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之禅:职场必知的幻灯片秘技(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演示是科学,也是艺术

在东京顺利做完演说后,我带上在日本车站买的便当和朝日啤酒,于下午五点零三分搭上了去往大阪的新干线。对我而言,在日本最典型的体验就是搭乘拥有尖端科技的新干线列车,从郊外的田野上呼啸而过;在列车上,一边用筷子尝着美味的日式料理,一边啜饮着啤酒;同时透过宽大的玻璃饱览寺庙和神祠,甚至还可以观赏富士山。这种体验可谓新旧事物的完美交融,有时我的一天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

在吃着可口的便当时,我无意间发现过道旁的一位日本商人,他正盯着面前一套PPT打印稿,满脸忧心忡忡。我注意到每页纸上印有两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都排有文本框,里面挤满了不同颜色的日语文字。根本没有空余的地方!所有幻灯片上除了公司标识外,再没有其他图片了!其内容也是一成不变:标题,下边插入文本框,输入要点,然后就是公司标识了。

他是否打算现场演示这些幻灯片,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其想法呢?如果是的话,我对其观众深表同情。观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边听边读的能耐了(即便他们看清了荧屏上列出的数条要点,那又能怎样)?幻灯片难道仅仅是充当文档记录的一个载体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要对演说者以及观众均表同情了。要知道,幻灯片绝不是记录文档的工具,仅有要点和公司标识的幻灯片对于做一场优秀的演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从那位日本商人在PPT打印稿中翻前顾后的情况看,他显然是被那些模棱两可、晦涩难懂的内容搞得晕头转向了。

我想到了面前便当里的丰盛菜肴,它们大小适量、制作精良,让人毫无半点多余、过剩的感觉。而对面则是一堆PPT打印稿,它们的布局杂乱无章、内容又晦涩难懂。呵呵,两者的对比多么强烈!现场演说时经常要使用含有商业和技术内容的PPT做演示,而它们的设计为何不能像在日本车站出售的便当那样清清楚楚、简明扼要呢?便当提供了适量的佳肴,同时搭配合理,令人赏心悦目。从便当中体现出的是一种简约和均衡之美。不多不少,设计精湛,不矫揉造作,一切恰到好处,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尝着更是美味可口。在吃便当的那20分钟里,你所感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且问,你在做幻灯片演示时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时候呢?

美味可口的便当和幻灯片乍一看毫不相干,然而就是多年前的这一刻,当我坐在时速高达200公里的新干线上时,一下子悟出了两者的共同点。我突然意识到有必要做些什么,使类似制作粗糙、内容干瘪的幻灯片销声匿迹。同时,我感到自己的确能在这个问题上出谋划策。无论在日本还是世界其他国家,职场人士都会因每天接触到各种粗制滥造的演示文稿而困苦不堪。那些幻灯片枯燥乏味、效果甚微,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我清楚地知道,或许我能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审视演说的设计与呈现,使演说者和观众间的交流变得更流畅、更有效。也就是在新干线列车从横滨驶往名古屋的路上,我开始提笔创作此书,旨在分享我个人网站(www.presentationzen.com)上提到的与演说设计和幻灯片演示相关的点点滴滴。相信在未来,较同类网站而言,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将继续保持领先。

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准备篇、设计篇和呈现篇。在每个篇章中,我都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力求做到原理和实例相辅相成。至于我在新干线上享用的那份便当——此书的创作灵感,其照片我也会在下文中向大家作展示。在介绍幻灯片演说的现状及其重要性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演说和禅之间的关联。

演说之禅

此书讲述的不是禅宗教义,而是关于交流与沟通,是一本以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方式看待幻灯片演说的书。虽然我在书中多次提及禅宗和它的一些思想,但那都是出于类比的需要,而非字面意义。从字面上看,禅的传统或修行和演说这种“艺术”在今日世界并无直接关联。但是,我们在职场上的种种行为——尤其是出于交流目的的行为——和禅的思想还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禅宗在审美、处事以及交流等方面所遵循的理念或原则,其本质或精神是能应用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中的,幻灯片演说也不例外。

