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名词重叠
关于名词重叠式,语法界早期的观点认为名词重叠式主要适用于儿童语和少数带量词性质的名词,一般名词是不能重叠的。黄伯荣、廖序东(1991)也认为只有少数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可以按AA式重叠,例如“家家、队队”等表示“遍指”义。在后来的研究中,名词重叠式仍主要存在于某些量化名词、儿童语及民歌中,但也有些增补和细化,例如,量词性名词表示“每一”的意思之外还有“众多”“泛指”之义;部分名词对举时也可以重叠,例如“山山水水”。华玉明(1996)等提出某些表示名称的(例如“眷恋”)和个别表示时间的(例如“时刻”)双音节名词也可以重叠,重叠的形式是AABB,重叠后泛指同类事物。他还指出名词重叠有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功能。付欣晴(2016)提出重叠在方言中起的作用是“名词化”而非“名物化”,重叠后的语言单位不仅在词汇意义层面上具有了指称作用,在句法层面上也和普通名词一样在句中充当主宾语,不能作谓语,无论词汇层面还是句法层面它们都具有了一般名词的基本特征。不可否认名词重叠式的数量如此庞大,是“无法打入例外的”。[7]尤其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繁多,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主要对象。
3.2.1 重叠形式
辉县方言名词重叠有AA式、A儿A儿式、AAB式、AB儿B儿式、AABB式和ABCC式六种。
①AA式
辉县方言中能重叠的单音节名词多为表示物体或事物名称的词,重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单纯重叠和儿化重叠。AA式是指单音节名词的重叠式,只有事物名词和少数时间词可以进入此种形式。例如:
(1)车车 兜兜 碗碗 裤裤 狗狗 灯灯 脚脚 手手 饭饭 肉肉 屁屁
(2)大大 公公 亲亲
(3)天天 年年 晌晌 月月 家家 门门
例(1)中的重叠词表示事物的名词,主要用于幼儿语言。这种重叠有的是由原本固定的词拆开后,将其中的一个语素重叠使用,例如“汽车”在儿语中可以说成“车车”。
例(2)是亲属称谓词。朱德熙曾指出,普通话“重叠式名词主要是亲属称谓”[8]。而在辉县方言中,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却不用重叠形式,如“爷爷、奶奶、妈妈、哥哥”在辉县方言中只能说成“爷、奶、妈、哥”。个别亲属称谓名词除外,如“大大伯母” “亲亲亲戚”必须重叠,而有的只能用于背称,如“公公丈夫的父亲”。
例(3)中的重叠式的基式是带有量词性的名词。这种情况在辉县方言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致性,与普通话相同,此不赘言。
②A儿A儿式
儿化重叠式在辉县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广泛应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量词等词性中,这是因为辉县方言中儿化的使用特别广泛。单音节名词表小称时都用“A儿A儿”重叠式,这类重叠式属于儿化重叠,付欣晴(2013)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郜晋亮(2011)《晋城方言重叠式研究》、刘佳佳(2008)《孟州方言重叠式研究》、高先(2010)《胶南方言语法探析》、高海珊(2008)《丰县方言语法研究》、陈淑静(1998)《平谷方言研究》中也有此用法。但是与辉县方言用法比较一致的见于辛永芬(2006)《浚县方言语法研究》,指出位于豫北晋语区和中原官话区交界地带的浚县,与普通话不同的是,基式为“A”的名词,其重叠式为“A儿A儿”式。