修,裴纶。

五人都是锦衣卫千户,沈炼见过夏宁后的行动,就是安排这五人办的。

“指挥使,公主府那边没什么反应,看来公主非常信任秦王。”

裴纶第一个开口。

“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沈炼面沉如水。

公主府那边本来要杀两个方士,可刘文斌竟然活了下来,出乎他们意料。

更关键的是,刘文斌说了些关于秦王和陛下的事。

好在王澜的人里面有锦衣卫的眼线,及时把消息传了出来。

这才有裴纶在公主府冒险灭口的事。

裴纶之后也想查这件事,可已经无从查起,有些可惜。

“只可惜王澜为了保密是自己一个人审的,具体什么事我们的线人也不知道,只知道对秦王和陛下不利。”

“不过现在刘文斌已经死了,王澜也被公主杀了。”

“不管有什么秘密,也被带到地府了。”

沈炼也一直在关注这件事。

“什么秘密不重要,陛下和秦王的事,他们若是需要我们知道,会告诉我们。”

“如果没说,我们也不要擅自揣测。”

“既然对陛下和秦王不利,除掉就好。”

“现在知道这件事的只有长平公主,还是要注意着公主的反应。”

沈炼说完看向另外一侧问道。

“赵王撤军的事查实了吗。”

负责盯着赵王的殷澄刚刚赶到,气都没有喘匀。

“赵王命城外的两万大军返回封地,大军已经启程,我亲自跟了一段,目前看不出什么问题。”

沈炼点了点头。

赵王要把城外大军撤走的消息他之前就知道,本来想直接告诉秦王。

可秦王不知道去哪了,他就通过自己的渠道把消息直接送到了陛下那边。

现在殷澄确定了赵王的人确实已经开拔,沈炼有心直接面见陛下或秦王,可锦衣卫中有东厂的眼线,沈炼早就知道。

现在只能把消息压下,找机会送到陛下那边。

卢星剑见沈炼犹豫不决,忍不住说道。

“指挥使,现在盯着我们的,是北镇抚司那帮吃里扒外的。”

“我们给陛下办事,他们却盯着我们,这明显是图谋不轨啊。”

“陛下要知道了,非砍了他们的脑袋!”

沈炼抬手往下压了压,卢星剑立马闭嘴。

沈炼目光深邃,声音低沉。

“这件事没这么简单。”

“要是背后没人撑腰,北镇抚司不敢这么做。”

丁修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

“能让北镇抚司有胆子监视我们的,恐怕只有东厂了。”

听了丁修的话,房间中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谁都知道,东厂背后有魏忠贤!

沈炼开口打破了寂静。

“这件事先不要妄加揣测。”

“现在北镇抚司的人盯着锦衣卫,镇抚使许显又要见我,看来这一面是不得不见了。”

“不管他们到底有什么目地,我走一遭,自然就知道了。”

卢星剑从椅子上站起来,两步冲到沈炼面前。

“指挥使不可啊!”

“许显摆明了要对你动手,这个时候去,就是送死!”

沈炼也站了起来。

“我意已决,这一趟必须要去。”

“为陛下办事,为了江山社稷,遇到危险,难道就不办了?”

“我要是没回来,按照之前的计划行事。”

“卢星剑,由你去联系秦王,听他指挥。”

“秦王我见过一面,此人表面浪荡不羁,可遇事有主意有决断,不可慢待。”

沈炼说完,不等几位千户阻拦,拿起卓上的绣春刀,推门离去。

卢星剑刚要追,丁修伸手抓住了卢星剑肩膀。

“你听到指挥使说的了,不可意气用事!”

卢星剑看了看远去的沈炼看了看丁修。

“唉!”

重重的叹了一声,卢星剑坐回自己的位置。

……

锦衣卫指挥司大门口,锦衣卫指挥同知冯有才看着远去的身影,微微眯起了眼睛。

那个人他很熟悉,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沈炼,他的顶头上司。

锦衣卫千户韩忠从指挥司里走出来,走到冯有才身旁。

“指挥同知,指挥使刚刚和五名千户在房间中密谋,随后一人离开了。”

冯有才冷笑一声。

自己作为指挥同知,可有什么事了,沈炼却不找他,反而找那五个千户。

“既然你不把我当自己人,那就不要怪我了。”

冯有才知道那五个千户,这五人是沈炼的心腹,沈炼有什么机要的事,都是差这五人去办。

自己这个指挥同知,很多时候反而被绕开了。

从规矩上讲,沈炼这么做没问题。

秘密就是要越少人知道越好。

可冯有才很不满。

机要的事不通过他,那他还怎么立功?还怎么封赏?

冯有才可不想一辈子做指挥同知!

为此,冯有才也有自己的准备,韩忠就是他发展的心腹。

“韩忠,把消息告诉北镇抚司镇抚使许显。”

“事情办好,少不了你的好处。”

韩忠领命,出了指挥司直奔许显所在。

冯有才看着韩忠离开,面上露出冷冷笑意。

“这么年轻就当上指挥使,多聪明一人,怎么就认不清形势呢?”

“现在朝堂大事,可都在魏公公手里把握着,你明明知道这件事背后是魏公公的意思,还要和魏公公对着干,这不是找死吗!”

“你的位置是皇帝给的,你要忠心于皇帝。”

“可我不是,我要想当指挥使,只有魏公公能给我这个机会!”

“沉迷修道,连天下大事都不顾的皇帝,算什么明君!”

“效忠于他?呵呵,不过是愚忠之辈的愚见罢了!”

