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风
某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甘酸之属宜之。肝阴虚。
生地、阿胶、牡蛎、炙草、萸肉炭。
王 阳夹内风上巅,目昏耳鸣不寐,肝经主病。
熟地炙、炙龟甲、萸肉、五味、磁石、茯苓、旱莲草、女贞子。
曹三二 辛寒清上,头目已清,则知火风由脏阴而起,刚药必不见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法大旨如此。
生地、阿胶、天冬、玄参、川斛、小黑豆皮。
陈四五 操持烦劳,五志阳气夹内风上扰清空,头眩耳鸣,目珠痛。但身中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与六气火风迥异。用辛甘化风方法,乃是补肝用意。
枸杞子、桂圆肉、归身、炙草、甘菊炭、女贞子。
陆四二 肝风阳气乘阳明之虚上冒,牙肉肿痛。议和阳熄风。
生地、阿胶、牡蛎、天冬、茯神、川斛、旱莲草、女贞子。
凌 交节病变,总是虚症。目泛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熟地五钱,咸苁蓉八钱,炒杞子三钱,麦冬二钱,云苓一钱半,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石菖蒲一钱,远志肉四分。
饮子煎法。
胡 缓肝润血熄风。
制首乌、杞子、归身、冬桑叶、三角胡麻、柏子仁、茯神、天冬、黑稆豆皮。
蜜丸
某 高年水亏,肝阳升逆无制,两胁如热,则火升面赤,遇烦劳为甚。宜养肝阴和阳为法。
九蒸何首乌四两,九蒸冬桑叶三两,徽州黑芝麻三两,小黑稆豆皮三两,巨胜子二两,即胡麻,浸淡天冬去心,一两,真北沙参二两,柏子仁一两半,去油,云茯神二两,女贞实二两。
上为末,青果汁法丸,早服三钱,开水送。
张氏 肝阳虚风上巅,头目不清,阳明脉空,腰膝酸软。议养血熄风。
菊花炭、熟首乌、牛膝炭、枸杞子炭、黑稆豆、茯神。
沈 冲气左升,当镇肝摄肾。肝肾阴虚。
地黄、阿胶、萸肉、淡菜、茯苓。
丁四三 因萦思扰动五志之阳,阳化内风,变幻不已,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法当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厚以填之。偏寒偏热,乌能治情志中病?
熟地、萸肉、五味、磁石、茯神、青盐、鳖甲胶、龟版胶。
即溶胶为丸。
朱妪 心中热辣,寤烦不肯寐。皆春令地气主升,肝阳随以上扰,老年五液交枯,最有痫痉之虑。
生地、阿胶、生白芍、天冬、茯神、小黑稆豆皮。
程氏 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育阴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生地、阿胶、天冬、麦冬、麻仁、生牡蛎。
金女 温邪深入营络,热止膝骨痛甚。盖血液伤极,内风欲沸,所谓剧则瘛疭痉厥至矣。总是消导苦寒,冀其热止,独不虑胃汁竭、肝风动乎?拟柔药缓络热熄风。
复脉汤去参、姜、麻仁,生鳖甲汤煎药。
王氏 痛从腿肢筋骨上及腰腹,贯于心胸。若平日经来带下,其症亦至。此素禀阴亏,冲任奇脉空旷。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络血失养,诸气横逆,面赤如赭,饥不欲食,耳失聪,寤不成寐。阳浮,脉络交空显然。先和阳治络。
细生地、生白芍、生鳖甲、生龟甲、生虎骨、糯稻根。
煎药,送滋肾丸一钱半。
又 前用滋肾丸,痛缓,面浮跗肿。血气俱乏,内风泛越。经言:风胜则动,湿胜则肿。阴虚多热之质,议先用虎潜丸,每服四钱,四服。
某五三 下元水亏,风木内震,肝肾虚,多惊恐。非实热痰火可攻劫者。
生地、清阿胶、天冬、杞子、菊花炭、女贞实。
胡 久病耳聋,微呛,喉中不甚清爽。是阴不上承,阳夹内风,得以上侮清空诸窍。大凡肝肾宜润宜凉,龙相宁则水源生矣。