禅师会对前来寻求开悟的学生说,你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真切地认识到生活并不是完美无缺、井然有序的,因此如对琐碎的事物倾注太多精力,便会造成生活上的种种混乱。与此同理,为了设计出优秀的幻灯片演说,首要的便是警惕如今为众人认为“标准化”幻灯片演说的现状。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如今一些所谓的“标准”或“传统思维”,与实际运用还是存在不小的矛盾和冲突。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当前商业和学术领域的演说对于观众和演说者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折磨”。倘若我们寄望于在和他人交流中表现得更清晰、更完整、更优美且更智慧的话,就必须跳出所谓“标准”和“传统思维”的框架,寻求与众不同、效果更出众的思想方法。我在演说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遵循以下原则:约束、简约和自然。幻灯片演说的准备要约束,设计求简约,演示重自然,三者相结合,才会使演说者和观众有清晰明了之感。

自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事物的本质从许多方面来看很少发生过改变。根据卡耐基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的判断看,亦是如此。可是,那些看似简单的演说常识,人们却未必知晓。“演说之禅”这一指导思想对传统的幻灯片演说思想提出了质疑,并鼓励人们换一种思路看待演说的准备以及幻灯片设计和呈现。

指导思想,非方法

然而,“演说之禅”并非某种方法。在方法背后通常隐含着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的过程,一个有准备的、线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涵盖各个已被论证的步骤,人们可以从书中轻易地检索获得。而“演说之禅”则是一种指导思想,在其背后暗含着一条通道、一个方向、一个思路框架,甚至一个理念,而不是人们必须遵循的一套硬性规则。方法是重要且必要的,但世间并无万能药,我的这本书也不能助你敲开成功之门。成功与否,还将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和周遭的环境。但是,我会提供一些基本的法则,以及有悖于常规思路的方法来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说。

同样,禅本身弘扬的就是一种生活和存在的方式,而非众人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获得启发的方法有很多,禅所关注的是个人意识和认知能力。禅宗的思想具有实用价值,并且注重当下。这两点和本书提到的演说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本书旨在通过帮助职场人士将幻灯片演说做得新颖,让幻灯片显得更为简洁、直观、自然,而最终使其更有意义,从而将他们从设计和演示幻灯片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非所有的演说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打个比方,如果你面对的观众人数不多,且时不时要就大量图表数据开展讨论的话,那么下发讲义以及自由讨论等形式就要比幻灯片演说更为实际和有效。在许多情况下,记录着详细数据的一面黑板或一张纸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具体问题应给予具体分析。本书的讨论对象则侧重于多媒体演说(示),即利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达到精彩的效果。

本书并非软件工具书。但是,只要你牢记“约束”“简约”的原则,就能做出切题且视觉效果佳的幻灯片。对于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问题不是你学会了多少,而是你可以忽略和忘却多少。只有不去过分依赖那些功能,才能专注于简约的原则以及重要的几个技巧。因此,幻灯片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将不是本书的讨论重点。

禅宗大师铃木大拙(Daisetz Suzuki)在谈到剑法大师小田切一云(Odagiri Ichiun)的技艺时,这样评价:“作为一名剑客,其首要原则便是不依托所谓的技巧和花招。而大多数剑客却过于看重它们,更有甚者将其看做性命攸关之事。”大多数演说者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也会把软件的技巧提到首要的位置,这往往会造成视觉上杂乱无章、言语干瘪无力,从而难以吸引观众,难以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还是有必要掌握的。知道演说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哪些好做,哪些不好做等,还是很有帮助的。但软件技巧并非演说的全部。演说的技艺绝不仅限于此,而是在于能够跨越演说者和观众之间的隔阂,与他们建立联系,打动他们使其获取信息或听取道理。

福兮祸之所伏

使用电脑生成的幻灯片来做演说,这种方式似乎已经存在多时,但其真正被广泛使用还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1987年,PowerPoint 1.0在硅谷问世,其最初的用途是在苹果Mac电脑上做幻灯片演说。事实证明,该软件很酷,而且运行稳定。软件作者罗伯特·加斯金斯(Robert Gaskins)和丹尼斯·奥斯丁(Dennis Austin)在软件问世的当年便将其卖给了微软公司。几年后,PC版的PowerPoint软件也投放市场,世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过无数糟糕幻灯片演说的作者赛斯·高汀(Seth Godin)在他的《PowerPoint真的很糟》(ReallyBadPowerPoint)中写到,“你也许以为PowerPoint软件是你电脑中最强大的软件,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这个软件是失败的。几乎所有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幻灯片都糟糕透了!”

