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王者苏东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式浪漫鼻祖”苏轼的初恋

1051年,苏轼来到眉山青神县中岩书院求学,当时的任教老师是进士王方。年少的苏轼虽然懵懂顽皮,喜欢游山玩水,但已表露出不俗的才华。每每老师提出问题,他不仅对答如流,还能让众人心悦诚服、眼前一亮,颇受老师喜爱。

转眼间三年已过。有一天,几位文士来看望王方。王方就请众学子陪着一起到书院不远处的一泓潭水边赏玩,并当场出题让大家竞笔为潭水起名。

一位眉清目秀、举止文雅的学子先开口了,他说《礼记·檀弓上》里面讲“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鱼藏在潭中,因此叫“藏鱼池”比较好。他话音刚落,另一位学子开口了,说《韩非子》有云“观听不参,则诚不闻”,清清池水,百般奇观,不如叫“观鱼池”。王方听了,沉吟不语。这时候,一位高个子青年拖着长调说,《庄子·逍遥游》云“南冥者,天池也”,这潭水年代久远,天地造化,不如叫“天鱼池”吧。王方听了,还是不语。

突然,几条鱼在水面跃起,姿态优美,荡出涟漪,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一位白面书生说,《诗经·大雅·旱麓》中有云“鱼跃于渊”,就叫“跃鱼池”吧。

王方显然是被众弟子掉书袋的举动搞烦了,招呼着几位友人背着手就往前院走去。这时,苏轼开口道:“几位先生请慢行,今天风和日丽,山色清朗,我们相会于此,池中鱼儿想必也了解宾主之乐。唤之即来,挥之即去。我看不如命名为‘唤鱼池’。学生献丑了!”王方一听,当即说,好一个“唤鱼池”!来访的文友也觉得大妙。

恰在此时,王方的女儿王弗的丫鬟跑了过来。原来,王弗在闺房内也为此起了一个名字,写在纸上,并让丫鬟送过来。王方接过纸来一看,也是“唤鱼池”。众人齐声欢呼,真是不可思议!后来,苏轼由父母做主,娶了王弗为妻。为此,苏轼填了《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这首词来表达新婚的温存,其中末句为“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这样美好的日子,不做英雄也罢!

婚后三年的东京大考中,苏轼一举中第,颇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在后来的制科考试中,苏轼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入第三等,获得了极大的荣誉,并被授予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的官职。

苏轼在凤翔做官时,有一年冬天到山上去赏雪。突然,他看到一棵高大的桧树下,有一块约两尺见方的地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迹,他觉得非常奇怪。不久以后,他又经过这里,看见那块没有雪的土地竟隆起两寸多高。苏东坡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去问普门寺的和尚。和尚告诉他:“这种现象表明那块地可能是仙人藏宝的地方,只能被有缘人看到。别人没发现,你发现了,说明上天有意把宝赐给你,快去挖吧。”

苏轼听了非常兴奋,马上跑回家去拿家什,准备去挖宝。王弗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问明了原因,正色说:“你还记得先夫人不许挖宝藏的教诲吗?”

苏轼一听,羞得满脸通红。原来,小时候住在纱縠行的一年,仆人在花园里发现一块用石板盖着的地洞。大家都认为下面肯定藏着金银财宝,纷纷提议把宝藏挖出来。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知道了,赶来拦住众人,说:“非分之财,谁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品德!”她让仆人取土来,把洞填上,再用夯夯实,还在上面垒了一座假山,并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去挖。

经王弗这一提醒,苏东坡扔下家什,再也不提去挖宝的事。

王弗不愧是书香门第出身,万事皆洞明。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操守,让苏轼免于犯错。她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她是苏轼的贤内助。

然而,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弗不幸因病去世。满腹文采的苏轼并没有马上写诗文来纪念她,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王弗去世十年后,熙宁八年(1075),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王弗,醒来时泪流满面,于是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饱含深情的词作,成为古代悼亡诗中的绝唱。这份怀念伴随着他们早年的浪漫故事,被人传诵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