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建设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1 现状、发展趋势

1.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现存的总线/工业以太网协议数量高达四十余种。还存在一些自动化控制企业,直接采用私有协议实现全系列工业设备的信息交互。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形成了一个个竖井型的业务系统,同一个系统内的数据可以一定程度地互通,但跨系统的数据互通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数据互通的问题,很多行业企业已纷纷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数据互通。但这种方式仍然只是将一个个小的竖井系统变成了稍大型竖井系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互通的问题。而且用户的所有业务系统,也很难全部依赖一两家供应商的产品来完成。

2.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对数据互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在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中,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工艺管理需求,数据被固化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内。例如PLC控制过程,有明确固定的处理对象,数据信息只会在固定的设备间流动。而工业互联网对数据处理的主体更广泛,如采用大数据分析进行设备故障诊断,需要跨系统的对数据进行理解和集成,这就要求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更加通用化与标准化。

二是,加强与云的连接。借助云平台,不仅可以利用专家经验共享、智能决策库,提高运维领域的装备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通过数据集的切分和规律查找,帮助实现人员投入及控制过程的节能提效;不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使能制造企业提供针对性营销、定向研发、智能维保等服务,还可以预测设备未来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提供避免风险的解决方案、消除设备故障停机给客户带来的损失。

三是,强调与现场级设备的互通。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与设备往往独立操作。而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的核心,就是要打通现场设备层,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企业内资源的垂直整合。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沟通与互联已成大势,未来设备与设备之间或物与物之间的互通互联的数量将远远超过人之间的互联。

因此,为了满足数据互通的需求,业界进行了一系列建立统一数据互通方式的努力,希望能使用一整套接口、属性和方法的标准集,提供工业互联网工厂系统中各系统、各单元数据的无缝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