人参一钱,秋石一分化水拌,烘干同煎,鲜生地三钱,阿胶一钱,淡菜三钱,白芍一钱,茯神一钱半。
又 阴虚液耗,风动阳升,虽诸恙皆减,两旬外大便不通。断勿欲速,惟静药补润为宜,照前方去白芍,加柏子仁。
又 大便两次颇逸,全赖静药益阴之力,第纳食未旺,议与胃药。
人参、茯神、炒麦冬、炙甘草、生谷芽、南枣。
又 缓肝益胃。
人参、茯神、生谷芽、炙甘草、木瓜、南枣。
周 怒动肝风,筋胀胁板,喉痹。
阿胶、天冬、柏子仁、牡蛎、小麦。
吴 脉弦小数,形体日瘦,口舌糜碎,肩背掣痛,肢节麻木,肤腠瘙痒,目眩晕耳鸣,已有数年。此属操持积劳阳升,内风旋动,烁筋损液,古谓壮火食气,皆阳气之化。先拟清血分中热,继当养血熄其内风。安静勿劳,不致痿厥。阳升血热。
生地、玄参、天冬、丹参、犀角、羚羊角、连翘、竹叶心。
丸方 何首乌、生白芍、黑芝麻、冬桑叶、天冬、女贞子、茯神、青盐。
某妪 脉右虚左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心悸眩晕少寐。心营热。
生地、阿胶、麦冬、白芍、小麦、茯神、炙草。
吉三五 心悸荡漾,头中鸣,七八年中频发不止,起居饮食如常。此肝胆内风自动。宜镇静之品,佐以辛泄之味,如枕中丹。风阳扰神。
王氏 惊悸微肿,内风动也。
人参、龙骨、茯神、五味、煨姜、南枣。
曹 肝胆阳气夹内风上腾不熄,心中热,惊怖多恐。进和阳镇摄方法。
龟甲、龙骨、牡蛎、茯神、石菖蒲、远志。
又 神识略安,夜不得寐,胸脐间时时闪烁欲动,乃内风不熄也。进补心法。
生地、丹参、玄参、茯神、枣仁、远志、菖蒲、天冬、麦冬、桔梗、朱砂。
王氏 神呆不语,心热烦躁,因惊而后,经水即下,肉腠刺痛,时微痞,头即摇。肝风内动,变痉厥之象。血去阳升。
小川连、黄芩、阿胶、牡蛎、秦皮。
陈妪 虚风麻痹,清窍阻塞。风阳阻窍。
天麻、钩藤、白蒺、甘菊、连翘、桑枝。
包妪 右太阳痛甚,牙关紧闭,环口牵动,咽喉如有物阻。乃阳升化风,肝病上犯阳络,大便欲闭。议用龙荟丸,每服二钱。
又 肝风阻窍,脉象模糊,有外脱之危。今牙关紧,咽痹不纳汤水,虽有方药,难以通关。当刮指甲末,略以温汤调灌,倘得关开,再议他法。另以苏合香擦牙。
郑三九 脉右弦,头胀耳鸣火升。此肝阳上郁,清窍失司。
细生地、夏枯草、石决明、川斛、茯神、桑叶。
陈 夏季阳气暴升,烦劳扰动,致内风上阻清窍,口舌强,呵欠,机窍阻痹不灵,脉数,舌胎。忌投温散,乃司气所致,非表邪为病也。络热窍痹。
犀角、羚羊角、郁金、菖蒲、胆星、钩藤、连翘、橘红、竹沥、姜汁。
又 清络得效,火风无疑,忌投刚燥。
犀角、羚羊、郁金、菖蒲、连翘、生地、玄参、广皮、竹沥、姜汁。
又 脉数面赤,肝风尚动,宜和阳熄风。
鲜生地、玄参、羚羊角、连翘、菖蒲根、鲜银花、麦冬。
汪 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顿食面颇多,病来仓猝,乃少阴肾脏阴阳不续,厥阴肝风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来声音不出,乃机窍不灵。治法以固护正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标,古有诸矣。挨过十四十五日,冀有转机。痰热阻窍。
人参、半夏、茯苓、石菖蒲、竹沥、姜汁。
江 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拥护。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与客邪速攻、纯虚重补迥异。肝胃阴虚。
酸枣仁汤去川芎,加人参。
又 诸恙向安,惟左胁中动跃多年,时有气升欲噫之状。肝阳不足,阳震不息,一时不能遽已。今谷食初加,乙癸同治姑缓。
人参、茯神、知母、炙草、朱砂染麦冬,调入金箔。
又 鲜生地、麦冬朱砂拌、竹叶心、知母,冲冷参汤。
席五七 脉来弦动而虚,望六年岁阳明脉衰,厥阴内风暗旋不熄,遂致胃脉不主束筋骨以利机关,肝阳直上巅顶,汗从阳气泄越,春月病发,劳力病甚,此气愈伤,阳愈动矣。法当甘温益气。攻病驱风,皆劫气伤阳,是为戒律。胃虚表疏。
人参、黄芪、当归、炙草、冬桑叶、麦冬、地骨皮、花粉。