这一形式与辉县方言相同,但是辉县方言中“A儿≠A”,因为有些单音节名词儿化后意义会随着发生改变(例如:面→面儿),并且只有儿化后的意义才能重叠;有些单音节词在辉县方言中儿化前后的词性会发生改变,例如“花、钩”在辉县方言中是动词,只有加上“儿”之后才是名词;再加上,很多单音节名词不加“儿”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例如“包、窝、节、欛”等。所以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基式为“A儿”,而不是“A”。以下是“A儿A儿”在辉县方言中的具体表现:
A.儿童用语
嘴儿嘴儿→小嘴儿嘴儿 眼儿眼儿→小眼儿眼儿
鼻儿鼻儿→小鼻儿鼻儿牙儿 牙儿→小牙儿牙儿
脸儿脸儿→小脸儿脸儿手儿 手儿→小手儿手儿
腿儿腿儿→小腿儿腿儿脚儿 脚儿→小脚儿脚儿
这类词专门用于大人对小孩儿的面称,表示小称,带有喜爱的感情。另外这类词前面还可加“小”来修饰,加强喜爱的程度,但只限于指称以上提到的部位。
B.事物名称
面儿面儿 包儿包儿 窝儿窝儿 毛儿毛儿 钩儿钩儿 条儿条儿 节儿节儿
水儿水儿 棍儿棍儿 台儿台儿 本儿本儿 芽儿芽儿 泡儿泡儿 球儿球儿
沫儿沫儿 家儿家儿 瓶儿瓶儿 格儿格儿 圈儿圈儿 穗儿穗儿 牌儿牌儿
花儿花儿 丝儿丝儿 道儿道儿 孔儿孔儿 缝儿缝儿 欛儿欛儿 叉儿叉儿
在辉县方言中,这类重叠式的使用频率很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用A儿A儿式来指称,“A”一般不单说,只有“A”后加“儿”构成“A儿”才可以说。但是,有极少数的“A儿A儿”式中,“A儿”也是能单说的。这种重叠普通话中很少见到,基式“A儿”中有些看似量词,例如“条、节、圈、道”,实际上它们是以名词的性质重叠的,基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形状概念,重叠之后语义特征中包含有“A状”的意思,表示事物在花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
C.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重叠儿化后,一般加一个虚词词尾“迄”,相当于“最”。例如:
角儿角儿迄 头儿头儿迄 根儿根儿迄 边儿边儿迄 底儿底儿迄
辉县方言中还有两个方位名词的合音词是这样的重叠式,例如:
□[tyŋ53](“顶上”的合音)——□□[tyŋ53tyŋ51]迄最顶端
□[tia31](“底下”的合音)——□□[tia31tia41]迄最底部
这种重叠形式表示方位的最高级,其他方言地区也有类似的用法,如湖北吉首方言中“底底脚”表最下边之意,河南南阳方言中“底底下”表最下边之意,苏州方言中有“边边浪”表示最边上。
在“AA”式和“A儿A儿”式的关系上,我们发现,在辉县方言中没有一个“A儿A儿”式的基式是“AA”式;“AA”式也不可能生成“A儿A儿”式,只是“AA”式重叠的为数不多。
③AAB式
此式基式是“AB”,为偏正式名词性词组。AAB名词重叠式有多重构成方式,具体例如下:
(1)分分钱儿、毛毛钱儿、濛濛雨儿
(2)金金纸、涩涩秧、囔囔鼻
(3)咩儿咩儿羊、格儿格儿布、格儿格儿纸、花儿花儿裤、尖儿尖儿鞋、豁儿豁儿嘴、钩儿钩儿秤、奶儿奶儿庙
以上例(1)、(2)是由“AA+B”构成,B有时需要儿化,AA用来修饰限制B,个别AB也可以单用。其中例(1)、(2)中AA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区别词),例(3)中“A儿A儿”部分必须儿化才能成词,儿化后为名词。
