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东融合推拿治疗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少林内功推拿

少林内功推拿流派的历史发展,至今尚无确切文字查考。传说它和少林武功的起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南北朝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即有高僧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林寺传授佛经与组织众僧练拳习武,少林拳名扬中外。少林寺不仅成了全国的武术中心,而且在防病治病方面也具有它的独特方法。他们运用内功等各种推拿手法进行治病,后来这些手法、功法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少林内功推拿一大流派。少林寺最高武功的秘诀——“易筋经”,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学习少林内功推拿的必练功法。

近人马万龙老师(山东济南人氏,生于1903年12月,卒于1969年4月)在青年时期曾拜马万起为师。1957年任中医推拿门诊临床教师。马万龙老师根据马万起老师传授“内功推拿”流派的手法,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发展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推拿手法。他的手法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灵活多变。兹介绍七种方法如下:

一、平推法(擦法)

操作

以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等部位在病人体表进行直线往返摩擦,使皮下组织产生温热感觉。注意往返距离要拉得长,压力要均匀,来回操作节奏每分钟100次左右。施术部位要涂些润滑剂(如:冬青油、麻油之类)(图1-51、52)。

图1-51 掌根平推胸部

图1-52 小鱼际平推腰背

功效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化瘀、消肿散结、健脾和胃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气血失调等病症。

二、五指拿法

五指拿法是内功推拿中特有的手法之一,常施用于头部两侧胆经、膀胱经和督脉经。

操作

左手扶住病人前额,使其固定,右手五指张开,用指腹着力于头皮,从头前顶开始,直拿到脑后枕部。动作要连续不断,五指要吸定有力,用力均匀,不要挤擦病人的发根(图1-53)。

图1-53 五指拿法

功效

具有平肝明目、醒脑提神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阳头痛、眩晕耳鸣等病症。

三、推桥弓法

桥弓穴是内功推拿中常用的经外奇穴,起于耳后翳风穴,止于缺盆穴,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构成一条直线状的特殊穴位。

操作

用拇指擦法,每侧操作8~10次,注意用力均匀,不要擦破颈部皮肤。施术部位涂少量润滑剂(如:冬青油、麻油、按摩乳之类)(图1-54)。

图1-54 推桥弓法

功效

具有平肝熄风、醒脑提神、降压镇静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阳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

四、扫散法

扫散法是内功推拿中的一种指擦法。常用于头部两侧,是治疗肝阳上亢重点手法之一。

操作

医生一手扶住病人的头部一侧,另一手拇指桡侧面置于角孙穴,沿发际向耳后方向作快速来回推擦,其余四指微屈助擦。注意来回推擦要靠腕关节摆动,不要靠前臂用力。每侧操作3~5分钟(图1-55)。

图1-55 扫散法

功效

具有平肝潜阳、醒脑提神、祛风解表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感冒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病症。

五、肘压法

肘压法是内功推拿中常用于腰背部的手法。此法压力大,刺激强。

操作

医生曲肘,用肘尖压病人的腰背治疗部位,沿直线方向缓缓而均匀地向前移动。注意用力平稳,不可时轻时重(图1-56)。

图1-56 肘压法

功效

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背牵强、椎体肥大等病症。

六、震法

震法是由掌击、拳击、棒击三种手法构成。内功推拿中被应用于全身各部位。施用震法要快速、短暂、利落。

操作

1.掌击法:医生手指向掌侧微屈,腕掌用力迸紧,用小鱼际或掌根部位击打病人的疾病部位(图1-57)。

图1-57 掌击百会

2.拳击法:医生平握空拳,腕部挺直,用拳背平击病人的病位体表(图1-58A、B)。

图1-58A 拳击法(击腰阳关穴)

图1-58B 拳击法(击大椎穴)

3.棒击法:用特制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桑枝棒,击打病人的疾病部位(图1-59)。

图1-59 棒震百会穴

功效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兴奋肌肉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肌肤麻木以及内科疾病。

 桑枝棒制法

用细桑枝十二根,每根粗约0.5厘米,长约40厘米,去皮阴干;每根用桑皮纸卷紧,并用线绕扎,再把桑枝合起来用线扎紧,用桑皮纸层层卷紧,并用线绕好。外面用布裹紧缝好即成。要求软硬适中,具有弹性,粗细合宜。

七、拍打法

拍打法是内功推拿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法,常常在治疗结束时配合其他辅助手法一起运用。

操作

1.虚掌拍打法:医生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呈空虚状,以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病人疾病部位(图1-60A、B)。

图1-60A 拍打法(拍打腰阳关)

图1-60B 拍打法(拍打斜方肌)

2.合掌击打法:两手五指掌面相对,指缝微张合掌,以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以每分钟150~200次左右的频率连续击打患部。施术时腕关节和前臂协调运力,节奏均匀,肩部放松(图1-61)。

图1-61 合掌击打前额

功效

具有放松肌肉、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达到疏经活络、活血止痛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肩背、头面、腰骶、臀股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