一直以来,如此多利用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演说之所以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呈现的画面起到的仅仅是“文字装载器”的作用。约翰·斯威尔勒(John Swell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他认为,同时接收口头语言和书面信息,会增加人们处理信息的难度。既然人们不能在阅读的同时听,那么充斥着大量文字的幻灯片就必须避免。另一方面,当人们在聆听与呈现的图像信息有关的文字内容时,他们是有能力同时处理的。

大多数人直观地认为,在一场20分钟的演说中若使用满是文字的幻灯片绝不是一个好办法。调查研究也显示,对观众而言,同时处理以口头语言和书面形式呈现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更好的办法或许是演说者保持沉默,让观众自己阅读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但是,这样的话问题就来了:还要演说者站那儿干什么?一场优秀的演说不同于一篇精彩的文稿,任何试图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做法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其中的道理我会在后文中谈到。

前路漫漫

在过去的数年里,演说的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演说本身却没有本质的改变。如今,在PowerPoint和Keynote等桌面软件以及Google Docs和Prezi等云技术应用的辅助下,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演说在进行。但是,大多数还是那么枯燥乏味,以致它对于演说者本人和观众都是一种“折磨”;或者演说内容被过度修饰,加入了过多的动态效果,而干扰了本身十分出色的演说内容。今日的演说和过去相比,其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原因不是演说者缺乏智慧或创造力,而是他们从过去就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导致他们不知道什么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演说,怎样才能做出优秀的演说。

尽管演说技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改变,但是构成优秀演说的基本要素和过去相比并无二致。不论你使用的是什么软件,或者甚至不使用任何数字工具,约束、简约和自然仍是演说成功的关键。此外,不论我们在现场演说中使用了多少软件,使用这些工具和技巧的初衷都是尽可能地阐明、简化和支撑维系着观众和演说者之间的交流。最新的工具和技术也许可以成为我们演说的“助推器”,但必须巧妙而有节制地运用它们才能呈现自然而真实的效果。否则,它们只会成为交流和沟通的“绊脚石”。

不论未来的科技如何日新月异,不论未来的软件变得如何强大,技术的灵魂是亘古不变的。PowerPoint和Keynote等技术以及Prezi等新技术,只有使演说内容变得更加清晰,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以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的本质,才称得上是有用之术。只有使用恰当,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演说时代

站在台上呈现一场有力的演说、吸引观众的全部注意力,这种能力在如今显得极其重要。有人甚至把我们所处的这个现代化时代称作“演说时代”。之所以说充满激情、内容清晰以及形象生动的演说能力在当今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重要,原因之一是如今我们的言论在在线视频的帮助下能被广泛地传播,触及之地之远令人难以想象。你讲的话、现场演说的画面能以高清影像的形式被拍摄和传播,供世界上任何一个想看的人观看。你意在以演讲或演说(原文为speech or presentation)来改变某些事情,甚至是改变整个世界,这些演讲或演说所能达到的效果将远远超出从你口中说出的那些话。你的言辞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那样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制作一份详细的文件,下发给观众就行了。而一场有效的演说能够令我们的言辞内容得到升华。

TED大会管理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英国牛津市的TED全球大会上谈到利用在线视频传播创意想法的时候,他表示面对面的交流和演说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影响人们做出改变。他强调,实际上,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更快速地获取信息,但这样通常会丢失必要的深度和内涵。而演说之所以有效,其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以展示-讲解的方式提供信息。演说的画面、结构和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连录制后上传网络的演说也是如此。但是,安德森还说:

“(通过演说)被传递的不仅仅是演说者的讲话,那些具有神奇魔力的正是非语言的部分,它们隐藏在演说者的肢体动作、讲话节奏、面部表情、目光交流之中。潜意识中,观众有太多的线索来确定到底自己听懂了多少,以及是否得到了启发。”