如上所述,AAB式都为名词,且有两种不同的构成方式,其中第二种方式所形成的重叠式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形成的这两种重叠式“AAB儿”式和“A儿A儿B”式不受“AAB”的限制,都属于独立的形式。这是因为,这两式中的“儿”在辉县方言中去掉后都不能使用,但在此我们为了便于归类,暂且都将其归入“AAB”式,不再另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上述例(3)“AAB”式中的“AA”用来指事物的形状大小或者类属时,AAB式也可以说成BAA式,反之亦然。例如:
(1)面儿面儿药 包儿包儿烟 瓶儿瓶儿醋
(2)药面儿面儿 烟包儿包儿 醋瓶儿瓶儿
上例(1)、(2)中对应的重叠形式虽然语义基本相同,但侧重点却不同。侧重形状、大小时,一般用“面儿面儿B”,侧重类别时,一般用“B面儿面儿”。当AAB的AA兼具名词与量词时,二者的意义便不同。例如,“包儿包儿醋”指用袋子装的一包包的醋,“醋包儿包儿”指装醋的袋子。“瓶儿瓶儿B”和“B瓶儿瓶儿”可以依此类推。
④AB儿B儿式
AB儿B儿式的构成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1)薄片儿片儿 细条儿条儿 窄缕儿缕儿小瓶儿瓶儿 红绳儿绳儿 方框儿框儿
“AB儿B儿”是一个整体,“AB儿”是名词,A为区别词,“B儿”是名词性语素,在口语中可以单说,其内部层次属偏正结构,“AB儿B儿”的基式不完全是“AB儿”。例如,上例中的“窄缕儿”是“窄缕儿缕儿”的基式,但“白面儿(海洛因)”“白面(小麦磨成的面粉)”都不是“白面儿面儿(白色的粉剂或粉末儿)”的基式。
(2)纸条儿条儿 土沫儿沫儿 水泡儿泡儿 圆圈儿圈儿
树苗儿苗儿 麦穗儿穗儿 笔尖儿尖儿 油点儿点儿
汗珠儿珠儿 泥汤儿汤儿 脚印儿印儿 山沟儿沟儿
月牙儿牙儿 油蛋儿蛋儿 石墩儿墩儿 布条儿条儿
在辉县方言中“AB”只有儿化后才能使用,所以例(1)、(2)的基式都是“AB儿”,这里的单音节词通过儿化或加表小义的修饰词来表小称,如“小瓶儿瓶儿”“细条儿条儿”中的“小”“细”。我们在区分上述两小类重叠形式A+B儿B儿和AB儿+B儿时,首先要看两者中词的结合紧密程度,如:“面儿面儿”指“粉末状的东西”,所以“白面儿面儿”即白色的粉末;“纸条儿条儿”指细小窄长的纸片儿。
辉县方言中BB一般都儿化,晋语则不儿化,例如陕西神木的“媳妇妇、指头头、毛褂褂”(邢向东,2002),山西祁县的“面盆盆、锅盖盖、树苗苗”(温春燕,2005),河北灵寿的“布袋袋、豆角角、酒壶壶”(刘玮,2008)等。
山西晋语的一些方言(太原、岚县、大同、平遥、洪洞、汾阳、左云)[9]和晋南及周边的中原官话(例如万荣),陕西的西安、宝鸡,河南的南阳及甘肃的兰州等方言都有类似的ABB重叠式用法[10]。
晌午——晌午午儿
⑤AABB式
在辉县方言中,这一重叠式数量相对不多,根据构成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例如:
(1)男男女女 祖祖辈辈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里里外外 铺铺衬衬床上的东西
家家户儿户儿 瓜瓜果儿果儿 豁豁牙儿牙儿器具边沿的豁口
(2)坑坑洼洼 花花草草 汤汤水水
条条框框 婆婆妈妈 风风火火
旮旮旯儿旯儿 黑黑拉儿拉儿 边边沿儿沿儿
上述两组AABB重叠式例中,(1)组是由基式AB重叠而成,例如“家户——家家户户”;(2)组是由AA和BB两个重叠式构成,AA、BB都可以单用,有的需儿化后使用。无论是AA+BB构成AABB(“坑坑+洼洼——坑坑洼洼”),还是AB+AB构成AABB(“旮旯+旮旯——旮旮旯儿旯儿”),只是语法意义有所增加,词性和词汇意义均不变,属于构形重叠。
⑥ABC儿C儿式
红薯片儿片儿 萝卜丝儿丝儿 玻璃渣儿渣儿 眼睛珠儿珠儿
此种重叠式的基式“ABC”为三音节名词,例如“红薯片儿片儿、眼睛珠儿珠儿”的“红薯片儿、眼睛珠儿”。其中名词重叠“C儿C儿”用来表示形态。AB和“C儿C儿”均可单独使用,AB只是对C儿C儿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属于构形重叠。ABC儿C儿式含有一种可爱的附加色彩。
