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原生应用开发:ArkTS语言快速上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我的第一个ArkTS程序:Hello World

为了测试开发环境,我们已经在DevEco Studio中创建好了第一个鸿蒙工程:Hello World。打开Previewer窗口,可以看到工程页面的预览,如图1-3所示。

不同的API版本需要进行的工程配置不同,创建Hello World工程的详细步骤参见配套的视频教程。

图1-3 Hello World的启动页面

在工程文件夹下有很多目录和文件,这些目录和文件各有其用处,目前我们只关心其中的一个文件:工程文件夹下的目录entry > src > main > ets > pages中的文件Index.ets。ArkTS文件的扩展名为ets,文件Index.ets中定义的就是Previewer窗口中显示的工程页面。文件Index.ets中的代码是创建工程时由DevEco Studio自动生成的,如代码清单1-1所示。若最新版本的DevEco Studio自动生成的代码与代码清单1-1不同,请将其替换为书中的代码。

代码清单1-1 Index.ets

01  @Entry
02  @Component
03  struct Index {
04     @State message: string = 'Hello World';
05  
06     build() {
07        Row() {
08           Column() {
09              Text(this.message)
10                 .fontSize(50)
11                 .fontWeight(FontWeight.Bold)
12           }
13           .width('100%')
14        }
15        .height('100%')
16     }
17  }

尽管ArkUI的相关知识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Hello World工程中的一些基本的UI知识。文件Index.ets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图1-4所示。

图1-4 文件Index.ets的各个组成部分

上述程序创建了一个自定义组件Index,该组件有两个装饰器,即@Entry和@Component。其中,@Entry表示该组件为入口组件,@Component表示自定义组件。相关代码如下:

@Entry
@Component
struct Index {
    // 自定义组件Index内部的代码
}

Index组件定义了一个状态变量message以及UI描述(build方法中的代码块)。UI描述以声明的方式来描述UI的结构,即我们看到的UI页面的结构。在build方法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系统组件Row。相关代码如下:

Row() {
    // 组件Row内部的代码
}
.height('100%')

其中,height是一个属性方法,用于设置Row组件的高度。

在Row组件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系统组件Column;在Column组件中,又定义了一个系统组件Text。Text组件显示的文本为message中存储的字符串'Hello World'。相关代码如下:

Column() {
    Text(this.message)
        .fontSize(50)
        .fontWeight(FontWeight.Bold)
}
.width('100%')

其中,属性方法width用于设置Column组件的宽度,属性方法fontSize和fontWeight分别用于设置Text组件中文本的字号和字重(字体粗细)。

系统组件是ArkUI框架中内置的基础组件或容器组件,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示例程序中用到的组件Row和Column都属于容器组件,用于容纳其他组件;Text组件则属于基础组件,用于显示文本。

不同的组件具有不同的属性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符号“.”来链式调用。例如,上面的代码通过链式调用属性方法fontSize和fontWeight设置了Text组件中文本的字号和字重。

当程序开始运行时,首先运行的是由@Entry装饰的入口组件,对应的是以上程序中的自定义组件Index,此时系统会自动调用Index组件的build方法,于是我们看到了Hello World的启动页面(见图1-3),该页面的组成如图1-5所示。页面的最上层是Text组件,其范围由白色表示;Text组件的下层是Column组件,其范围由深灰色表示(包括Text组件遮盖的范围);Column组件的下层是Row组件,其范围由浅灰色表示(包括Column组件遮盖的范围)。

图1-5 Hello World的页面组成

除了属性方法,不同的组件还具有不同的事件方法。通过触发或调用组件的事件方法,我们可以设置组件对事件的响应逻辑。接下来要做的是,修改一下Hello World程序,在页面上添加一个表示按钮的Button组件,并为其添加对按钮的单击事件的响应逻辑。修改后的Index.ets如代码清单1-2所示。

