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试探忠心与否
次日许昌城的庆功宴上,烤全羊的油脂滴在炭火上,发出“滋滋“声响。徐闵跪坐在席末,看着主座上那位羯族霸主——石虎正撕咬着羊腿,油光满面的脸上那道从眉骨延伸到下巴的伤疤在火光中格外狰狞。
“来,为我们的小英雄敬酒!“石虎突然举杯,铜铃般的眼睛直盯着徐闵。满帐将领齐刷刷转头,目光如箭矢般射来。
徐闵连忙起身,双手捧杯过顶:“末将不敢当,全赖大将军天威。“
酒过三巡,石虎突然将酒杯重重砸在案几上:“徐闵,你一个汉人,为何舍命救我?“帐内瞬间鸦雀无声。
徐闵感到后背渗出冷汗。两个月前他穿越到这个地狱般的时代,有幸被冉瞻收留,此次又因救驾之功得到石虎召见。但此刻石虎眼中闪烁的,分明是怀疑与试探。
“回大将军,“徐闵放下酒杯,“末将虽是汉人,但冉将军待我如子,大将军是冉将军义父,便是末将的祖父。孙救祖父,天经地义。“
石虎哈哈大笑,却突然收敛笑容:“说得好听!“他猛地抽出佩刀插在案上,“可我听闻,你在平定许昌城内汉奴暴乱时,对汉奴格外留情?“
帐内温度骤降。徐闵看到冉瞻在席上微微摇头示意。他深吸一口气,想起《晋书》中记载的石虎性格——多疑残暴却重视实际利益。
“大将军明鉴,“徐闵直视石虎,“许昌城乃粮草重镇,若尽屠尽汉人,谁来耕种?来年大军粮饷从何而来?“他顿了顿,“末将以为,治国如牧羊,杀不如用。“
石虎眯起眼睛,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刀柄。徐闵能听到自己心跳如鼓,却不敢移开视线。良久,石虎突然大笑:“好个'杀不如用'!来人,赐座!“
侍从连忙在石虎右侧添了张矮几。这个位置离权力中心仅一步之遥,却也让徐闵如坐针毡——他清楚,未知的试探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亲兵急召徐闵至校场。积雪未化,朔风如刀。石虎披着黑熊皮大氅,正在观看士兵操练。
“来了?“石虎头也不回,“看看这个。“
校场中央跪着五个被绑的汉人,衣衫褴褛,满脸血污。徐闵心头一紧——这是要被处决的起义军头目。
“昨夜又抓到的。“石虎从侍从手中接过弓箭,“听说你箭法不错,由你行刑。“
徐闵接过沉甸甸的雕弓,手指微微发抖。作为现代人,他从未主动杀过人,更何况是无辜的人;但若拒绝,立刻就会丧命。石虎正斜眼看他,那道伤疤像蜈蚣般扭动着。
“末将遵命。“徐闵咬牙拉弓,却暗中观察几人。最右侧是个少年,最多十五六岁,眼中满是恐惧而非仇恨。他想起史书上记载,石虎曾因少年眼神像他已故弟弟而赦免过死囚。
弓弦嗡鸣,箭矢擦着少年耳边钉入木桩。少年吓得瘫软在地,裤裆湿了一片。
“嗯?“石虎挑眉。
徐闵单膝跪地:“大将军,此人年幼无知,杀之无益。不如充作奴隶,以儆效尤。“
石虎沉默片刻,突然踹翻案几:“放肆!你胆敢违抗军令?“弯刀已然出鞘,冰凉的刀锋贴上徐闵脖颈。
生死一线间,徐闵反而镇定下来:“末将不敢。只是想起大将军曾言'用兵如用药,量人而下'。此子胆小如鼠,留着他传播恐惧,比杀他更有价值。“
刀锋微微一顿。石虎收刀入鞘,竟露出一丝笑意:“有意思。那就依你,其余四人处决,这小子充作马奴。“
回到营帐,徐闵才发现内衫已被冷汗浸透。他刚喘口气,侍从又来传令:石虎命他即刻送信至百里外的邺城,且必须独自前往。
“这是送死!“冉瞻听闻后闯进帐中,“沿途全是匈奴游骑!“
徐闵苦笑:“义父,这是试探。若不去,立刻就会以违抗军令被处死。“
冉瞻沉默良久,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皮囊:“这是西域奇药,服下可假死三日。若遇险...或许有用。“
黄昏时分,徐闵单人独骑出城。寒风刺骨,他裹紧皮袄,脑海中回忆着这一带的地形。史载这一时期匈奴军多在河谷扎营,因此他决定走山路。
第一夜平安无事。次日正午,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徐闵急忙躲进路旁灌木丛。透过枯枝,他看到十余匈奴骑兵呼啸而过,马鞍旁挂着血淋淋的人头。
