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调料运用秘诀
第1节 咸味
一、原料腌渍时,用盐有讲究
在对原料进行腌渍时,应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掌握好腌渍的时间及用盐量。例如,新鲜的鸡鸭鱼肉及蔬菜等,腌渍的时间应短,用盐量也应少,以免破坏原料的鲜味;不太新鲜的原料以及异味较重的原料,腌渍时间可稍长,用盐量也可稍大,以去除原料的异味。
二、炒菜用碘盐,勿用热油炸
在制作菜肴时,有人喜欢在烧热的底油中,先放入适量的碘盐炸一下,再放其他原料,以为这样炒出来的菜会有特殊的香味。岂不知这样一来,碘在热油中几乎全部流失了。因为碘盐是由盐加入碘酸钾制成,碘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特别是遇热极易挥发。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菜即将出锅时再加入碘盐,这样效果好,能使人体充分吸收利用碘盐中的碘,达到补碘的目的。
三、烹调菜肴时,两次加盐好
烹调菜肴时,调味加盐应分两次放入。其方法是:主料与油入锅后,先放进盐量的1/3;菜肴快熟时,再将剩余的2/3的盐放入。这样调味效果更佳。
因为盐溶液渗透压高,如果烹制开始就放入所用盐量,则会使肉类食品中蛋白质过早变硬,不易熟透,菜肴口感生涩;使蔬菜原料过早出汤,失去脆嫩,并损失部分营养成分。而分两次放盐就可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四、菜肴炸与汆,用盐不一般
炸制菜肴应该先腌再炸,这样容易入味,但腌制时放盐要少,以占整个口味八成左右为好。因原料经过两遍油炸,体积缩小,密度加大,盐的浓度相对增大,如果生料腌制时放盐适量,原料经过炸熟成菜后,盐肯定过量,使人无法食用。
汆制菜肴与炸制菜肴相反,盐应相对多放一些,因为盐是水溶性物质,原料在水中汆制时,盐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菜肴成熟后盐分会减少。因此做汆制菜肴时,适当多放一些盐,以达到成菜后最佳的效果,例如汆鱼丸。
五、炖煮菜清淡,盐量把握好
炖煮菜肴的原料以鲜活为主,经过长时间炖煮,汤中溶解了大量的氨基酸,特别是其中的谷氨酸,是鲜味的主要成分。谷氨酸与盐反应,生成谷氨酸钠,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只要把盐放适量,与汤中谷氨酸充分反应,菜肴的鲜味就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但是炖煮类菜肴以喝汤为主,固形原料蘸调料食用,为了更能彰显汤汁的鲜味,应以偏淡为主,例如清炖鲫鱼。
六、炒制蒜薹菜,用盐需加重
炒蒜薹用盐调味时,口味应重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蒜薹是圆柱体,且表面相当光滑。当下锅加热后,因汤里有油,原料表面更发滑而不易着汁入味。因为调料滋味多在芡汁里,原料不易着汁,所以菜肴的口味就减弱了。此外,蒜薹还略有甜味,就其本身来说也会与咸味相互抵消部分。所以炒蒜薹时,只有加大放盐(包括含盐分的调料,如酱油)比例,才能做出合适的口味来。
七、四川泡菜好,用盐有讲究
四川的泡菜爽脆、可口,久负盛名。但一到别的地方,做出的泡菜味道就变,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对家庭烹调爱好者,就连许多专业厨师也感到迷茫。后经一位川厨同行透露,这原因就出现在用盐上。
最适合制作泡菜的用盐,是以自贡产生的井盐为最好,这种盐色泽白净,颗粒细小,杂质少,氯化钠含量在95%以上(目前市场所售加碘的井盐并不适合做泡菜)。除了自贡井盐外,色泽白净、颗粒较粗且含杂质较轻的乐山五通桥盐也适合制作泡菜。
八、根据油品种,定下盐时间
用动物油炒菜,应在放菜前下少许盐,这样能减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留量,待菜炒至合乎要求时再补加盐;用豆油或菜油炒菜,应先放菜后下盐,可以减少蔬菜中营养成分的流失;用花生油炒菜,应先下少量的盐,因为花生油中可能含有黄曲霉菌,盐中的碘化物能除掉这种有害物质。
九、豆腐乳调味,运用有技巧
运用豆腐乳炒菜时,应先把腐乳搅成细泥状,再加入其他调味料一起调匀成酱汁,然后在菜肴出锅时加入;油炸食材前,可先把腐乳制成糊状,与原料拌匀腌味后再炸;运用红烧、煲的方法烹饪菜肴时,应把腐乳制泥,与原料一起入锅;蒸制菜肴时,则应先把原料装在碗中,再倒入事先调好的腐乳汁,然后蒸制成菜。不论何种方法,最好将腐乳与腐乳汁一起使用,成菜后腐乳味才浓。
十、豆豉酱入菜,掌握四要点
不论是炒、拌,还是烧、蒸菜品,豆豉酱在使用时应掌握以下4点:
1.应剁成末或搅成泥。
2.应先用热底油炒一下,再下入其他调料,成菜豉香味才浓。
3.炒制时切勿火大。
4.最好将其先制成“豆豉半成品”,以便于菜肴制作中调味。
十一、炒菜用酱油,不宜过早放
酱油是烹制菜肴时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优质酱油不但会产生甜、香、鲜味,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如果过早地将酱油放入菜锅内,酱油经高温久煮,就会破坏其中的氨基酸成分,使它失去鲜味,而且也会使酱油中的糖分因高温加热焦化,使菜肴口感变苦。那么,炒菜何时放酱油最好呢?炒菜放酱油的最佳时机是在菜接近炒好、将出锅之前,这时放酱油,才能起到调味、调色作用,又能保持酱油的营养价值及鲜美滋味。
十二、剁椒酱味咸,注意使用量
市面上所售的剁椒酱咸味重,在蒸菜时,应把剁椒酱与适量色拉油拌匀,再放在原料上,以增加香气和亮度;在炒、炖菜时,应少加盐或不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