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不同人群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同这一判断。除了收入水平以外,年龄与城乡差别是区分平均消费倾向最常见的划分标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收入水平起伏较大,因此人们会通过借款、储蓄等方式平滑消费。由于收入不足或没有储蓄动机,人在青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储蓄率较低,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会影响整体消费倾向。而城乡之间存在种种差异,特别是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无论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社会保障程度都有较大差别,因此国家内部的城镇化率也会影响整体消费水平。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说,学者们主要研究老年抚养比或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但结论并不一致。一部分学者不支持生命周期理论,他们大多认为少儿抚养比与消费是正向关系,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是负向关系,而不是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的老年人不再储蓄,仅依靠消费年轻时的积蓄生活(李春琦 等,2009;张乐 等,2011;付波航 等,2013;毛中根 等,2013)。与之相反,另一部分学者发现,中国数据与生命周期理论提示的结果一致,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更高(王宇鹏,2011;祁鼎 等,2012)。也有一部分学者直接否定了年龄结构的作用,如李文星等(2008)发现中国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人口结构的另一个方面是城镇化率,相对于年龄结构,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例如,付波航等(2013)发现,城镇化进程通过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变居民消费习惯和扩展消费领域等途径间接地提高了总体消费水平;刘厚莲(2013)发现,城镇化进程通过收入效应、人口结构效应、城乡联动效应三条路径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章元和王驹飞(2019)认为,城市规模扩大通过增加通勤成本,使得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更多地购买服务。总体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城镇化进程推动消费上涨,但存在城乡差异(胡日东等,2007;张书云等,2010;陈斌开等,2010;蒋南平 等,2011;雷潇雨 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