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陪你读史记(全3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大型战争连续剧:打仗还是打游戏?

猫和老鼠

春秋的战争中,经常发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操作,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怀疑,战争这种流血和死人的事情,怎么到他们贵族那儿,怎么就成了游戏一样呢?

整个春秋中期,基本的国际动向是晋楚争霸,其他一堆配角和不配拥有姓名的小国,只能擦亮眼睛纷纷站队。然而,有些国家好站队,有些国家,因为祖先眼光不长远,没选好地,夹杂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毫无拒绝权和主权,宛若古代柔弱的妇女,谁来抢就只能跟着谁。比如郑国。晋楚两个超级大国早就摸清了石头才过河——基本都不愿双方发生直接接触战,而采取打对方小弟的模式争霸,郑国就是这其中的汉堡包命运,随时都得笑脸相迎,伺候好谁都得挨揍,伺候不好更得挨揍。

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郑国业已知道自己在晋、楚两国之间的作用,于是也摸索出了一套对付的方法——谁来投降谁,让晋、楚两军频繁地出动军队,劳民伤财,拖垮对方。因为有了这个心理,他们反倒一点儿不着急了,也不怕得罪两个大国了,反正,不和谁好了,随时宣布投靠另一方就行。而他们摇摆的姿态,随时就能搅得晋楚两国疲于奔命。郑国的这招上上策,可以算夹缝中生存的小国的绝妙应对方法。

可是,晋楚这两只大猫却不知道,时代变了。如今老鼠成精了,也敢调戏猫了。所以,他们还是保持固定的争霸模式。鲁宣公十一年春天,郑国跟楚国闹了矛盾,马上投入晋国的怀抱,楚国于是派军进攻郑国。

楚国的军队阵容是这样:中军帅:沈尹,左军帅:子重,右军帅:子反,楚庄王为总指挥。

如果放在以前,郑国早就当场吓傻,但是现在,楚国人的把戏他们早就摸透了。当楚国到达了栎地(今河南省禹州市),郑国的执政卿士子良马上下达了最高命令——投降,欢迎楚国三军来郑国做客。

楚国人出兵目的就是收服郑国,见目的达成,见好就收,马上接受了投降。接下来的仪式就是收小弟的最后一步——结盟。这种各怀鬼胎的结盟,基本是互相骗对方,所以,这边结盟完,郑国马上又去找晋国解释,表达了自己身在江湖的不得已,并表示他们内心的归属感还是只承认中原诸侯晋国是大哥的。

第二年春天,楚国听说郑国又暗地奉晋国为盟主,再次发兵围困郑国。这次,郑国想做一回烈女,坚决不投降,反正,楚国人的心思和战略目的他们也很清楚,事情根本闹不大。结果,楚国这次像是吃定心思要攻破郑国,一连围了十七天。郑国内部急成了一团,有人建议找晋国帮忙,马上就被否决了,首先,郑国吃撑不到晋国的援军赶到,其次,晋国也不一定愿意来救,这样势必会造成双方正面作战。于是,郑国就只有一条路了——投降。

可是,郑襄公并不想投降,每次都只能下跪投降,郑襄公觉得很窝囊,他想站着争取一把,于是弱弱地跟大家说,要不,我们抛个硬币决定一下到底投降还是抗拒到底吧?

占卜的结果出来了,郑襄公一人欢喜,郑国全国都很忧愁,郑襄公又提议去太庙再抛一次硬币,测一测决一死战的吉凶。

结果还是大吉大利,郑国人都惊呆了,大家都知道郑国与楚国的实力悬殊太大,如果真的硬碰硬,就是送羊肉入虎口,有去无回啊。这大吉大利到底从哪里来?

领导的态度迅速传遍了国都,所有人听到消息都忍不住哭了,女人哭丈夫、哭孩子、哭自己,男人哭自己、哭老婆、哭孩子,大的哭小的,老的哭少的,连原本没那么伤心的人都被感染哭了,都认为自己这次死定了。

不远处的楚军听说郑国人都在哭,心想,是不是自己逼得太紧,让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要不,退后一点好了。

楚国撤军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在郑国传开,最得意的是郑襄公,他认为是自己誓死不降、决一死战的气势吓走了楚国。于是,郑襄公紧急召集举国劳动力一起修筑城池,谨防楚国再来围困攻城。

楚国这边,楚庄王率领军队退了几十里,回头再派人去打探郑国的消息,一是看郑国到底是什么情况,二也要打探晋国有没有来救。按推测,战争已经持续了这么久,要来救早该到了。探子说,晋国没来,郑国反而在修城,气得楚庄王当即杀个回马枪,再次把军队推回郑国城外。

郑襄公无奈,这才偷偷派人去找晋国求救。晋国这会儿的中军元帅是荀林父,荀林父对和楚国直接交战心里没底,于是打哈哈,安抚使者先回家,说晋国三军随后就出发援救郑国同盟兼同胞,打跑楚国侵略者。

