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第22想私货章节——慎阅
魏德玛的思绪早已飘远,丝毫没有因为卫生员的到来而回过神来。
(以下是一段穿插的私货回忆,不喜请直接跳过。)
上周,任然接到一个活计,和爸妈打视频报了喜。在微信视频电话里,他告诉父母,这个水电工程安装下来能挣到1000多块钱。现在赚钱没有他们那么累了,这算是他们家里这一代的进步了。任然的母亲笑了,说安装一个水电下来,挣的钱抵得上种十几亩地的花生。任然的父亲也很欣慰。
聊到给他买的飞科剃须刀有多么好用,任然又提到自己最近的生意——农闲时贩菜。他说今年的胡萝卜、青白菜都降价了,花菜也不好卖,忙活一整天兜里也落不了几个钱。然后他话锋一转,笑着说:“好啊!你争气就在县城里边好好发展。素夕马上也大三了,我和你妈还能再种些地。再过几年……我们就干不动了,干不动了……”说到这句话时,他的眼神明显暗淡下来,话也停顿了,像是在征求任然的同意。
任然心里一酸,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父亲见儿子没有接话,赶忙说道:“没事儿,再过几年你结婚什么的,不用操心。我和你妈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等你妹妹素夕大学毕业,我和你妈俩就会轻松不少了。”
任然曾跟着父亲出过几次车。早上四点起来,开两小时的车,从镇上拉西瓜去县城。平板货车装满有4000到5000斤西瓜。他们要提前到瓜田里看瓜样,谈好价钱后和瓜农一起装车。中午装好动身回家,任然还能在副驾驶上小睡一会儿,而他的父亲在高速上不断拍打着自己的大腿——他也瞌睡。下午两三点到家,睡到五六点,再开车到街上或县城里卖。生意好的时候,两三天就能把一车西瓜卖完;生意不好时,得一个星期。三、四毛进的西瓜,七、八毛售出,最贵的时候能卖上一两块。抛去油钱、折损和砍价,一家三口两三天能挣千儿八百块钱。
这就是农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夏天贩西瓜,秋天贩橘子,冬天贩蔬菜。每次出车都是几千斤的重物装卸。任然的父亲头秃了,母亲身高变矮了。他们五十多岁了,知天命之年。经常干体力活的人,都有一种普通人不具备的能力——他们能准确预知自己身体的状况,知道自己在某个时间节点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预知比医院的检查更加准确。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能撑到几时,知道自己下的力,已经是在拿健康和寿命换钱。
——他们就是自己的检验科。
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们知道这些,却不准备对症下药,甚至没想到要停下来。他们只是预知到了,然后感慨一下,明天天一亮一切如故。这是生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父母的悲哀,也是农民的悲哀,一种从始至终的悲哀。他们愿意在前半生拿命换钱,却不愿意在暮年时拿钱续命。他们觉得这样对不起子女,身体不争气是要愧疚自责的。
任然清楚地知道这些。每每想到这些,他心里都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每当下班路过地铁站的广场,往年天气还没这么冷的时候,老年人们总会在那里跳广场舞,或者打铜器,举办着什么活动。任然每一次经过,都在心里暗暗使了狠劲儿,给自己奋斗的目标定下一个承诺:一定要让爸妈年老后,也过上这种悠闲的老年生活。父亲可以找人下棋、钓钓鱼,母亲可以坐在树下和人唠唠嗑。
如果这样的承诺在村里街坊四邻、对亲戚好友说出,肯定会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赞许。他们认为子女们这样是孝顺的,觉得父母亲没有白下那么大的力,辛劳半生培养出来的子女,值得骄傲。可是这样的承诺放在别的地方,未必有这样的效果。有些人可能觉得疑惑:这样简单的要求,居然算是愿望?居然还要承诺?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会想:父亲退休后能下棋、钓鱼,母亲退休后能跳广场舞,这不是唾手可得的吗?不是本应如此吗?
其实他们说的也没错,确实是应该唾手可得,应该本应如此。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如此。他们本应如此,但他们为什么不能如此?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退休”二字,任然从未在父母口中听到过。农民没有退休这个概念,许多自由职业者也没有这个概念。无数毕业、就业的年轻人也要面临这个问题。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这么累?恐怕大家都是在拿20多岁的汗水,去换60多岁的保障。考研也好,考公也罢,努力找工作,辛苦攒钱,都是为了换60、70岁的保障。
而像任然父母一样,许多人都没有这个保障。他们有清醒预知身体状况的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检验科,但没有自己的诊疗科。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如此。一想到父母亲辛苦下力赚钱,难道就不觉得自己花钱是一种罪过吗?任然时常想,自己恐怕以后什么都没有。
事实上,这段作者串剧情了,纯属在水字数。作者在感慨当下:我们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难道是我们这代人的错吗?
——致努力活着的青春
感慨结束,下面回到剧情。
赵刚见魏德玛跑神,丝毫没有意识到卫生员来了,开口说道:“王岚同志,一路辛苦了。你稍等一下。魏德玛同志?你刚才在想什么呢?”
魏德玛直到赵刚连续叫了两声,才反应过来,疑惑地问道:“对不起,刚才走神了。我在想,给你们八路军弄来子弹生产线,你们能不能投入生产。”
“好事儿!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魏德玛同志,你这可费心了。”李云龙和赵刚、孔捷对视一眼后,立刻从他们震惊的神色中,得出了子弹生产线重要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