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大战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杜甫《新安吏》节选
安庆绪放弃洛阳渡河北逃的时候,燕将李归仁率领的万余曳落河也溃败北归,逃往范阳郡。这群败兵溃将每到一处无不被烧杀掳掠,百姓财产被洗劫一空,可谓赤地千里。留守范阳的燕将史思明得到消息后,下令严阵以待,并派兵将北来的溃兵全部缴械,只有同罗部军队拒不从命。史思明发兵出击,大败同罗军,他们掳掠来的财宝与妇女皆被史思明夺走。史思明收编了这些原来服从安庆绪的北来溃兵,实力进一步大增。安庆绪则连战连败,实力大挫,他看到手下的大将史思明势力渐强,于是心怀畏惧,又因史思明不发一兵一卒相助,于是派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率5000精锐骑兵前往范阳征调军队,并暗中谋划除去史思明。
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干,与安禄山同乡、同庚,两人生日只隔一天,都是出生于营州的杂胡,而且都精通多国番语,都做过互市郎。但与安禄山的肥胖壮硕相反,阿史那崒干是个瘦子,他少须发,鸢肩驼背、廞目侧鼻(眼睛圆睁、鼻子歪斜)。阿史那崒干为人狡黠,早年因欠官债逃亡到奚人城中,被奚人抓获准备处死。阿史那崒干假冒唐朝和亲使者,装模作样地道:“如果你们杀了我,将会给你们的国家招来大祸。”后来见了奚王,他也长揖不拜,当遭到责问时他傲慢地答道:“天子使臣不拜小国君主,礼也。”奚王虽然愤怒,但因担心得罪唐朝皇帝,不得不对他以礼相待。阿史那崒干的身份始终未能被识破,临行前,奚王还欲派100人随其入朝。阿史那崒干为了立功赎罪,想要挟持奚人将领,于是他对奚王道:“大王派遣的人虽多,然而我观其才干都不足以面见天子。听闻大王有良将琐高(奚族官名),何不使之入朝?”奚王哪知他的用意,于是命琐高与部下300人随他入朝。一行人快到平卢时,阿史那崒干暗中遣人向平卢军使裴休子通报消息,称奚王派琐高率精锐前来,声言入朝,实际上是想要偷袭平卢城(即柳城郡治所柳城县县城),望城中早做准备,一举消灭他们。裴休子信以为真,假意列队欢迎琐高等奚人,但将他们迎接至馆舍后,就一举将其坑杀,并把琐高擒获,送往幽州请功。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为阿史那崒干立下大功,是个人才,于是提拔他做了将军。后来阿史那崒干得到玄宗赏识,被赐名史思明。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安禄山,颇受重用。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史思明一直在位于大后方的河北作战,安庆绪即位后又命他镇守范阳,封其为妫川郡王,赐姓安,名荣国。占据着燕军老巢的史思明,手握重兵,坐拥财富无数——安禄山早先攻克两京所得金银珠宝皆被运回范阳郡存放,于是越发骄横,渐渐野心膨胀,不再愿意臣服安庆绪。
节度判官耿仁智见安庆绪受困河朔,于是趁机对史思明说道:“将军位高权重,无人敢与你直言,我愿斗胆说上一句。”史思明问道:“你想说什么?”耿仁智说道:“您效忠安氏,为其卖命,不过是受其威胁。现今唐室中兴,天子仁爱圣明,将军如果率众归降,必受朝廷重用,这才是转祸为福的奇计啊。”另一将领乌承玼也建议道:“现在唐室复兴,安庆绪不过是树叶上的一颗露珠罢了,不久就将自灭。将军您为何要跟他一起灭亡呢?如果归顺朝廷,洗刷叛逆之名易如反掌。”史思明深以为然,遂动员数万大军出城迎接安庆绪派来的使者,并派人先行禀告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二将道:“二位远道而来,全军将士大为欢欣。然而边防军一向胆小怯懦,畏惧如此大军而不敢前来迎接,希望将军能暂时卸下武器令众将士安心。”阿史那承庆无法,只得率军赤手空拳地进入了范阳城。