……

夏宁到乾清宫后,立马屏退左右,拿出沈炼的密信。

看完密信,夏宁也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高兴。

好消息是两个方士死了,赵王那边也因为公主府的动作,撤了城外的两万兵马。

“如此看来,长平公主对能不能当皇长女很上心啊。”

“下手果断,不光杀了两个方士,还直接向赵王施压了。”

“赵王把城外的大军撤走了,这可不是小事。”

密信并没有提公主府对赵王有什么具体的动作,可从赵王的反应来看,长平公主恐怕手段够狠。

不然赵王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大好的机会。

“既然长平公主有心要清除竞争对手,景王和伊王肯定也会被盯上。”

“两人要入城,公主府那边少不了动作。”

“只要我再加一把柴,让他们之间的火彻底烧起来,到时候公主府,赵王,景王,伊王乱成一团,皇宫里面就算安全了。”

“等他们乱完,我这边大局已定了。”

“不过……”

想到密信后半部分的内容,夏宁还是有些担心。

刘文斌没当场被杀,反而被带到了公主府。

按沈炼的说法,刘文斌交代了些对秦王和陛下不利的事。

不过人已经被裴纶灭口,长平公主也没相信。

夏宁是知道长平公主信任自己的,只是现在毕竟是紧要关头,万一公主有什么别的想法,会搅乱夏宁的布局。

“长平公主那边,还是要给她吃个定心丸,让她专心对付其余几人。”

“这些事瞒不住,我也不需要瞒多久,只要拖到今日午后,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夏宁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一切已经准备好,只要景王和伊王也被长平公主拦住,午后的登基大典,将一锤定音!

大夏毕竟还是姓夏的,只要夏宁登基,便是大夏的皇帝!

魏忠贤也好,东林党也好,包括浙齐楚党和其余势力,都是大夏的臣子。

有些事暗中他们敢做,可只要大夏还在一天,君便是君,臣便是臣。

任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做乱臣贼子!

“只要皇室的人被长平公主拦住,那些当臣子的,闹不出什么乱子。”

“至于那些党羽权臣,就算是魏忠贤……”

夏宁想起魏忠贤就生气。

沈炼密信的最后有提及,北镇巡抚司的人在盯着锦衣卫,巡抚使许显要见他,局势所迫,不见不行。

魏忠贤昨晚刚刚为许显讨了封赏,这许显摆明了就是魏忠贤的人!

没有东厂,没有魏忠贤在背后指使,北镇巡抚司不过是锦衣卫的下辖两司之一,如何敢去盯锦衣卫,如何敢让沈炼去见他!

沈炼会去见许显,也是考虑到魏忠贤的原因,不能打草惊蛇。

夏宁冷笑一声。

魏忠贤手升的太长了,锦衣卫是皇帝直属的力量,指挥使也是皇帝亲自任命,也只需要向皇帝负责。

东厂有调动锦衣卫的权利,可不代表锦衣卫是东厂下属。

锦衣卫指挥使更不是他魏忠贤走狗!

不过现在他还没有登基,作为秦王,东厂和锦衣卫的事不便插手。

只有等登基之后,才好出面救出沈炼。

“只要登基,朕便是大夏的天子。”

“就算是魏忠贤权势再滔天,也不敢对皇帝如何。”

“我就不信了,我手握御马监和锦衣卫,魏忠贤还敢让东厂和我开战了不成!”

夏宁有充足的把握在登基之后能掌控局势。

他若是秦王,自然没有胜算,可他要是皇帝,就算是东厂魏忠贤手下的那些人,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当朝天子,会不会还站在魏忠贤一边都不好说。

毕竟这个时代,已经经历过几千年的思想洗礼。

天地君师亲的概念刻印在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只要不是王朝彻底腐蚀崩坏,天子之位始终是王朝最至高无上的存在!

“这大夏的天下,隐患诸多。”

“客氏想逼宫谋逆,魏忠贤和下毒案千丝万缕。”

“这些事必要查个水落石出,给父皇一个交代,让母后安心走。”

“阉党,东林党斗的你死我活,朝臣只顾得上斗,却不顾这天下百姓困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破了党争局面,整顿吏治,重整天下河山,才算是解了内忧。”

夏宁想起自己昨晚在御书房看到的那些奏折。

能放在御书房的奏折,都是重中之重,只可惜先帝沉迷修道,许久未曾看过了。

如今的大夏一眼看去是一片花团锦簇,可这花团锦簇之下的危机,说是险象环生,毫不为过。

“如今南北皆有敌寇,以现在的力量,可以抵挡,却不能根除,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尤其是山海关外,北方那些贼人正在积攒力量。”

“大哥这次打败了他们,可要不了多少年,那些贼人来势会更凶!”

“我大夏现在看来强大无比,可要是继续内耗下去,呵呵。”

夏宁想起了另一片时空中,那个强大无比的王朝,内部矛盾剧烈到极致,最终,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彻底崩塌。

“父皇啊父皇,你最后还是选择了我。”

“这些事,我本来不想插手过多的。”

夏宁叹了口气,想起了父皇临终前的样子。

遗诏立下,父皇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要夏宁还是那个风流快活的秦王,即便大夏积弊已久,也不会管什么。

反正有自己那个大哥担着。

可现在,这份担子落在了自己身上,竟然是那么沉重!

“这江山,既然到了我手里,我便抗下了!”

夏宁从椅子上起身,一扫平日的慵懒和随意,身上的气势甚至比先帝更甚。

“拟旨,传内阁首辅严嵩,次辅徐阶。”

“今日午时,朕要和两位爱卿商谈国事。”

冯保听到夏宁的声音连忙进门。

冯保明白,召两位大臣入宫,是要准备登基大典的事了!

圣旨准备好,盖上玉玺,冯保刚要走,被夏宁喊住。

“我让你准备的事如何了。”

冯保连忙回答。

“都办好了,请陛下放心!”

夏宁点了点头,目光深邃。

“好!去通知两位爱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