安德森说,人们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在过去数百万年里经历了发展和优化,具有神奇的力量。当一个人对着一群观众讲话时,这些话会在他们的大脑中产生共鸣,随后影响整个群体做出一致的行动。这种交流促进了我们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提高标准,脱颖而出

诸如TED等组织已经证明,设计精良、吸引人的演说能够起到传授知识、劝导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演说领域也正在发生着各种改变。但是,总体而言,商业和学术界的绝大多数演说还是无法摆脱单调乏味的问题,它们大都无法吸引观众,即使内容很重要。

目前,人们对于演说,尤其是借助大量多媒体的演说,评判其质量的标准仍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这也许不是坏事,事实上,这是一个机会,让你脱颖而出的机会。如果你拥有值得分享的重要思想,那就不要再犹豫了。纵观目前全球具有创意的成功企业和组织,他们通常都会鼓励拥有独特而富有创意想法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敢于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生命太短。如果你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什么,包括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展示自我和想法就相当重要。为何不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而脱颖而出呢?

TED大会向人们展示了演说中使用主旨清晰、内容充实和有视觉冲击力的幻灯片的力量。(照片由安迪·麦戈文拍摄于东京TED大会)

“概念时代”下的演说方式

由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创作的畅销书《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是我最喜爱的书籍之一。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甚至称此书是一个“奇迹”。《全新思维》一书为“演说之禅”设立了时代背景,平克以及其他作者将它称为“概念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高感性(high-touch)”和“高概念(high-concept)”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平克说,“设计师、发明家、教师、故事讲述者都用右脑思考问题,他们想象力丰富,且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决定个人能否取得进步和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平克准确生动地讲述了当今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危机和机遇。他声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他说,“崭新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其中‘高感性’和‘高概念’两大能力尤为重要。高感性力包括创造艺术和情感美的能力、发现模式和机遇的能力、以及构思巧妙故事的能力……”

但是,平克并不是说在“信息时代”逻辑分析能力(所谓左脑思维)很重要,而在全新的“概念时代”就不那么重要。相反,逻辑思维自始至终具有重要的地位。仅靠“右脑思维”还不足以将飞船送入太空,也不足以找到治愈疾病的良药。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逻辑思维。然而,如今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要使个人或组织取得成功仅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从许多方面来说,右脑思维与左脑思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仅仅是在某些情况下右脑思维较左脑思维更为重要。(人类左、右半脑的差别只是一个基于两者生理的差异所做的比喻;任何一个健康的人即使完成再简单的一件事情,也要同时用到左脑和右脑。)

特别重要的是,《全新思维》提到了“六大感知力”,或叫做“右半脑驱使的六大能力”。平克认为,在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和外包越来越常见的当今世界,这六种能力是成功人士所应具备的。

这六种关键能力是:设计(Design)、讲故事(Story)、整合(Symphony)、移情(Empathy)、幽默(Play)和探寻意义(Meaning)。它们虽不是成功的保证,但一个人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有所作为的话,具备上述六大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下文主要讨论了这六种能力在多媒体演说中的运用,读者大可将这六种能力运用到游戏设计、编程、产品设计、项目管理、医疗保健、教学以及零售等方面中去。此处将丹尼尔·平克提出的这六种关键能力加以总结,如以下幻灯片所示。

(幻灯片中的原始图片来自iStockphoto.com网站,文件号700018)

设计

对于许多商业人士来说,设计就是覆在事物表面的东西,好比在蛋糕上裹一层糖霜,看上去很漂亮,但却不是关键,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与其说这是设计,不如说它是装饰。装饰,无论好坏优劣,都是显而易见的。有的装饰让人赏心悦目,有的则让人烦躁不安。但不管怎样,装饰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然而,成功的设计往往不易让人察觉出它的存在,比如书本封面的设计、机场指示牌的设计等。我们关注的是通过设计被更清晰地展现的信息,而不是表面的配色、排版或概念等。