可惜,郑国如盼甘霖一样地盼望晋军到来,晋国却一天一天让他们陷入绝望,结果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晋国连跟毛都没拔来,郑国没办法,只能把衣服一脱,裸身进入楚庄王阵营,表示投降。这种裸奔在古代称之为“肉袒”。

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这辈子都不想打仗

这边什么都搞定了,晋国这才姗姗来迟。为了维护自己中原霸主的名声,晋国人估算着郑国应该和楚国重归于好,于是三军出发,慢悠悠地来到了战场。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签订了若干不平等条约,荀林父当场决定:仗都打完了,回家呗。过段时间再出兵教训郑国投靠楚国。

但是,有人不同意回去。“这就跑了?晋国之所以当了那么多年的诸侯中的霸主,那是因为咱拳头硬,现在我们中原的小弟都把南蛮子叫大哥了,你们却准备回家,这还有点霸主的架势?我不管,如果因为我们而把咱晋国霸主的名号丢了,还不如去死呢!听到敌人强大就想跑?你们是什么狗屁?”说话的人是中军佐先榖,也就是荀林父中军的副将。骂完以后,先榖也不管谁才是三军的元帅,带着自己的中军里的部分队伍渡黄河去了。

晋国很尴尬,大家是一起出来的,而先榖小股部队肯定是打不赢楚军的,到时候如果战败,各位小弟那得到的消息只会是“晋爸爸败给了楚爸爸”,没人会在意细节,于是,晋国三军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艰难地做了一个决定——跟上先榖,做出跟楚国叫板的姿态。

与此同时,楚庄王带着楚国三军驻扎在黄河边上,决定让马儿休息好就全军撤回楚国。可还没等大家休息够,远方就传来报告,说晋国从他们的方向渡过黄河了。楚庄王不免有点紧张,出军之前不过是想挑衅一下晋国,万万没想到他们真的会来。甚至,楚国的总理孙叔敖直接表达了意见:不打。

“咱跑啥呢?出来不就是为了打仗,不就是为了与晋国一争高下吗?”说话的是楚庄王的宠臣伍参。原来,不仅晋国三军分成了主战派与主和派,楚国军中也有这种分化。

令尹孙叔敖大怒,忍不住破口大骂:“如果我们打不赢晋国,造成死伤无数,你伍参负责吗?到时候楚国的妇女们找我们要丈夫,我们把你煮了吃有用吗?”

伍参没打算与令尹对骂,只是不卑不亢地说:“如果我们楚国能打赢,你却说我们打不赢,这就是令尹你没有战争谋略;如果我们真的不幸失败,届时我伍参的肉早就被晋国人剥皮抽筋,哪里还轮得到你们吃?”

孙叔敖气得直跺脚,打算跟晋国的先榖一样我行我素,只不过,他是要率领自己的队伍先回家。伍参心中大叫不好,万一孙叔敖真的走了,即使最后没走成,军队的士气经此一闹也会直线低落,于是,伍参连忙转头说服楚庄王,最有力的一句是,晋国来的不过是个中军元帅,我们出来的可是楚王,如果大王碰到他们的臣子都躲避,传出去在江湖上不好听吧?

伍参一语惊醒梦中人,楚庄王当即下令孙叔敖将马头掉转回来,楚国全军驻扎在管地,等候晋国来到,一决雌雄。

晋国这边跟先榖汇合以后也很热闹,军队里同样又分了主战派和主和派,栾书、士会等人都认为不应该打,先榖和赵氏兄弟都觉得应该教训楚国,中军帅荀林父一声不吭,因为他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双方吵得很激烈,有几位脾气差的甚至恨不得要上去打主和派,幸好都被拦了下来。

正当晋国吵得热闹的时候,郑国来人了。

郑国人很紧张,他们知道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是由自己而起,而自己这种小国只能夹杂在两个大国之间受尽屈辱,为了结束这种墙头草的局面,郑国想给双方都火上添点油,逼他们开战,届时再选胜利的一方追随。

郑国的使者是皇戌,皇戌来到晋国军中,首先向晋国三军元帅问好,然后阐述郑国之所以与楚国结盟的无奈原因,接着开始忽悠晋国人:“各位元帅们,你们不要在犹豫了!楚国在我们这些小国里练兵,每次都轻松得胜,他们已经骄傲得目中无人了。所谓骄兵必败,晋国此时去打他们,我们郑国就在后方袭击,让楚国人也尝尝双面夹击,当汉堡包的滋味啊。”

皇戌的到来使得晋国三军各自心事重重,主战派都很开心,主和派则都很忧心。双方又经过了5000字的争论,还是没吵出个结果。

《史记》原文:三年,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晋使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郤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六月,至河。闻楚已服郑,郑伯肉袒与盟而去,荀林父欲还。先縠曰:“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卒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