3.2.2 语法意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辉县方言名词重叠式有AA、A儿A儿、AAB、AB儿B儿、AABB和ABCC六种形式。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六种名词重叠式的语义特征进行讨论。
晋语中名词重叠式最主要的表义特点是“小”,辉县方言的名词性重叠式不仅可以表示“小”,还可表示其他语义。
①表示小称
辉县方言名词重叠式中属构形的重叠式绝大多数都具有这一形态意义。单纯重叠式“AA”和儿化重叠式“A儿A儿”常用来表示物体是比较小或少的,例如“车车、碗碗、手手”和“嘴儿嘴儿、面儿面儿”等,它们相对于其基式而言,都有同类而较小的意味。但是,也有的词本身就有“小”的意思此外,例如AB儿B儿式例中的“薄片儿片儿、纸条儿条儿”和ABC儿C儿式例中的“红薯片儿片儿、眼睛珠儿珠儿”,它们的基式本身就是指细而小的事物。这些词语有儿化音,有轻读,表示量的减小。华玉明(2002)《汉语重叠研究》一文中也曾提及此语法意义。
辉县方言中名词重叠式“AA”可儿化也可不儿化,但意义有别。辉县方言只有重叠与儿化同时作用时,即只有重叠儿化式才有表示小称的作用。王春玲(2011)也指出四川西充方言中名词的儿化重叠式比单纯重叠式多了一种语法意义——表示小称。
②表示强调义
辉县方言中指“小”的名词重叠式很多用来表示强调意义:
A.强调位置的极端性,这主要表现在辉县方言中一些表示方所部位的名词重叠式——A儿A儿式,常常与“起”搭配使用,例如“边儿边儿起、顶儿顶儿起、头儿头儿起”等,其重叠形式表示所处位置的极端性,例如“床边儿边儿起”强调了在床的“最”边缘,“房顶儿顶儿起”强调在房子“最”高处。
B.强调物体的形象性,这主要表现在AB儿B儿式中的(1)类词,例如:“薄片儿片儿”“细条儿条儿”“白面儿面儿”和ABCC中的“红薯片儿片儿”“萝卜丝儿丝儿”。
C.强调物体的细微性,这主要表现在AB儿B儿式中的(2)类词,例如:“纸条儿条儿”“土沫儿沫儿”“水泡儿泡儿”和ABCC中的“玻璃渣儿渣儿”“眼睛珠儿珠儿”。
③表示遍指和专指
AA式和AABB式用来表示遍指,它们都有表示“每一”“逐一”的意思,例如“天天”表示“每一天”,“家家户户”表示“每一家每一户”。
用来表示专指的名词重叠式一是用于特定的对象,这主要表现在A儿A儿中的儿童用语,常含有“喜爱”的意思,这类词的数量有限,主要用于少数人体器官,例如“鼻儿鼻儿、脸儿脸儿、脚儿脚儿”。二是重叠式的词是一个凝固的词或机构,表达特定的意义,不能拆开使用。这主要表现在AA式中的亲属称谓,例如“公公、亲亲亲戚”。还有就是AAB式中的“金金纸、涩涩秧、囔囔鼻”都是用来专指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
④表示多量
李宇明曾指出:“物量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有加大(空间的拓展)和减小(空间的收缩)两个维度,但是由词语重叠所表达的物量变化没有加大的,只有减小的。”[11]但是在辉县方言中还有表示“多量”的。其中含有“每一”的AA式和AABB式还具有夸张的意味,用来表示多量,含有“所有”“重复”“多数”的意思。例如“晌”是指“一日中上顿饭到下顿饭的这个时间段”,重叠后“晌晌”是指“一天又一天的晌午”,又如“祖辈”是指“祖先、祖宗”,重叠后“祖祖辈辈”是指一代又一代先人,还有“花花草草”指各种各样的花草,它们都具有“多量”的意义。
⑤表示色彩义
A儿A儿式、AB儿B儿式名词常含有亲昵、委婉、喜爱的感情色彩,重叠后表达的意义更为细微、精小。例如“面儿面儿、水儿水儿、泡儿泡儿”。又如“脚印儿印儿”“红薯片儿片儿”。
AA式中也存在很多针对儿童用语的名词重叠,它们不包含“每一”的义项,修辞作用明显,表示喜欢、亲切和细小的色彩。例如“手手”“饭饭”“狗狗”等,它们跟单音节名词“手”“饭”“狗”相比,虽然意义相同,但是读起来明显增加了亲切、细小的感情色彩。