设计始于创作之首——绝不是事后考虑的行为。如果你使用幻灯片进行演说,那么应该在演说的准备阶段,甚至在打开电脑前就要着手设计这些幻灯片了。在演说的准备阶段,静下心来集中思考所要演说的话题、目标、关键词以及针对的观众等问题。只有那样才能设计出好点子,然后通过幻灯片表现出来。

故事

人们获得事实、信息或数据的途径有很多:上网、发电子邮件或邮寄包裹。和过去相比,这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认知科学家马克·特纳(Mark Turner)把说故事称为“叙述想象,”而这恰恰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式。我们在说故事和听故事时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生来就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观众”)。在孩提年代,我们渴望“展示自己”,渴望“给别人说故事”。于是一空下来便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说一些身边的、至少在那个年纪看来很重要的事情。

但不知何时起,“故事”慢慢变成虚幻甚至是谎言的近义词。于是,故事本身也好,说故事也罢,随着人们参与的减少,它们在商业界和学术界被逐渐地边缘化。可是我从大学生们那里获知,讲述真实故事的大学教授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教学效果最好的。我的学生们还告诉我,在他们眼里优秀的教授是不会照本宣科的,他们会融入自己的个性、性格以及经历,再将教学材料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出,令人受益匪浅、印象深刻。那样的教授才是好教授。好故事可以终生受用:用于传道授业,用于分享,用于启迪,当然,也可用于劝诫。

整合

专注、专业和分析能力在“信息时代”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概念时代”,综合演绎能力及把看似无关联的碎片元素整合成新元素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的能力更为重要,有时甚至被当做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尺。平克把这种能力称为“整合”。

优秀的演说家能够阐释未被发现的关联,能够“看清关系间的关系。”整合能力要求我们更透彻地看待事物——即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任何人都能演示大量的信息,并重述屏幕上呈现的内容。但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发现不同格调,且嗅出细微差别以及化繁为简的能力。演说中的整合并非指“简化”信息,使其像电台广播或电视里常用的话语那样“标准化”。整合是指在演说之前,将我们所有的思维——逻辑、分析、演绎、综合、直觉——调动起来,从而看清周遭的事物(即演说的主题),然后归纳出要点,分清主次。这也是一个对有用与多余信息进行取舍的过程。

移情

移情是一种情感能力,是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人感受的情感体验。比如,优秀设计师具有将其置身于用户、顾客及大众立场上的能力。那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天赋,而不是某种可以传授的技能。但至少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方面努力做得更好。通过移情,演说者可以即时判断出观众是否听懂了自己表达的内容。一位具有移情能力的演说者能够根据自己对观众的解读,而对演说做出适当的调整。

幽默

平克提到,在概念时代,工作中不仅需要严肃和认真,还要懂得娱乐。虽然每次的演说环境各有不同,但在许多公开场合下,恰当的幽默可以使演说令人回味。此处“幽默”并非“开玩笑”或像小丑一样,而是引人会心一笑的经典幽默。在平克的书中,印度医师马丹·卡达丽亚(Madan Katatia)指出,许多人以为严肃的人最适合做生意,因为他们更具责任心,“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过去老套的思想,爱笑的人更有创造力,因而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我在书中也提到,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商业演说必定枯燥无味,其观众必定要忍受而非享受。同时,如果使用幻灯片,就要越复杂越好,越详细越好,越难看清越好。这种想法一直延续至今,但我们希望将来此想法也会成为过时的想法。

东京TED大会负责人帕特里克·纽维尔利用演说间隙在台上与观众进行游戏。(照片由安迪·麦戈文拍摄于东京TED大会)

意义

我不想小题大做,不过我确实认为演说就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世界(或你所在的社区、公司、学校等)的机会,无论这种改变是多么的渺小。演说做得差,自己会很泄气,甚至事业也会受影响;相反,演说做得好,自己和观众都会有种满足感,甚至事业会因此而蒸蒸日上。有人说我们“为探寻意义而生”,为展示自我,为与他人分享重要之事而活。如果你现在干着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你是幸运的。倘若如此,你一定是兴致勃勃地期待与他人分享你的技能——你的故事。向他人讲授新事物、与人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从而相互交流,这恐怕是最有意义的事了。

