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中内部控制审计这项外部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和功能发挥越来越受到监管层的关注,近年来关于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特征、市场反应和经济后果的文献陆续出现,但都并未系统地从基本审计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内部控制审计的功能发挥与实施质量及其背后的原因机理。本书基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从审计基本理论出发,以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验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的检验,揭示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控审计治理功能和实施效果的问题。鉴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控审计的市场反应、与财务报告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经济后果,缺乏系统的视角,特别是以基础审计理论的视角来对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和功能发挥进行评价和研究,本书系统性地围绕内部控制审计的三种审计功能,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了检验,依据相应的审计理论对检验结果背后的原因机理进行了分析。

第二,不同于以往对非标意见市场反应的研究。在现行审计制度环境下,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和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划分为三类非标意见,分别检验了公司可能得到的这三类非标意见的市场反应。检验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内控审计意见的认知和反应,以及内控审计信息功能的表现。检验结果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对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并不完全代表公司管理层的舞弊及机会主义行为,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则意味着公司预期发生舞弊和欺诈的可能性。

第三,在考虑了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特征和产权性质等因素后检验分析了内控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影响,从制度设计最终目标上探究了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治理的效果。通过检验进一步发现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基于此,分析了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及审计功能发挥的原因,尝试打开由于内控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执业“黑箱”。系统性地评价了内控审计对财报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第四,采用了学术界和实务界认可的多类变量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及质量的替代变量,避免了单一变量检验结果不稳定的情形,保证了结论的稳健性。选择了监管层关注的公司违规处罚、与会计差错相关的财务重述和与管理层机会主义相关的盈余管理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替代变量。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计算不同窗口期的AR和CAR值来检验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最后依据第4章的结果使用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作为财报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旨在实现最终结论的稳健性。

第五,依据历史文献和现有内控审计制度,Willie H.和Sybil C.(1976)认为内部控制是利润动机的产物。内部控制审计的边界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活动,且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也必然领先于审计和会计职业及其理论发展。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来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行评价。本书尝试突破现有衡量财报审计质量的局限性,采用了机器学习中交叉检验的方法来对内控审计质量进行衡量。而现有文献对内控审计质量的研究多延续了研究财务审计质量的方法,采用审计师规模、财务报告质量作为其替代变量。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如果社会需要内控审计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拓展审计职业服务的界限。中国的内控审计也不能仅是SOX法案的翻版,学术界必须从理论上定义并规范内部控制审计边界和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概念,并以此指导当前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及各项制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