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海盗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夜会刘国轩

太初门外,郑清学了几声猫头鹰的叫声。城墙上,一个正在打盹的士兵被吵醒,不耐烦地骂道:“妈的,哪来的鬼鹰,吵死了!”在城楼里值守的刘国轩听到动静,心中一动,走出来质问道:“刘二,大晚上的,你鬼叫什么?”

刘二笑嘻嘻地答道:“千总,吵醒您啦?一只鬼鹰在城外叫个不停,吵得人睡不着。”

刘国轩心中疑惑,城墙附近并无树木,哪来的猫头鹰?突然,他想起自己早几日送出的信,心中一动,难道对方有了回应?想到这里,他故作镇定地说道:“刘二,你去城楼里睡吧,我来值守。”

刘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千总,这怎么好意思?”

刘国轩摆摆手,道:“反正我也睡不着,待会儿累了再去叫你接班。”

刘二平日里对刘国轩颇为敬重,见他如此说,便不再推辞,高兴地进了城楼睡觉。

郑清在城外听到两人的对话,心中仍不敢确定城墙上的人是否就是刘国轩。过了一会儿,他又学了几声猫头鹰叫。城墙上的刘国轩听到后,心中更加确定,来人正是联络他的人。他迅速找来传递书信的篮子,缓缓放下城墙。

郑清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书信,放进篮子里,轻轻拉了拉绳子,篮子被迅速提了上去。

借着城墙上的火把,刘国轩快速浏览了信中的内容:

国轩兄台鉴:

五公子闻兄弃暗投明,甚是欣慰!义勇军明日攻漳州府城,与兄相约明晚寅时(夜里3点),开放城门。兄如同意,请回信,急盼!!!

弟郑清顿首

刘国轩心中一阵激动,迅速从火把上折下一根木柴,熄灭后,用木炭在信的反面写下一个大大的“好”字,又将竹篮放下城墙。

郑清拿到回信后,迅速回到船上,点燃蜡烛,只见信笺的反面只有一个字——“好!”

清晨,天刚蒙蒙亮,薄雾笼罩着大地。漳州府城墙上,士卒们昨晚睡在城墙边,又湿又冷。幸好天亮了,到了换岗的时间,他们终于可以舒服地睡个回笼觉。刘二对着城墙根撒了泡尿,回想起昨晚猫头鹰的叫声,总觉得有些奇怪。他探头往城墙下看了看,自言自语道:“奇怪,这底下又没树杈,猫头鹰站在哪里叫?”他又抬头往远处望去,薄雾中,隐约看到许多人影在移动。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确定是人影后,顿时一哆嗦,大声喊道:“义勇军攻城了!义勇军打过来了!”

他的喊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城墙上顿时响起一片惊慌的呼喊声,声音越传越远。不一会儿,整个漳州府城沸腾了起来。

海澄总兵张世耀昨晚在漳州知府府邸与知府祝茹穹聊到很晚,回来后又喝了几口小酒,正躺在床上睡得香甜。突然,亲兵冲进房间,张世耀吓得惊坐起来,迅速抽出桌上的刀,怒喝道:“你干什么?”

亲兵慌张地答道:“大人,不好了,义勇军攻城了!”

张世耀皱眉道:“具体什么情况?”

亲兵摇头道:“不知道,卑职在府邸值守时,听见外面有人在喊义勇军攻城了,所以赶紧来报告将军。”

张世耀一刀劈在桌子上,恼怒道:“连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过来汇报什么?速去打听清楚!”

“嗻!”亲兵迅速退了出去。

张世耀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反而轻松了许多。几个月来,他备受煎熬,经常半夜从噩梦中惊醒。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反倒觉得痛快了许多。

金色的阳光穿过薄雾,照在城墙上。刘国轩站在城头,望着城墙下不远处的义勇军士兵。他们正热火朝天地修筑工事,一堵土墙已初具雏形。

刘国轩的心情微微有些激动。这些年,他目睹鞑子烧杀掳掠汉民,心中沉痛,却无能为力,甚至成了帮凶。在这乱世中,他只能卑微地活着。他想起少年时读岳飞的《满江红》,特别是那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每次读到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从那时起,他便立下鸿志,誓要灭除鞑虏。今夜,将是他新的起点,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郑袭在船上简单吃了点早餐,郑凯过来汇报军情。

“五公子,义勇军7营、8营、9营、10营都已到达指定位置,随时可以向漳州城发起攻击。”

郑袭点头问道:“二营呢?”

“二营昨晚已到达指定位置,并与刘国轩取得了联系,约好了进攻时间。”郑清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郑袭。

郑袭看过信后,高兴地说道:“夺取漳州城后,记你和刘国轩首功!”

中午,义勇军对三台门城楼展开了炮击。清兵也展开了反击,双方打得有来有往。一直到黄昏,炮声才逐渐停息。夜晚,义勇军继续骚扰城墙上的清兵,膛线枪手不时放上一枪,吓得清兵躲在城墙后,不敢抬头。直到子时(夜里1点),枪声才逐渐平息。

太初门,寅时(夜里3点)。刘国轩与部下一起费力推开城门,尖锐的城门开启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传出很远。城墙上的清兵惊慌失措地喊道:“不好!太初门被千总刘国轩打开了!”

紧接着,太初门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和喊杀声。义勇军迅速攻占了太初门城楼,随后沿着城墙向两侧推进。

清兵大营里,一直未曾安睡的海澄总兵张世耀听到刘国轩献了城门,瘫倒在椅子上,口中喃喃道:“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当天夜里,张世耀从文昌门出逃,路上遇到义勇军阻击,仅带亲兵50多人逃脱,其余均被俘虏。

漳州府城,原清兵大营。郑袭在议事大厅接见了刘国轩。

听说五公子要见自己,刘国轩非常激动。走进议事大厅,他看见主座上坐着一个五官清秀、皮肤稍黑的少年。刘国轩拜倒在地,恭敬地说道:“罪臣刘国轩见过五公子。”

郑袭走下台阶,亲自将刘国轩搀扶起来,温和地说道:“国轩何罪之有?生逢乱世,苟活已是不易。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乎?国轩拔乱反正,勇气可嘉。”

刘国轩感慨道:“吾十一岁丧父,曾背米百里养母,从小体会世事艰难。但大丈夫活在世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总要能分得清楚。”

郑袭见刘国轩身材高大,面相正直,心中顿时起了爱才之心,问道:“国轩是何处人氏?”

刘国轩答道:“回五公子,在下长汀人。”

郑袭点了点头,心中喜不自胜。他终于捡到了一位大将之才。由于对明末历史不熟,缺乏良将,许多事情他不得不亲力亲为。如今有了刘国轩,未来的战事必将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