对于现在所谓“标准”的幻灯片演示,观众虽然明知不够理想,但也见怪不怪了。然而,你若超出他们的预料,让他们看到你在为他们考虑,为演说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将能对他们演说当做一种莫大的荣幸的话,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带给观众影响和促使他们改变,哪怕改变再小,其意义都是深远的。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出的六种感知能力:设计、讲故事、整合、移情、幽默和探寻意义,为我们勾画了所处的新时代的特征,阐明了高感性能力——包括杰出的演说技艺——在今天如此重要的原因。全球的职场人士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所谓右脑思维之六种感知能力——设计、讲故事、整合、移情、幽默和探寻意义——较过去更加重要的原因。拥有“全新思维”能力的工程师、CEO以及“有创意的人”将是现代出色演说者的主力军。当然,现代演说者仅拥有这些能力还是不够的,若再具备诸如出色的分析能力等其他重要能力的话,一定能成为“概念时代”里与人交流的佼佼者。

赛斯·高汀(Seth Godin)

演说家,博客作家,《我们都不是寻常人》(We Are All Weird)的作者

www.sethgodin.com

市场营销专家,演说大师赛斯·高汀把演说比作情感的转移。

无论在教堂、学校或世界百强公司,只要做演说,也许都会用到PowerPoint软件。设计者开发PowerPoint,起初是用作他们和营销部之间的交流工具。该工具非常出色,因为它使密集的语言交流成为可能。你或许要问了,为何不发备忘录呢?现在还有谁会看那玩意儿?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团队之间交流信息的途径。于是PowerPoint成了不二之选。

PowerPoint可以成为电脑中功能最强大的软件,但它目前还不是。无数创新均无果,原因是精英们无不按照微软的“指示”去使用PowerPoint,而那些指示恰恰是错误的。

所谓交流,是使他人采纳你的观点,了解你因何而喜(或悲,或乐,诸如此类)。如果只是以文档形式展示一组事实和数据,建议还是取消会议,给每人发份报告得了。

人的大脑分左、右半脑。右半脑主司情感、音乐和情商;左半脑则侧重思维、事实和数字。当你进行演说时,观众会同时调用左右半脑。他们会用右半脑来评判你的说话方式、着装和肢体语言。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你演示第二张幻灯片的时候已对你的演说优劣定下结论。此后,不论你再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逻辑混乱,或者事实缺乏根据,这些会破坏演说的效果,但情感因素是关键。演说时单有逻辑是不够的,因为交流就是情感的转移。

演说者必是向其观众及世人宣扬某种观点。如果观众都同意你的观点,你也就没有演说的必要了。难道不是吗?你只需把项目报告打印后发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样还可以节省时间。可情况并非如此,我们之所以做演说,为的就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为他人所接受。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看法,就大胆地提出来!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从而达到你演说的目的。观众会为此感激你,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支持和认可。

如何立竿见影

1.幻灯片上的内容不应是你叙述要点的重复,而应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张幻灯片要力求做到可以证实所述内容不仅准确,而且可信。而做到这一点,感情投入是必需的。切记每张幻灯片上不要超过六个词!再复杂的演说也得做到这一点。

2.不要使用质量差、低俗的图片。图片要有针对性。假设谈论的是休斯敦的污染问题,那么可以一边讲述污染现状,一边展示鸟儿死亡、烟雾粉尘的图片,甚至是一张病变了的肺部的照片。仅仅引述几行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前者看似有些愚弄众人、有失公允,但确实有效。

3.不要使用渐变、旋转或其他幻灯片切换效果。一切从简。

4.为观众准备一份书面文档,上面标好脚注及详细要点,篇幅不限。演说伊始,就告诉他们,演说结束后会将此次演说的详细文档发给在座各位,因此不必做记录。一定要记住,演说的目的是为了动之以情,使观众为你所讲的而动容;而书面文档则可以晓之以理,使观众为你所述而折服。绝不要把一套幻灯片打印出来发给观众。没有你的解说,这些幻灯片就是废纸一叠。

具体做法很简单:播放一张幻灯片,在观众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观众会端坐着等待你为图片做解说。如果你做得恰到好处,那么只要他们一想到你所说的话,就会记起那幅图(反之亦然)。这的确与众不同。但当别人都在循规蹈矩之时(这很容易),你却做出了大胆的革新。如此作为,绝非易事。

