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使老年人自身对养老需求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结构严重失调,抚养比上升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于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在我国,一般认为16岁~退休年龄为劳动年龄人口,15岁及以下、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中国的社会抚养比在2010年达到了34.2%的最低点。虽然在调整后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但是2012—2017年,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依然是社会抚养比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2—2018年中国抚养比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2012—2018年中国抚养比情况
从表1-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抚养比越来越高,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是越来越重的。据预测,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2.8∶1发展到2050年的1.3∶1。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受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发展变化的规律也不尽相同。社会抚养比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总体呈升高趋势。老龄化问题在城镇化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中,体现得更为突出,而中部地区的诸多省份,则由于劳动力人口的流失较多,老龄抚养比较高,同样是一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体现。在西部地区的省份中,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由于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生育率相对较高,老龄化的问题相对不大,社会抚养压力主要在少儿人口方面。
2. 劳动力不足导致产业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1979—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高6.8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我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的工业贸易发展模式离不开庞大的年轻劳动力资源,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的快速下降使社会总抚养比降低,我国得以将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之中。然而,自2000年起,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生,抚养比的迅速提高,经济投资必然下降,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渐渐形成。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始终大于1,表明我国进入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劳动力短缺时代。然而,与日本、韩国等经济体不同,我国的劳动力短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劳动力短缺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劳动力短缺现象最初出现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区。当时劳动力短缺的区域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东部短缺、中西部过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短缺的区域分布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短缺状况不断向中西部等区域蔓延和转移。劳动力短缺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意味着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迫在眉睫。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又如何利用劳动力短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是现阶段必须认真应对并妥善处理的现实问题。
3. 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1)社会养老保险负担重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水平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和谐稳定。一国财政对养老保险投入的数额,不仅取决于该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发展理念,而且也受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2008—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支出从3310.9亿元增至17607.65亿元,年均增幅达18.6%。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2)医疗卫生支出压力大
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呈现显著正相关。2018年全国财政医疗费用支出为1.53万亿元,相较于2016年的1.32万亿元增长了15.9%,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8倍。医疗费用需求明显增强且医疗资源消耗总体以老年人口为主。老年人过去10年门诊治疗利用率从27%增加到49%;2016年占总人口约16.7%的老年人门急诊费用占整体的63.2%;老年人一生中68.6%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以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4. 老年人需求多样但供给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老龄人口基数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优越,老年人对养老相关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服务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无论是住养服务还是文化活动,缺口都很大,现有的服务模式与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明显,尤其在养老机构和照料机构的发展上,陷入高需求、低入住的怪圈,发展显得十分滞后。
老年人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意愿越来越强烈,内容越来越多元化,从之前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向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发展,从而引发包括保健品、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护理机构、老年人体检、老年人旅游等一系列养老产业的发展。另外,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将随各式各样的需求进一步细分,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居家的病残老人等规模不断增大的各种特殊老年人群体,将会对社会提出更多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2)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
照护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和支持,是老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产业市场不断升温,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10年的13.7%上升了1.6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6.6%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从城乡来看,城镇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8.0%上升到2015年的14.2%,上升了6.2个百分点,农村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6.2%上升到2015年的16.5%,上升了10.3个百分点,农村比城镇上升更快。从年龄段来看,79岁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5.1%上升到2015年的11.2%,上升了6.1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21.5%上升到2015年的41.0%,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是79岁及以下老年人的3倍多。可见,城乡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农村老年人尤其如此。
3)老年人对文化休闲的需求
当前,众多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衣食无忧了,“老有所托,老有所系,老有所学”成为新时代老年人的追求。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已成为老龄工作中日益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城乡老年居民的休闲活动分为旅游、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家庭休闲五大类,而如今,老年人的闲暇生活过度依赖各种媒体,缺乏多样性,其中,无指向性活动和被动休闲活动多,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闲暇时间,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中还有闲暇真空地带。虽然多数老年人都规律地进行一项或两项文体活动,如跳舞、慢跑等晨练活动,但花在上老年大学、志愿活动、朋友聚会及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上的时间比较少,电视仍然是占主要地位的休闲方式。同时,老年人的年龄段跨度又比较大,所以对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方式有着广泛的需求,差异性大,这就促使各级老年服务管理部门要区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各有侧重地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4)老年人对金融理财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和老年群体的日渐庞大,老年人的理财需求也不断增大,从定期储蓄到理财产品、股票及基金投资,到处都能看到老年人理财的身影,“老年理财时代”已经到来。年轻社会是养儿防老,老龄社会是金融防老。老龄金融是典型的长期资本,它是现代金融的支撑。人们在年轻时把钱通过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工具存起来,到老年的时候再用,有些资金可能是几十年不动,这是长期资本。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总量巨大,老龄金融体量巨大,在现代金融业中举足轻重。从长远看,做大做强老龄金融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乃至货币战争的必然趋势。
5)老年人对信息化的需求
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不少老年人尝试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打车软件、美食团购等,他们也希望享受到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乐趣,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智能电子产品,不少老年人不敢去碰,担心弄坏,子女又常常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耐心地教老人学习使用电子产品,因此老年人信息技术服务及时跟上显得很迫切。另一方面,随着各领域养老服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健康服务、照护服务等都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运营得以实现,而真正的服务平台应以老年人为中心,老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个平台、产品、系统就应围绕其开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