名词重叠式除了具有感情色彩义,有的还兼有形象色彩义,重在表现物体的外部形态。这种重叠式的名词既具有名词的形象意义,又具备形容词形象、生动的特点,表现力极强。例如:“今个做叻饭跟水儿水儿样似,照人儿。”这里的“水儿水儿”形容粥很稀,跟水一样,都能当镜子照人了,这种表达相对比“今天的粥煮得很稀”来说,更具形象性。
⑥表示描述
乔全生(2000)认为,在晋方言中,名词ABB式或AAB式重叠式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凝固性,表义上也有专门固定的意义,不能随意拆开。这类重叠式本身具有描写、修饰、补充意义。“这类词,从每一个音节或语素意义上看,都是选取某一个或某一部分语义区别特征,中心词是类属词,修饰、补充成分表示的是相关、相似、相同等语义特征。”[12]
辉县方言中AAB式,例如“濛濛雨、涩涩秧、温温水”和AB儿B儿式,例如“窄缕儿缕儿、月牙儿牙儿、圆圈儿圈儿”等都是这样的词语。由此看来,AAB式名词前名的“AA”是对核心词“B”的修饰、描写、补充等,它具有一些形容词的功能,但又不能以形容词对待,因为“AA”成分不能单说,只有与后面的核心词在一起才能表达出自身的意义。ABB式名词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描写和补充上,修饰的特征则相对不十分明显。
3.2.3 语法功能
总体来看,名词重叠式仍具备名词的语义特征和所有语法功能。
①作主语和宾语。辉县方言中所有的名词重叠式都具有此功能。例如:
(1)饭饭吃完了?
(2)俺家今个来了可多亲亲亲戚。
(3)娃娃叻小脸儿脸儿长叻真七乖。
(4)我叻作业本上净都是叉儿叉儿。
(5)谮大会儿现在叻毛毛钱儿都没有人要。
(6)你可算穿上给你买叻花儿花儿裤了,我还以为你相不中叻。
(7)药铺儿叻人还给我开叻些儿面儿面儿药。
(8)往后上课不能互相传纸条儿条儿!
(9)前几年一到下雨天,这路上哪都是坑坑洼洼叻。
(10)这两天家家户户都把那新对联儿贴好了。
(11)这地上叻玻璃渣儿渣儿都是谁弄唻?
②作定语
在辉县方言中,重叠后的名词一般不能修饰其他名词。在辉县方言中,AAB式、ABCC式不能作定语,只有AA式、A儿A儿式、AB儿B儿式、AABB式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
AA式中的亲属称谓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必须具有领属关系。例如:
(12)你穿叻是俺大大叻衣裳吧。
(13)走,去她亲亲亲戚叻猪场看看。
A儿A儿式中,只有表示事物名称的重叠式可以作定语。例如:
(14)我咋恁不待见你穿叻道儿道儿裤叻。
(15)那一种面儿面儿叻药真难喝啊!
AB儿B儿式中的(1)类词可以作定语。例如:
(16)这些儿窄缕儿缕儿布能当麻包绳儿用。
(17)你去小铺儿买点儿挪小瓶儿瓶儿醋。
AABB式中重叠的名词常用来对所修饰事物进行描写或补充。例如:
(18)你把屋□[liou53]H“里头”的合音那旮旮旯儿旯儿叻圪渣垃圾都收拾干净昂!
(19)家家户儿户儿叻灯笼都挂□[ʨhiəʔ31]“起来”的合音了嚄!
③作状语
时间名词AA式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20)你天天睡到那晌午才起,要懒死了昂!
(21)年年过年儿都热闹叻很!
④作谓语
辉县方言中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只有AABB式,但是数量十分有限。例如:
(22)他□[tsuo21]这个人弄动啥老是婆婆妈妈叻,你并搭理他恁些家。
(23)下雨天这路哪都不好走,坑坑洼洼叻。
辉县方言中的名词重叠式不能用来作补语,AA式、A儿A儿式、AB儿B儿式、AABB式中的个别情况可以作定语,少量的AA式、AABB式甚至可以分别作状语、谓语。
表3 辉县方言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