进城之后,史思明招待阿史那承庆等人将到城中饮酒作乐,私下却派兵收缴了对方5000士卒的兵器,各郡民兵则发给粮食遣送回家,愿意留下的给予重赏,然后编入各个军营。剪去二人羽翼之后,翌日阿史那承庆即被史思明逮捕囚禁,安守忠则被斩首。随后,史思明与安庆绪公开决裂,并迅速把安庆绪任命的常山太守张忠志召到范阳,由自己手下的大将薛萼接替其职;另派其子史朝义率兵5000代理冀州刺史;又安排大将令狐彰出任博州刺史。将河北诸郡太守都换成自家将领后,史思明派遣使者上书朝廷,表示愿意献出所辖13郡——范阳(幽州)、妫川(妫州)、密云(檀州)、渔阳(蓟州)、文安(莫州)、河间(瀛洲)、上谷(易州)、博陵(定州)、饶阳(深州)、常山(恒州)、赵郡(赵州)、信都(冀州)、景城(沧州),以及8万军士,宣布归顺唐朝中央政府。他麾下的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在云中郡率队归降。肃宗李亨得知后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派宦官总管李思敬与史思明的故交、乌承玼之兄乌承恩前往慰问安抚,并下诏命史思明率军讨伐安庆绪。
是年,即公元758年,肃宗改元“乾元”,并改载为年,复郡为州。
在唐军的大胜和宣召下,河北德州(平原郡)、贝州(清河郡)等地陆续归降,据守青州(北海郡)的能元皓在此前也已投降唐朝,安庆绪在河北只剩下六州——邢州(巨鹿郡)、洺州(广平郡)、博州(博平郡)、魏州(魏郡)、卫州(汲郡)、相州(邺郡),仍在做困兽之斗。
乾元元年三月,安庆绪派大将蔡希德、安太清攻陷归降唐朝的德州与贝州,擒获二州太守王暕与宇文宽,将二人绑在闹市用刀活剐而死,以儆效尤。此时的安庆绪已经歇斯底里,凡是密谋归降唐朝者,蕃将诛杀整个部落,汉人则诛灭全族,许多将士与州府官员及其家眷都被牵连致死,燕军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不放心的安庆绪还要求文武百官在相州城(即相州治所安阳县县城,又称邺城)南郊筑坛,歃血结盟,发誓绝不反叛,借以安定众将士之心,继续与唐军对抗。
史思明虽降,但李光弼等人却认为史思明凶暴狡诈、反心未灭,于是暗中命乌承恩去除掉史思明。乌承恩原为信都太守,至德元载七月,郭子仪、李光弼撤兵常山,十月,史思明围攻信都,乌承恩举城投降,并引燕军进城,取得了史思明的信任。乌承恩的父亲乌知义曾是史思明的老上级,对史思明有提携之恩,而乌承恩也是力劝史思明反正的心腹之一,因此他颇得史思明的赏识和信任。肃宗听了李光弼的建议后表示同意,于是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并赐归降史思明的阿史那承庆免死铁券,命他协助乌承恩行事。
唐军与其使用的四种长枪枪头
乌承恩到了幽州(范阳郡)后,暗地里用财物招募卫士,为掩人耳目,又常化装成妇女前往军营秘密游说各燕军将领。史思明听到风声后渐渐生疑,但并未立即追查,而是把他安排在驿馆之中居住。当时乌承恩的小儿子正在幽州,史思明特意让他去驿馆看望乌承恩。到了午夜时分,乌承恩偷偷告诉儿子说:“我奉命铲除史思明这个反贼,事成后朝廷将命我为范阳节度使。”刚说完,床下突然钻出两个士兵来,他们大声呼叫,门外胡兵立时一拥而入,将乌承恩父子双双拿下。原来这是史思明埋伏下的兵丁,专为刺探消息。史思明拿下乌承恩后立即搜查他的行李,查出铁券与李光弼的公文,上面写道:“阿史那承庆立功之后,才可把铁券给他。”此外,又搜出数百页名册,上面写满了曾与史思明一同叛变的众将领的姓名。史思明大怒,责骂乌承恩道:“我有何地方对不起你,你竟敢如此?”乌承恩赶忙跪下认罪,求饶道:“我罪该万死,这都是李光弼的计策。”史思明集合部下及大小官员,面向西方大哭道:“我率十几万大军归降朝廷,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陛下为何定要杀我?”他下令将乌承恩父子乱棍打死,把李思敬囚禁起来,并向朝廷上疏,要求诛杀李光弼,还威胁道:“如陛下不允,臣将率军前往太原,亲自执行。”肃宗得知后,派人前去安慰道:“这不是朝廷与李光弼之意,乃是乌承恩自作主张,将军诛杀他再好不过。”虽然朝廷想要安抚史思明,但史思明反意已决,再次举兵叛唐。
