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是,在农政问题的资本问题(agrarian question of capital)解决以后,即中国农业已经以集体化的方式贡献了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后,今天中国农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迁如何理解。本研究认为,从80年代的市场化开始,农业化工资本就开始以各种潜在的形式渗透到农业中,今天的资本下乡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一进程的一个结果,而非新的转折。只是在土地流转大规模发生以前,农业领域的资本化变迁并未以外显的形式呈现,而隐蔽地在农资生产和流通体系的逐步市场化过程中发生着,但这种隐性路径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并不亚于现阶段的资本下乡。
本章梳理了集体化时期农资生产和流通的特点,在国家主导下,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供销社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共同保证了农资的低成本供给。在集体化时期,农资的定位是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其价格与粮食价格挂钩,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品属性,因此国家强力介入,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集体化时期遗留下来的农资生产、流通体系,以及农资的定价机制,都对市场化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市场化时期,由于国家对农资经营的开放是一个相对循序渐进的过程,集体化时期形成的农资流通网络在市场化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形塑着农资流通,成为连接农业化工资本与数量庞大的小生产者的关键纽带。逐步进入农资流通领域的私人资本,往往也通过个人社会关系网的拓展或对村庄社会关系的动员来对接小生产者。在农资产能严重过剩的时期,农资生产领域大资本与小资本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对农资销售网络的竞争。农业化工资本以独家代理的模式,建立并维系农资的“排斥性价格”,确保销售网络各层级的利润,以保证农资的销量。小资本可能因无法动员销售网络而导致生产的积压,其产品无法到达消费端,因此即便有生产能力,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因此,农业化工领域大资本与小资本的竞争,最终并未演变为价格竞争;相反,农资生产领域的竞争越激烈,农业化工资本越需要笼络有销售能力的经销商,通过确保流通环节的利润以确保农资销量,最终提高农资产品的价格。
借助农资流通网络,农业化工资本通过农资销售实现资本积累,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小生产者的存在并不构成资本在农业中积累的障碍,因此这一时期资本对农业的渗透是隐性的。只是在今天国内资本过剩的背景下,资本下乡流转土地,才使得农业领域的变迁外显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同时,随着农资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小资本为了确保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开始以土地流转为策略来保证农资的销量,农业转型的隐形路径与显性路径开始交织,农业生产被更深度地卷入全球资本积累体系中,农业小生产者被不断边缘化,从属于全球资本体系。
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认为,今天的中国,也许农政问题的资本问题已经不存在,但农业中的资本积累问题仍然存在。农资商品化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使生产者的收益下降外,也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今天资本在农业中积累的主要矛盾,究竟是大资本与小资本的竞争,还是资本与农业小生产者之间的矛盾,仍是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而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尽管被不断边缘化,他们的自救行动也在日渐增加,通过建立合作社以提高议价能力,通过转向生态农业的实践以减少对农业化工产品的依赖,恢复土壤活力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力,在各地皆有实践。如何理解这些实践,并解释其与整个资本积累体系的关系,也是有待探究的议题。
[1] 《中国农业已迈入“高成本”时代 如何提长竞争力?》,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705/t20170517_1296493.htm。
[2] 《中国化肥行业上百亿 化肥过剩怎么破?》,http://jingji.cctv.com/2017/04/19/ART12O8xrQenTOOCHOARWLZ3170419.shtml。
[3] 2012年以后的新建住房数据没有被统计。
[4] 建房成本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06、2012:表11-14)。
[5]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在中国的农地制度下,土地与农业中的其他生产资料在获取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关于土地流转的讨论将在下一章详细展开。本章讨论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化肥、农药、种子、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等。
[6] 1978~1984年、1986~1987年以及1989年的数据缺失,以下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皆同。
[7] 平晚县一个乡镇的农技员说,农资零售商往往会向农户强烈推荐复合肥,而不太愿意销售低利润的传统化肥,例如磷肥、碳铵和钾肥等。农资零售商的一种常见做法是将低利润的化肥和高利润的化肥或农药捆绑销售。
[8]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进行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改革内容之一就是鼓励基层农技推广站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或销售农资来实现自负盈亏。从那时起,很多基层农技员开始开农资店,从事农资销售,因此他们既是农技员,又是农资零售商。
[9] 大量农户选择在2003~2004年进行“双改单”的原因尚不清楚,平晚县的一些基层干部估计,这可能与2004年农业税费的取消有关,也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有关。如本书第一章所述,种植双季稻的成本是种植单季稻的两倍,但每亩双季稻的产量却无法达到单季稻产量的两倍,对农户来说,种植双季稻是不划算的。
[10] “康宽”在平晚县的销售价格此后还有所上涨,2013年一袋“康宽”的价格是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