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幻强国”日本
很多人都不曾想到,红巾党徒还曾搬出过日本的名字。教主韩山童曾以宋代皇帝子孙的名义颁下诏敕,其中的一节中提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
元末学者叶子奇(浙江省龙泉人,从王毅学宋学,官至巴陵主簿,著作有《草木子》四卷)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说明,他认为这指的是南宋广王被元军追至广东南部崖山投海自尽时,侍奉广王的丞相陈宜中远赴日本搬救兵一事。他还认为,红巾军借用这个传言使天下为之动摇,因而穷苦人都抱着归家一般的想法响应红巾军。由此可见红巾军压倒性的声势。
但是,叶子奇所说的与真实的情况不符,陈宜中并不是去日本,而是去占城求的援兵,由于并未成功而逃亡到了泰国。
不过,且不管事实如何,连叶子奇这样的学者都相信南宋曾向日本请求援军,这显示出当时日本的实力是被南宋人士认可的。日本之强为中国所知,不用说是始于元军,而这一问题在元末显得愈发严峻。这一时期的学者吴莱(元末的文学家,浙江省浦江人,他十八岁的时候作了《论倭》一文)说过:“如今的倭奴不能和以往的倭奴相提并论。以往的倭奴,即使已经非常衰弱了,还能抗拒中国的士兵。如今的倭奴更是十倍于此。”⑤这些越来越夸张的描述,也让中国人越发恐惧倭寇的劫掠。
而另一方面,也有汉人为元军被击退而拍手称快。痛愤于元朝灭南宋而隐居的郑思肖(福建连江人,反元遗民,墨兰画的大家,画兰不画根,著有《铁函心史》)在听说元朝大败时感觉积郁全消,他还作了一首《元鞑攻日本败北歌》。
这样来看,红巾军是想在指明皇帝象征物玉玺的所在,证明自己的正统性的同时,抛出虚构的日宋军事密约以恫吓元朝廷。
尽管如此,他们将连见也没见过的日本搬出来壮声势,这一招也是相当奇绝,而作为当事人的日本人对于自己的幻象在中国如此大显神通却一无所知。而且更为讽刺的是,这些强悍可怕的日本人,也就是倭寇,此时已经盯上了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