此时逃到相州的安庆绪虽然党羽已经离散,但仍拥有七郡六十余城,武器铠甲、辎重粮秣还都十分充足。这里北邻太行山,南扼黄河,地处交通要道,占据此地的燕军进可窥视河南,再攻洛阳;退可凭河而守,保有河朔。然而安庆绪从不过问军国大事,只专心修建亭台楼阁,整日饮酒沉醉,只知享乐。其手下大臣高尚、张通儒等互相争权,军纪日益败坏。大将蔡希德颇有才干智略,所率军队皆为精锐,但他性格刚强、说话直率,因看不惯高、张二人所为,屡次向安庆绪进言,从而得罪了张通儒。张通儒于是诬陷蔡希德暗通唐朝,说他将作为唐军的内应,袭杀安庆绪。安庆绪大怒,将蔡希德处斩。蔡希德部属数千人全部逃散,各将领亦怨恨愤懑,不肯尽心从事。安庆绪又命刚愎凶暴、喜爱杀戮的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统御内外大军,以致军心不服、人心愈散。
《吹箫乐伎图》,李爽墓壁画
乾元元年九月二十一日,肃宗征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等九位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集结步骑兵20万人,共同讨伐安庆绪。然而,这支大军却没有一个掌握全局的统帅。原来自安禄山反叛以来,肃宗对武将甚为防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对任何手握重兵的武将都不再完全信任了;所以肃宗以郭子仪、李光弼二人战功卓著、地位不相上下为由,故意不设统帅,只命毫无军事经验的宦官鱼朝恩为监军。
即使双方内部矛盾重重,大战依然拉开了序幕。十月,郭子仪率军自杏园(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渡过黄河,向东攻破获嘉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俘虏500人,燕军守将安太清部败走卫州。鲁炅自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渡黄河,季广琛、崔光远自酸枣(今河南省原阳县延州城)渡黄河,与郭子仪、李嗣业大军在卫州城(即卫州治所汲县县城)下会师。
在相州城的安庆绪得知后,急派7万大军援救卫州。其中,崔乾佑率上军,田承嗣率下军,安庆绪自率中军,兵分三路要与唐军决战。两军刚一接战,郭子仪大军即败退,燕军发足猛追,然而快到唐军营垒时,突然箭如雨下。原来唐军事先在营垒墙垣里埋伏了3000名神箭手,郭子仪败退也是诱敌之计。猝不及防之下,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唐军擒获处斩。唐军收复卫州。安庆绪退到愁思冈(位于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再战不利,被尾随而至的唐军斩杀3万余人、俘虏千余人,士气大挫,不敢再与唐军接战。郭子仪大军一直追至相州城城下,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李光弼等部援军也陆续抵达,九路大军合围相州城。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则分兵攻克了魏州(治今河北省大名县)。
安庆绪损兵折将,又被围在相州城城中,束手无策。他集结残兵在愁思冈发起反击,再次被唐军击败。窘困急迫的他不得已派薛嵩前往幽州,向兵强马壮的史思明求救,并许下诺言:愿意把皇帝宝座相让。