入夜后飘起大雪,徐闵不敢生火,只能啃着冻硬的干粮。突然,黑暗中传来狼嚎声。他握紧佩剑,想起史书记载匈奴人常以狼嚎为号。果然,不远处亮起了火把。
千钧一发之际,徐闵注意到天空星辰位置——北斗七星指向正北,而邺城在东北方。他果断放弃大路,转向一处结冰的河面。
冰面滑不留足,马匹几次险些跌倒。好在这一路上有惊无险的抵达了邺城。
当书信抵达之后,邺城中的守将放飞了笼中的鹰隼,而鹰隼脚上绑着是飞往许昌城给石虎的密信。
回去的途中,好巧不巧的又遇到匈奴兵,徐闵慌不择路向野田跑去,徐闵狂奔而逃,后面的匈奴兵则紧追不舍,不知过了多久,眼见快甩掉匈奴兵了,马儿不受控制的摔到在地,而马上的徐闵也顺势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徐闵躺在地,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嘴里咒骂;妈的,疼死我了。突然,徐闵闻到一股很浓烈的腐臭味,又摸了摸身边的东西,这是什么玩意?软乎乎的。
徐闵吓了一激灵,赶紧站起身来,定睛一看,一眼望去,都是腐败的死尸。原来这个地方是匈奴兵杀完人的乱葬岗啊。
正在此时,徐闵听到了不远处的马蹄声。不好,匈奴兵要来了,徐闵此时想其义父临走前给的西域奇药,说是迟那是快,徐闵没有过多犹豫,从马背上将药拿出,就着背囊中水一饮而尽,之后拍了拍马屁股,让马儿先回许昌城,而徐闵则忍着尸体的腐臭味躲进了尸山中。
不久,徐闵便在药的作用下,晕过去了。
再醒来时,已在一顶华丽帐篷内。石虎正俯视着他,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三天前,只有你的马独自回来,没见你回来,随后在你的马的带领下,我们在野地的尸山中发现了'死去'的你。军医都说没救了,你却自己活了过来。“
徐闵心中暗叫庆幸,表面却平静如水:“末将只知奉命必达,生死置之度外。“
石虎盯着他看了许久,突然大笑:“好个'生死置之度外'!明日启程,随我返回邺城!“
邺城的宫殿比徐闵想象中更为奢华。汉白玉阶上血迹未干——据说是石虎之前处决了几名劝谏的大臣。
朝会上,石虎突然指着徐闵对群臣道:“此子以汉人之身,屡立奇功。我欲授他汉人降卒统领一职,诸位以为如何?“
文官队列中立刻走出一人,正是中书令程遐:“主公不可!汉人狡诈,此子来历不明,恐是细作!“
徐闵认出此人是石虎妻弟,历史上以排挤冉瞻闻名。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程遐继续道:“臣闻此子在许昌时,常私放汉奴,其心可诛!“
这是致命指控。徐闵看到石虎眼中重新浮现怀疑,知道生死就在此刻。他深吸一口气,突然用羯语高声诵道:“雄鹰不辨羽毛色,只看能否抓猎物!“
殿内一片哗然。这是羯族古老谚语,鲜少有汉人知晓。石虎明显一怔:“你从何处学来?“
“回大将军,是冉将军所教。“徐闵趁机道,“末将以为,用人当如用刀,不问出处,只问利否。汉人降卒桀骜,若由羯人统领,必生抵触;由末将统领,既可弹压,又能示主公宽宏。“
程遐还要再言,石虎却拍案而起:“说得好!“他大步走下台阶,亲手将一柄金错刀佩在徐闵腰间,“即日起,命你统领三千汉人降卒与五千羯族兵马,统共八千人马,直接听命于我!“
这一刻,徐闵知道最危险的考验终于通过。但他也清楚,腰间这把象征权力的金刀,同样是一把悬顶之剑——石虎的信任,随时可能变成屠刀。
当夜,石虎单独召见徐闵。烛光下,这位羯族霸主竟显出几分疲惫:“知道我为何试探你吗?“
徐闵谨慎回答:“大将军明察秋毫。“
“放屁!“石虎灌了口酒,“因为我需要一把好刀。“他盯着徐闵,“汉人有文化,懂谋略,这是羯人比不上的。但我需要确保这把刀不会割伤自己。“
徐闵突然明白,石虎的残暴多疑背后,是对汉文化的忌惮与渴望。历史上胡人政权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被汉文化同化,石虎或许本能地感知到了这一点。
“末将愿为大将军手中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