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基础

1.1 研究的背景

贫困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进程,至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然受其困扰。近些年来,广西石漠化地区紧跟党中央和政府步伐,长期致力于缓解和消除贫困,在探索中国特色减贫与消除贫困道路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让石漠化地区贫困人口成功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重要方案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出台了100多个支持林业生态扶贫脱贫的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和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出台和完善了“1+N”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步入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扶贫脱贫攻坚相关措施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需要考虑的是哪些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策需要继续执行,哪些政策需要调整,还需要出台哪些新政策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稳定脱贫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来判断这些扶贫脱贫政策的成果,从而做出选择。

广西石漠化地区包括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河池、来宾、崇左7市的35个县(区)、416个乡镇、5 027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42.2%。石漠化地区位于桂西北、桂西南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向丘陵过渡地带,西南毗邻越南,西与云南相连,北与湖南、贵州接壤,地处珠江、湘江上游,境内有红水河、左江、右江、融江、资江、百都河等主要河流,是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宁明、龙州、大新、靖西、那坡5县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795.5千米,占广西陆地边境线的78%。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接续推进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工作部署。进入“脱贫成果巩固时代”,面对生态修复、脱贫巩固、乡村振兴三重挑战,如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是现阶段广西石漠化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有序推进已脱贫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已脱贫人口生活改善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和政府通过整合并落实林业生态扶贫脱贫资金、大力发展绿色富民林业生态产业、夯实林业基础、强化林业生态扶贫科技支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稳步推进生态护林员选聘等工作,带动了超过13万户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石漠化地区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当前则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难点。当前正是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和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因此,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与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成为研究热点,吸引了众多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