十一月十七日,史思明兵分三路,一同救援魏州:一路出邢州(治今河北省邢台市)、洺州(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一路出冀州、贝州(治今河北省清河县);一路出洹水县(今河北省魏县西南)。趁唐军刚克魏州、立足未稳之际,史思明击败了出战的唐将李处崟。他率军追至城下,故意使出反间计,扬言道:“李处崟约我到这,怎么不出来迎接?”崔光远遂疑心李处崟通敌,于是下令将其腰斩。李处崟乃唐军一员勇将,他被误杀后官兵人心惶惶,军心开始涣散。崔光远料不能久守,又见唐军各处无人来援,于是弃城只身逃出,奔回汴州(陈留郡)去了。唐军不设元帅,缺乏统一指挥的恶果已初步显现。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兴筑高台,自称大圣燕王,虽尚未称帝,但已表明他准备取安庆绪而代之了。攻克魏州后,史思明狡猾地逡巡观望,不再进兵,只派部将李归仁率1万步骑兵进驻距相州城30里的滏阳(今河北省磁县),对安庆绪遥作声援,准备坐山观虎斗。
李光弼见史思明攻下魏州后逗留不进,于是向监军鱼朝恩建议道:“史思明按兵不动,是在等我军懈怠、疏于防备,到时他再率精兵突袭。我军应分兵两路:我自率军与朔方军(郭子仪部)围逼魏县,向其挑战,史思明对嘉山之败心有余悸,定然不敢出兵;留下的七路大军足以围困相州城。如此僵持下去,日子一久,相州城必被攻克。若安庆绪一死,史思明便无驱使部众之名,军心必然动摇。”但鱼朝恩认为唐军兵多,攻克相州城不在话下,根本不听李光弼之言,各节度使亦互相推诿,态度模棱两可。俗话说“蛇无头不走”,由于无人统一指挥调遣,唐军各自为战,只是继续围困相州城。
史思明墓出土的玉册
事实上,相州城根本没有鱼朝恩想的那么好攻。唐军从乾元元年冬围困至乾元二年春,长达半年,各部唐军是互相观望,屡攻不下。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不忿,亲自引兵攻城,不料中流箭受伤,不得已躺在营中休养。夜间,他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与叛军交战,遂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喊杀敌,以致箭创崩裂而死。肃宗听闻伤痛不已,追赠李嗣业为武威郡王,谥号“忠勇”。
郭子仪等部见久战无功,遂加紧围城,筑造营垒两层,挖壕沟三道,将相州城围得密不透风;并堵截漳水,使其倒灌入城,城中井水皆从井口溢出,城内房屋全都被淹,燕军只得搭起木架住在上面。天长日久,城中粮食吃完,百姓只得捕捉老鼠充饥,一只老鼠甚至能卖到4000钱。平日用泥土掺杂谷皮筑的墙纷纷被拆掉,人们用水洗泥,淘取谷皮吃。安庆绪束手无策,只得竭力死守,一心等待史思明前来救援。唐朝大军虽然势众,但九位节度使各自为战、互不协调,进退调动都无人做主。城中燕军有的打算投降,却被大水困住,无法逃出。而唐军,攻又攻不进去,围城时间一久,就开始上下离心,一片涣散。
见唐军进退不得,史思明亲率大军从魏州来援,直指相州城。他不与唐军直接接战,而是命各将领在距相州城50里处扎营,每营配战鼓300个,不断擂动,虚张声势震慑唐军。史思明又命令每营选出500精锐骑兵,每日前往城下劫掠骚扰,一旦唐军出击他们就四散而逃,各回本营。唐军的人马牛车每天都有损失,最后连砍柴割草都变得十分困难。唐军白天戒备,燕军就夜晚出击;唐军夜晚戒备,燕军就白天出动,不断骚扰唐军,搞得唐军日夜不安、疲于奔命。史思明又派遣散兵穿上唐军服饰,窃取唐军号令,焚烧民夫给唐军运输的粮饷,行踪飘忽、来去如风。唐军无法辨别真伪,逐渐粮食匮乏,军心动摇。史思明见唐军渐乱、实力逐渐削弱,于是率大军直至城下,与唐军约期决战。
相州大战,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至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三月初六,号称60万的唐军步骑兵在流经相州城之北的安阳河(今洹水)北岸布阵,史思明亲率5万精锐迎战,双方激战多时,死伤略等。激战之中,淮西节度使鲁炅被流箭射中,率军退走。郭子仪正在其后,受到败兵冲击还来不及结阵接替,突然一阵大风刮来,飞沙走石,不见天光。双方惊恐不已,尽皆崩溃:唐军向南逃命,燕军则向北狂奔。抛弃的铠甲、武器、辎重随意堆在路上,无人拾取。郭子仪率兵拆毁河阳桥,退保洛阳,原来的1万匹战马只剩下了3000匹,10万件铠甲武器几乎全部丧失。