代码清单1-2 Index.ets

01  @Entry
02  @Component
03  struct Index {
04     @State message: string = 'Hello World';
05  
06     build() {
07        Row() {
08           Column() {
09              Text(this.message)
10                 .fontSize(50)
11                 .fontWeight(FontWeight.Bold)
12  
13   /*
14   *Text组件下方添加一个按钮组件Button
15   * 单击该按钮后页面上显示的文本将发生变化
16   */
17   Button('点我')
18   // 设置按钮的相关属性并添加响应单击事件的逻辑
19   .fontColor(Color.White)
20   .fontSize(40)
21   .width(150)
22   .height(70)
23   .backgroundColor(Color.Gray)
24   .type(ButtonType.Capsule)
25   .onClick((event: ClickEvent) => {
26   this.message = 'Hello ArkTS';
27   })
28           }
29           .width('100%')
30        }
31        .height('100%')
32     }
33  }

起初在Previewer窗口中看到的页面如图1-6(a)所示,接着单击“点我”按钮,可以看到图1-6(b)所示的运行效果。

尽管在预览器(Previewer窗口)中查看运行效果比较方便,但是推荐读者使用模拟器或真机来运行程序。模拟器或真机运行程序的方法参见配套的视频教程。

图1-6 修改前、后程序的运行效果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添加的代码。

1.注释和缩进

在添加的代码中,有一些注释。注释是对代码的说明和解释。注释中的文字不是有效的代码,在编译并执行程序时,所有注释都会被系统忽略。尽管注释不是有效的代码,但是其可以很好地对程序进行解释说明,是程序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简洁的注释能大大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ArkTS中的注释分为两种类型: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

单行注释使用“//”表示,“//”之后的内容就是注释的内容。单行注释不能跨越多行。在代码中,请将单行注释放在相应代码的右侧或者上方。如果单行注释位于代码右侧,应该在代码和注释之间至少保留一个空格,以提高可读性。如果单行注释过长,请将其置于代码上方,并且与代码保持同样层级的缩进,如代码清单1-2中第18行的单行注释。

行注释以“/*”开头,以“*/”结尾,“/*”和“*/”中间就是注释的内容,注释的内容可以跨越多行。对于多行注释,我们建议将其放在对应代码的上方,并让注释与代码保持一样的缩进层级,如代码清单1-2中第13~16行的多行注释(第14、15行开头的“*”不是必需的,添加“*”是为了增加注释的可读性)。如果是文件头注释,我们建议将其放在文件开头,不使用缩进。

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代码的缩进。良好的缩进能大大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一般来说,一个层级的缩进是4个空格。UI中有时会使用较多的多层嵌套,这时会使用两个空格作为一个层级的缩进。本书主要介绍ArkTS语言,统一用4个空格作为一个层级的缩进。

2.Button的属性方法

在代码清单1-2中,通过链式调用一系列属性方法,我们设置了所添加按钮的样式,包括按钮的文字样式、大小、背景色和类型。相关代码如下:

Button('点我')
    .fontColor(Color.White)  // 设置按钮上的文字颜色为白色
    .fontSize(40)  // 设置按钮上的文字字号为40
    .width(150)  // 设置按钮的宽度为150
    .height(70)  // 设置按钮的高度为70
    .backgroundColor(Color.Gray)  // 设置按钮的背景色为灰色
    .type(ButtonType.Capsule)  // 设置按钮类型为胶囊按钮(圆角大小为按钮高度的一半)
 
    // 其他代码略

3.Button的onClick事件方法

只要单击页面上的“点我”按钮,就会触发Button组件的单击事件——对应的onClick事件方法被执行。相关代码如下:

Button('点我')
    // 其他代码略
 
    // onClick事件方法
    .onClick((event: ClickEvent) => {
       this.message = 'Hello ArkTS'; // 修改状态变量message的值为'Hello ArkTS'
    })

在定义Text组件时,传入的参数为this.message(代码清单1-2的第9行),而此时message的值为'Hello World'(第4行),所以一开始页面的Text组件显示的文本为“Hello World”。在触发并执行了按钮的onClick事件方法之后,message的值被修改为'Hello ArkTS'。由于message是由@State装饰的状态变量,因此当message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刷新页面,将Text组件的文本显示为最新的message值“Hello ArkTS”。这就是ArkUI数据驱动的基本原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ArkTS语言的基本概念以及ArkUI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组件、属性方法、事件方法等,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学习ArkTS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