Lyza Danger Gardner

幻灯片范例

这是赛斯曾经使用过的一些幻灯片。如果没有他的解说,它们几乎毫无意义。通过赛斯对这些图片饶有趣味的阐述,每一张图片都有一个令观众难以忘怀的故事。

新时代,新思考

如今,与人进行高效沟通的技巧较过去发生了许多改变。我们不仅要会读写(那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懂得视觉沟通。我们需要更高的视觉认知能力,同时还要意识到图片在表述重要信息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设计图画并将其用于现场演说的人把PowerPoint看做一种创建文档的工具。他们所遵循的原则以及采取的技巧常受到商业文件固定模式的束缚,例如信函、报告及表格等。许多商务人士和学生在使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时,设计套路似乎就是文本框、大小标题再加张剪贴画,仅此而已。

如果想将演说做得更好,那么仅阅读关于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以及演说技巧类的书(包括此书)是远远不够的。那些书自有些许道理,但你还应借鉴业已被证明有效的,具有视觉效应的故事叙述等形式。比如,纪实电影就是讲述非小说类故事的媒介,其中集叙述、采访、音频、视频、照片和字幕于一身。这些要素也可以应用到演说中。做电影和做演说是两码事,但也并非如我们认为的那样风马牛不相及。我看过肯·伯恩斯(Ken Burns)导演的所有纪录片,从中就学到了说故事时使用图画的许多方法。你还可以从一些优秀的影片中借鉴叙事与视觉语言的使用技巧,比如《公民凯恩》《卡萨布兰卡》《入殓师》,甚至《星球大战》三部曲。

漫画是获取新知和灵感的又一源泉。漫画将文字和图画完美地结合起来叙述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漫画和电影是借助图画讲故事的两种表现手法。这里我们需牢记一点:会议演说或主题发言完全可以借鉴一部好的纪录片或漫画所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技巧,而那种传统的以罗列要点为主的商业文件形式是绝对不可取的。

告别过去

“演说之禅”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摒弃在PPT时代养成的有关设计和演示幻灯片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过去我们大脑中固有的演说方法说不,比如每张幻灯片上应有七句话,此外还需插入什么剪贴画等。可是,遵循传统思想的演说者并没有为此丢掉饭碗,不是吗?但是如果始终一如既往,那么我们不会获得新知。因此,必须打开思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正如来自遥远的银河系的犹达(Yoda)大师所说,我们必须忘却过去学过的知识。

图片来自iStockphoto.com

练习

你可以选择独自一人或一组人进行头脑风暴,审视你们公司对幻灯片演说的看法以及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想一下,造成目前幻灯片演说一团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使其变得和谐一致?对于幻灯片的设计和演示,有什么问题需要重新考虑?在设计和演示过程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演说者本身和观众感到“痛苦不堪”?过去是否过于看重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又是什么?今后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幻灯片的哪些方面?

本章要点

• 优秀的幻灯片应像日式便当那样,内容安排得当,高效、优美,毫无赘饰。演说内容应力求安排得简约、平衡,并富有美感。

•“演说之禅”是一个指导思想,并非一系列固化的、必须遵循的规则。设计和演示幻灯片的方法有很多。

• 演说之禅的几条根本原则是:准备时要克制,设计时要简约,呈现时要自然。这些原则同时适用于技术和非技术性演说。

• 堆满文字的幻灯片十分乏味而且效率低下,但人们对这种演说方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问题不在于某个软件或技巧,而在于所养成的不良习惯。软件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用旧版本的PowerPoint或Keynote同样可以做出效果非凡的幻灯片。

• 在“概念时代”,优秀的演说者需具备“全面思考”的技能,同时征服观众的理智(左脑)和情感(右脑)。

• 在多媒体辅助下的现场演说好比讲故事,其采用的技巧较商业文件相比,与纪实电影和漫画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如今现场演说必须依靠图画以及其他适当的多媒体的辅助。

• 我们已认识到一直以来导致演说低效的种种不良习惯。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做的便是告别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