洛阳百姓听说60万唐军顷刻间星离云散,大为惊恐。人们争相逃亡,奔入山谷之中躲避,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洛阳留守长官崔圆和河南尹苏震则一口气逃到了襄州(襄阳郡)和邓州(治今河南省邓州市)。各镇节度使经此大败,分别退回各自辖地,溃败士卒如同土匪,沿途烧杀抢掠,连地方官都不能制止,只有李光弼与王思礼两部军纪严明,缓缓而退,实力丝毫未损。
郭子仪率军逃到河阳,打算守城,但军心不稳,根本无力支持,于是再逃到缺门(今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这时,各将领陆续会合,集结士卒数万人。有人主张放弃东京洛阳,退至蒲州(河东郡)、陕州(陕郡)固守,都虞候张用济反对道:“蒲州、陕州正有饥荒,去了无以就食,不如坚守河阳!”郭子仪采纳此建议,命张用济派兵5000回守河阳,并修筑南北两城以待敌兵。燕将周挚率军至河阳城下,发觉守备森严,不敢强攻,于是撤兵退走。史思明在沙河(今河北省邢台南)整顿残军后,收兵返回相州城郊。
四月,淮西节度使鲁炅服毒自尽。原来九节度使溃败时,鲁炅的部队烧杀抢掠最为严重,听闻郭子仪部退往黄河北岸集结、李光弼部安全退回太原后,鲁炅即羞愧又畏惧,黯然自尽。至于弃城而逃的崔圆与苏震,则被肃宗下诏削去官爵。
安庆绪见相州之围已解,于是趁机收集唐军军营中遗弃的粮食,得粮六七万石。解决了粮荒之后,安庆绪再也不提让位之事,而是与孙孝哲、崔乾佑谋划如何关闭城门、抗拒史思明。史思明心知肚明,既不主动跟安庆绪联络,也不南下追击唐军,只驻扎在相州城之南,每天在营里大宴将士。宰相张通儒与中书侍郎高尚等人见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向安庆绪进言道:“史王远来相助,吾等应前往迎谢,不该避而不见。”安庆绪也知道请史思明来解围纯粹是引虎驱狼,但自身实力实在不如史思明,只得对高、张二人说道:“随大家的意,如果想去就去吧。”史思明见到张通儒等人后呜咽流泪,做出一副忠心救主却遭人猜忌的委屈状,然后馈赠给二人厚重财物,送他们回相州城去了。
过了三天,见安庆绪仍无动静,史思明遂暗地里约见安庆绪的心腹安太清,令其引诱安庆绪前来。安太清回城后大造舆论,引众人纷纷议论,安庆绪窘困急迫,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得放弃皇帝名号,转而向史思明称臣,并派安太清带奏章给史思明,请求史军解甲入城后再献上皇帝玉玺。史思明自然知道卸甲入城必遭毒手,于是装腔作势地慢慢言道:“何至于此!”他把奏章交给将士们传看,众人皆高呼万岁。史思明亲笔回信安慰安庆绪,称不愿安庆绪向自己称臣,而是提议与其约为兄弟,双方互为屏障,与唐朝鼎足而三,至于尊己为帝,绝不敢接受。
安庆绪接到信后大为高兴,竟信以为真,请求与史思明歃血为盟。史思明同意,邀安庆绪前来盟誓。安庆绪在300名骑兵的保护下来到史思明的大营。史思明令士卒身穿铠甲,手执兵刃严阵以待,自己则高据胡床而坐。见了史思明,安庆绪下跪叩头道:“臣无力继承帝业,以致丧失两京,陷于重围。今大王远来相救,使我死里逃生,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大恩。”不料史思明突然翻脸,斥责道:“丧失两京不用再提。你以子弑父天地不容,我替太上皇(安禄山)讨伐你这个叛逆,怎会接受你的谗言媚语!”史思明命左右武士将安庆绪以及与他同来的高尚、孙孝哲、崔乾佑等人推出辕门一同斩首,安庆绪的四个兄弟亦全部被诛。至于张通儒等人,史思明仍命他们为官,然后将大军开入相州城,接收安氏的兵马仓库,用府库中的财物犒劳将士,占据了安庆绪的地盘。安禄山父子作乱,共三年而亡。
史思明吞并安庆绪余部后,又派安太清攻取怀州(河内郡)。他以周挚为宰相,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留其镇守相州,自己则率军北返幽州。四月,史思明改年号为“天顺”,定幽州为燕京,自称大燕皇帝,并改州为郡,与唐肃宗分庭抗衡。史思明的称帝,预示着唐军的平叛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