孙氏 胃虚,肝风内震,呕痰咳逆,头痛眩晕,肢麻,汗出寒热。胃虚痰滞。
二陈汤加天麻、钩藤。
沈五六 色苍形瘦,木火体质,身心过动,皆主火化。夫吐痰冲气,乃肝胆相火犯胃过膈,纳食日少,阳明已虚。解郁和中,两调肝胃,节劳戒怒,使内风勿动为上。滋肝和胃。
枸杞子、酸枣仁、炒柏子仁、金石斛、半夏曲、橘红、茯苓。
黄菊花膏丸。
梁 木火体质,复加郁勃,肝阴愈耗,厥阳升腾,头晕目眩心悸,养肝熄风,一定至理。近日知饥少纳,漾漾欲呕,胃逆不降故也。先当泄木安胃为主。泄肝安胃。
桑叶一钱,钩藤三钱,远志三分,石菖蒲三分,半夏曲一钱,广皮白一钱半,金斛一钱半,茯苓三钱。
又 左脉弦,气撑至咽,心中愦愦,不知何由,乃阴耗阳亢之象。议养肝之体,清肝之用。
九孔石决明一具,钩藤一两,橘红一钱,抱木茯神三钱,鲜生地三钱,羚羊角八分,桑叶一钱半,黄甘菊一钱。
沈 年岁壮盛,脘有气瘕,嗳噫震动,气降乃平,流痰未愈,睾丸肿硬。今入夜将寐,少腹气冲至心,竟夕但寤不寐,头眩目花,耳内风雷,四肢麻痹,肌腠如刺如虫行。此属操持怒劳,内损乎肝,致少阳上聚为瘕,厥阴下结为疝,冲脉不静,脉中气逆混扰,气燥热化,风阳交动,营液日耗。变乱种种,总是肝风之害,非攻消温补能治。惟以静养,勿加怒劳,半年可望有成。怒劳伤肝,结疝瘕。
阿胶、细生地、天冬、茯神、陈小麦、南枣肉。
王五十 惊恐恼怒动肝,内风阳气沸腾,脘痹咽阻,筋惕肌麻,皆风木过动,致阳明日衰。先以镇阳熄风法。惊怒动肝。
阿胶、细生地、生牡蛎、川斛、小麦、茯神。
曹氏 离愁菀结,都系情志中自病。恰逢冬温,阳气不潜,初交春令,阳已勃然,变化内风,游行扰络,阳但上冒,阴不下吸,清窍为蒙,状如中厥,舌喑不言。刘河间谓:将息失宜,火盛水衰,风自内起,其实阴虚阳亢为病也。既不按法论病设治,至惊蛰雷鸣,身即汗泄,春分气暖,而昼夜寤不肯寐,甚至焦烦,迥异于平时,何一非阳气独激使然耶?夫肝风内扰,阳明最当其冲犯。病中暴食,以内风消烁,求助于食。今胃脉不复,气愈不振,不司束筋骨以利机关,致鼻准光亮,肌肉浮肿。考古人虚风,首推侯氏黑散,务以填实肠胃空隙,庶几内风可息。奈何医者不曰清火豁痰,即曰腻补,或杂风药。内因之恙,岂有形质可攻?偏寒偏热,皆非至理。风阳扰胃。
生牡蛎、生白芍、炒生地、菊花炭、炙甘草、南枣肉。
大凡攻病驱邪,药以偏胜,如《内经》咸胜苦、苦胜辛之类,藉其克制以图功耳。今则情志内因致病,系乎阴阳脏腑不和,理偏就和,宜崇生气,如天地间四时阴阳迭运,万物自有生长之妙。案中曰阳冒不潜,法当和阳以就阴。牡蛎体沉味咸,佐以白芍之酸,水生木也;地黄微苦,菊微辛,从火炒变为苦味,木生火也;益以甘草、大枣之甘,充养阳明,火生土也。药虽平衍无奇,实参轩岐底蕴。世皆忽略不究,但执某药治何病者多矣。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侯氏黑散、地黄饮子、滋肾丸、复脉等方加减,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思虑烦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营热心悸,惊怖不寐,胁中动跃,治以酸枣仁汤、补心丹、枕中丹加减,清营中之热,佐以敛摄神志。若因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则有二陈、龙荟。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法用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其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阴,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然肝风一症,患者甚多,因古人从未以此为病名,故医家每每忽略。余不辞杜撰之咎,特为拈出,另立一门,以便后学考核云。华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