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就是大明战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为国举贤

“给老子盛粥的时候,你好像没那么积极。”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朱标。

大手微微倾斜,朱标微微一笑:

“那儿臣倒掉?”

朱元璋嘴角一撇:

“糟蹋粮食。”

说完,却从龙椅上站起身子,朝一旁的太监点点头,示意让刘伯温进来,然后再度看着朱标:

“你这样迟早会把文官惯坏的。”

朱标将粥放在桌上,站起身来一拱手:

“儿臣再惯,也是看父皇您的面子,父皇若不喜,儿臣下不为例便是。”

“哼,牙尖嘴利!”

朱元璋冷冷一哼,脸上却带着笑意,只不过看到刘伯温进来,立马又不怒自威了。

“微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刘基跪地行礼。

“先生请……额……”

朱标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元璋又死死的盯着他,剩下的那个“起”字自然被堵在喉咙中,徒留尴尬。

然后,朱元璋才慢悠悠的一抬手:

“起来吧伯温。”

“多谢陛下。”

刘基面色如常,站起身来,扫了一眼桌子,看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心中一暖,紧接视而不见。

朱元璋眼角微抖,人却笑了起来:

“呵呵,伯温,有何要事急着见朕呐?”

此话一出,朱标也好奇的看了过来,可刘伯温却不急着解释,从怀中掏出李九江帮朱樉写的那篇文章,双手呈给朱元璋:

“臣得一文,请陛下和太子殿下一观。”

朱元璋压根懒得接,脸上的笑意渐浓:

“伯温所谓的要事,就是要考朕吗?那你赢了,论文采,咱可比不过您。”

刘伯温心中一叹,摇了摇头:

“陛下息怒,臣绝无此意。”

“既如此,那本宫就代父皇先看看。”

朱标打着圆场,飞快从刘伯温的手中接过文章,仅看一眼,就是一声轻咦:

“赤兔之死?!咦,这文……竟真是写马的?”

刘伯温拱手道:

“正是。”

朱元璋自然一头雾水:

“你们在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写马的?”

朱标破天荒的没搭理朱元璋,看文章看得出神,刘伯温见状,赶忙为朱元璋解释道:

“陛下,这赤兔马乃是东汉末年汉贼董卓赐给吕布的坐骑,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吕布殒命白门楼后,赤兔马便不知所踪。不过在此文中,赤兔马被曹操赐给了关羽,而此文,写的正是关羽兵败麦城之后,赤兔马临死之前的事。”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皱:

“一匹马临死之前的事?这有什么好写的?刘基,你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闻言,刘伯温也不敢故作神秘了,直接道:

“陛下明鉴,此文是以忠信义为题所成的一篇文章,可所写之人,竟能另辟蹊径,以马为重,从而破题,着实有才呀!”

“伯温先生言之有理。”

朱标正好在这时看完了文章,毫不犹豫的一点头:

“此文的确独特,古往今来,围绕忠信义为题的文章数不胜数,可皆是以人为主,但正因为此,人云亦云,不足为奇。”

“哪像此文?句句不说忠信义,可句句又都是忠信义,是啊,一匹马都懂得微言大义,又何况人呢?简直是发人深省呐父皇!”

朱元璋的眉头紧皱到了极点,目光也在朱标和刘伯温之间来回游走:

“你俩一唱一和的,说的是真的吗?这篇文就写的那么好?”

朱标立马将文章呈给朱元璋:

“不信您看呀爹!”

“咱不看!”

朱元璋直接撇过了头,然后再一次死死的盯着刘伯温:

“所以,你是来荐才的?难道又是你的弟子?比杨宪如何?诚意伯当真是咱大明的忠臣,举贤真的不避亲呢。”

朱标面色一白,赶忙上前:

“父皇……”

“你闭嘴!”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似水,杨宪的案子已过去了四年,可那依然成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这辈子都拔不出来。

刘伯温也因此变得寡言,很多人说他怯懦,可这一次,他抬起了头:

“陛下明鉴,写此文者,并不是微臣的亲人。”

朱元璋冷笑一声:

“呵,不是你的亲人,还是咱的亲人吗?”

刘伯温直视着朱元璋:

“正是陛下您的亲人。”

“混账!”

天子盛怒。

臣子却再度拱手:

“陛下明鉴,臣不敢欺君,写此文者,的确是陛下的亲人,曹国公长子李九江。”

“景隆(景隆)?!”

两个字在同一时间从朱元璋和朱标的嘴里蹦出,大明朝的皇帝和储君皆震惊了。

刘伯温却及时的低下了头:

“正是。”

听到刘伯温的话,朱家父子相视一望,当爹的当即一挥手:

“都出去!”

御书房内的太监宫女哪里敢耽搁?赶忙退离。

等到御书房只剩下三人时,朱标最先忍不住:

“景隆何时写的……”

“标儿。”

朱元璋打断了朱标的话,然后一抬下巴:

“你也出去。”

“啊?”

朱标双目圆睁,可望着朱元璋的眼神,只能拱手先退出御书房等候。

朱元璋则是伸出手拿起那篇《赤兔之死》,但转念一想,自己刚刚才说过不看,便立马放下,转身坐回龙椅,凝视着刘伯温片刻,才出声打破安静:

“几个意思啊?”

刘伯温直截了当:

“李九江乃是公卿之子,又是陛下的甥孙,既然有才,微臣恳请陛下召李九江进大本堂陪诸王读书。”

朱元璋眸光一闪:

“文忠找过你了?”

刘伯温苦笑不已:

“陛下,五十岁知天命,微臣已经老了,不再醉心朝堂,也不愿跟任何人有牵扯,只想在最后,以弘文馆学士之职,为大明多培养几个可用之人,难道,这也有错?”

…………

气氛直接死寂,朱元璋看着刘伯温,思绪飘到了很久以前,等回来时,他摸了摸下巴:

“咱只是那么一问嘛,毕竟景隆写的文章,怎么会到你手里?”

刘伯温毫不犹豫:

“事情是这样的陛下,其实,以忠信义为题成文,是昨日微臣在大本堂给诸位王爷布置的功课,只不过有一位王爷,因为写不出来,所以找了李九江代笔。”

朱元璋无需思考:

“是秦王?”

“陛下英明。”

刘伯温点了点头,尽管答应过朱樉,可宫中的事不可能逃过朱元璋的法眼,即便是儿子们每日的功课。

“那这就不奇怪了,老二这个混蛋,什么事干不出来,不过看在你这个老师足够诚实,外加老二为国举贤的份上,咱就饶他这一次。”

刘伯温如释重负,都为国举贤了,还需要说什么呢?

“多谢陛下,微臣告退。”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只不过刘伯温这边刚走出御书房,他就离开了龙椅,来到桌子旁,将那篇《赤兔之死》拿了起来,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点了点头:

“嗯,写得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