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我1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当时我还是佛蒙特州一所小型艺术学院的新生。从那年起,每年我都会在她的忌日给她写信。十年后,我在给她的信上写道:“亲爱的妈妈,您离开我十年了。”此时我已泣不成声,泪水顺着脸颊淌下来,暖暖的,晶莹剔透。
这就是我寄往天堂的信:
这封信和前几封信不一样。一切都变了。我花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学会关心自己。我从没意识到,我有多恨自己,我有多怕自己。过去的一年非常艰难,治愈思念的效果却非常好。我现在独自一人,形单影只。我不再喝酒,不再频繁地找男朋友,不再自我毁灭,不再逃避一切痛苦。您走了,丢下我一人孤零零在世上。我依然思慕您。十年就像一辈子那么长。我已不是从前的我……那个有妈妈的小女孩。
可是,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对于您的离去,我一直念念不忘。我不想我的一生都围着您转。我感激,非常感激,因为失去您,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我不想我的人生再这么纠结下去了。
我也不想再自虐了。我不想躲藏。我不想继续感到绝望、孤独或憎恨。我想大步向前,我想逃避这份沉重的失落感。我想甩掉负担,就像扔掉夏季的外套一样。我厌倦了这一切。我只想做我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我就得让您离开我的心房。
我想,也许,仅仅是也许而已!如果我不再挽留您,让您离开,我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我一直没有平静过,妈妈,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生活在万般痛苦之中。这太艰难了。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可是,妈妈,我也需要您放了我。
爱您的克莱尔,您唯一的女儿。
母亲去世快25年了,如今让我重温这封信,有些为难。再回首,我为年轻的我而心碎,那年那日“她”正在给自己的亡母写信;我为我的母亲而心碎,“她”绝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过得苦不堪言。
我写下那封信之后,过了三年,我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是个女儿。在她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里,我常常坐在育婴室里搂着她哭泣。我婆婆担心我得了产后抑郁症。她说,她当年产子时可没哭得这么厉害。
我哭泣不是因为产后抑郁,而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离不开母亲,我永远都不会让母亲离开我的心坎。我也知道我不必如此。我把女儿抱在怀里,我知道,我之所以如此想念母亲,是因为我和我的孩子在育婴室里经历了同样的事情:原始的母女关系。我认识到这是一种深深的爱和亲子纽带,任何女人都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或缺失。
十多年了,我一直是一名治疗悲伤的心理治疗师。我曾与成百上千名女性坐在一起,见证她们失去母爱的痛苦体验。我一直惊愕于母爱缺失导致的刻骨铭心的痛。无论是母亲离世(比如我),还是遭遇各种遗弃,失去母亲都会让一个女人铭记一生。
当凯莉·麦克丹尼尔第一次告诉我《饥饿的母爱》这个书名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将会改变每一位读者的人生。虽然有很多关于“失去”的书,特别是关于失去母亲的书,但没有哪本书像这本书一样,如此简洁有力地传递了孩子渴望母爱的真情体验。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我在工作中看到了很多失去母亲的故事。我见过最近失去母亲的女性和几十年前失去母亲的女性。我也见过母亲死于癌症、自杀、谋杀、事故和疾病的女性。我还见过一些女性,因为遭遇遗弃、毒瘾、记忆障碍、精神疾病等原因,她们拥有母亲却似没有母亲。还有些失去更具创伤性,但无论痛苦大小,伴随而来的渴望都是一样的。这些女性以独特而持久的方式塑造着她们的每一个形象,麦克丹尼尔将在她的华丽著作《饥饿的母爱》中谈及这一切。
但在我看来,麦克丹尼尔在《饥饿的母爱》中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验证失去母亲的经历会给女性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从患者那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不敢相信,您还在处理这种事儿!”但正如麦克丹尼尔描述的那样,渴望母爱的经历对女性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不仅贯穿她的一生,甚至代代相传。《饥饿的母爱》不仅证实了这种影响,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治愈方案和途径,这将在未来几年产生连锁反应。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原谅自己如此沉溺于母亲去世的影响,但对许多女性来说,逃避失去母亲的痛苦的过程是难以捉摸的,也是颇费精力的。麦克丹尼尔的佳作将永远改变这一困境。如今,《饥饿的母爱》已经问世,正等待最需要它的女性来阅读,这个消息抚慰了我的心,也给了我治愈的希望。如果我今天再给母亲写一封信,我会告诉她,多年来我没有让她离开我的心房,我永远不会停止爱她,但我找到了平静生活的方式。我希望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也能如此。
克莱尔·比德威尔·史密斯(Claire Bidwell Smith)
《焦虑:错过的悲伤期》(Anxiety:The Missing Stage of Grief)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