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刘表刘景升
随着大量士人的涌入,都内狱的含金量现在直逼太学。
鲁迅曾经说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大概意思就是说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不会简陋了。
周树人也曾经说过,天堂只是因为有我在才被称为天堂,地狱正因为我不在所以被称为地狱。
后来也衍变成了另外一句话:真正的天堂你可以骂是地狱,但真正的地狱你只能夸它是天堂。
这句话是泰戈尔用来映衬鲁迅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时所说的。
就连孔子听了,都说“何陋之有?”
当然,这一切的实质直指核心——部分物品的价值是人所赋予的。
像是都内狱这种本来被人诟病的场所,正因为陈蕃、李膺的事迹而被士人们所推崇,而此刻也正因为这么多士人汇聚所暂时性地被赋予了超乎其本质的价值。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此时的都内狱比太学要更适合传道受业解惑。
因为他们做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过程。
抓捕,还在源源不断地行动着。
都内狱,人越来越多。
而此刻,牢房门再次被人猛地推开。
正当牢房内的八人以为他们将迎来新同僚的时候,两个士兵闯了进来,指着他们喊道,“出去、都出去、麻利点!”
八人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
难不成...他们要释放了?
没有任何前兆,没有审讯,一切似乎都来得这么突兀,那么不可思议。
听到士兵的话,孙父面露喜色,挣扎着便要起身向外走去,这时他听到一道声音从后方传来。
“我不出去!”
“平白无故把我抓了进来,又没有任何理由就把我放出去,这算怎么一回事?”
“我的冤情还没有得到解决,名声还没有得到恢复,我又岂能离开这里?”
孙父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缓缓地扭头向后看去。
只见说话的人是他儿子最好的朋友子佩。
也不光光是子佩,就连伯琛和其他六位士人也纷纷附和道。
“不给我们一个交代我们绝对不出去!”
“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
“天子脚下到底还有没有王法可言!”
“没有说法,我就一直睡在这儿,死都不会离去!”
牢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而激昂。
孙父见状,假装只是伸个懒腰,随意走走,又...悄然坐了回去,坐到了牢室的后方,和七个人坐到了一起。
他不能在自己儿子朋友的面前给儿子丢脸。
他也不想让自己丢脸。
只是...腰好酸。
孙父内心里发出片刻的哀嚎。
当然,这种情况在士人集体中一点都不例外,甚至早有先例。
早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当时被捕的大多都是天下名士,也像今天一样一同被关在都内狱中。
而度辽将军皇甫规则因为自己不是“党人”且没有被抓进都内狱而深以为耻,他多次上书“臣宜坐之”,要求汉桓帝连自己一块儿治罪。
汉桓帝...没有搭理他。
皇甫家族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家族,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而正当这间小小的牢房中,群情激奋的时候,只听见面前那位的士兵突然嗤笑道,“谁说要放你们出去?美的你们。”
士兵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牢房内激昂的气氛。
众人的表情逐渐从疑惑转为愤怒。
“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伯琛紧握着双拳喊道。
士兵冷笑一声,似乎对他们的反应早有预料,“没什么意思,就是字面意思,让你们换个牢房,给别人腾个地方。”
说话间,只听见牢房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随后一名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身着长袍、温润如玉的男子在两名士兵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从他的装扮上不难看出,他同样也是这批被住进来的士人。
只是他为什么看起来像是来牢房里巡视的官员呢?
又或者说,为什么旁边的士兵对他这么客气呢?
而且同样都是人,为什么他就可以住单人牢房,而他们就要跟七八个人挤在一间牢房里,人和人之差距这么大吗?
是他...还不够努力吗?
一连串的问题让孙父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还没等他在心里腹诽几句,士兵又再次催促道,“快点儿,起来动身!”
说着,士兵便要走上前来,强行帮他们换牢房。
就在这时,长袍男子开口了,“不必,我就住在这间牢房就行了。”
几名士兵闻言,面露诧异之色,他们显然没想到这位长袍男子会主动要求住进这间拥挤的牢房。
其中一位士兵犹豫再三开口道,“这...不太合适吧?”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长袍男子微微一笑,说着便主动找了个地方席地而坐。
见状,士兵们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交换了几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然后便默默地退出了牢房。
在士兵们走后,牢房再一次恢复了宁静。
八位士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这位长袍男子身上,好奇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孙父更是越看越觉得此人眼熟,他努力回忆着,试图从记忆中找出与此人相关的片段。
突然,他灵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您莫非就是...刘景升?”他试探性地问道。
长袍男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正是我。”
牢房内的其他士人闻言,皆是面露惊异之色。
“八及之一的刘表刘景升?!您……您怎么会在这里?”伯琛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
而这句也成功被其他牢房的人所捕捉到,引起了一阵慌乱。
“刘景升也被关进来了?!”
“刘景升在哪?!”
“刘公!你在哪?我在这儿!”
刘表,字景升,汉室宗亲,鲁恭王刘余之后。
与之前所说的“张俭”“翟超”齐名的八及之一。(在某些划分中,他也被分到了八俊和八顾当中。)
相比于此时被关在牢里的诸位年轻士人。
不论是算文坛资历还是牢狱经历,他都算是一位前辈了。
毕竟,当年他可是因为太学生运动也被关进了这小小的都内狱中。
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与他一同被关押的便是陈蕃和李膺。
这下,子佩和伯琛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当事人可以解答——到底陈蕃和李膺有没有住过这间牢房?
只是让在场士人有些奇怪的是,自从第二次党锢之祸后,刘表就忙于逃亡,销声匿迹了。
又怎么会与他们一同被抓进了这个小小的都内狱中呢?
众人忙于问答刘表这些年的经历并且讨论经书之中的内容。
不知为何,看到这番繁忙的景象,孙父的脑海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该不会,石碑和童谣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是宦官为了打击士人而在幕后自导自演的一场阴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