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创新大都伤痕累累
“创新”在今天无疑是一个广受追捧的概念,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一个具体的创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迎接它的就必定是一路鲜花与掌声。真实情况常常恰好相反,而且越是颠覆性的原始创新,越会备受挫折与打击。如果我们揭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成功后被披上的华丽外衣,看到的大都是累累伤疤。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伤痕累累的。
高速铁路这个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诞生在欧洲,开花在日本,结果在中国。高速铁路(新干线)能够在二战后最终开花于日本,起关键作用的是“骗子”十河信二。
1954年与1955年,“日本国铁”连续出现两次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十河信二于1955年5月14日临危受命,出任日本国铁总裁。当时已经71岁高龄的他上任不久就开始策划建设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由于战后日本损失惨重,财力十分有限,而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加之铁路在发达国家那时也已经不是什么“朝阳产业”,所以该计划成为了日本社会公开争论的一个议题。为了在重重阻力与反对中达到建设新干线的目的,十河信二采用了包括压低预算等一系列蒙骗技巧,终于使东海道新干线预算案在1959年3月30日得以在日本国会通过。但工程进行到一半,资金便告罄。此事遭媒体披露,成为了一桩丑闻。十河信二在1963年5月19日第二个任期届满后不再被聘用。其继任者本是新干线的反对派,但是现在生米已经做成半熟的饭了,他只能勉为其难接过这只烫手的山芋,继续推进这个工程。好在新干线核心部分已经基本完成。
图1-4 十河信二与日本新干线开通剪彩仪式
1964年10月1日,距离当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9天时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剪彩仪式在东京至大阪新干线东京站9号站台举行。早上6点整,在万众欢腾中,“光1号”“光2号”列车分别从东京与大阪出发。全程515公里,历时4小时,最高时速200公里。至此,日本的高速铁路走过了30年,终于修成正果。但是已经79岁高龄、让日本高铁最终梦想成真的十河信二却没有被邀请出席剪彩仪式,新干线开通时整个工程花费是他当初报给国会的预算的两倍。这段历史详见《高铁风云录》第二章与第三章,高铁见闻著。
中国的高铁事业,也充满险峰恶浪。当年一位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高铁是面子工程,都是大幅亏损,中国一条高铁都不应该建。有人在网上发帖说:“高铁尽量不要坐,高铁服务员最近又扩招了,因为上一批集体辞职了,因为高铁辐射严重,乘务员不是不孕就是流产……”在很多网络“大V”的煽动与攻击带动下,网络上曾经掀起了巨大的反对高铁的浪潮,支持高铁的人受到疯狂的网络围攻。然后中国高铁进入了一个降速期。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天,高铁在中华大地上结出硕果,成为了对国家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高铁在日本与中国走过的惊心动魄的历程,是系统化颠覆式创新几乎无法回避的。没有对未来毫不动摇的信心,没有百折不挠的顽强坚持,而去谈创新,特别是颠覆性的原始创新,多少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