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古诗词里的博物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它们见证了历史,并因诗词而熠熠生辉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文明的瑰宝,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明。

古诗词不仅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记录和表达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还或写实、或写意地传递着历史上诗人生活地域的自然、人文景观信息,处处山花海树,座座宫阙楼台,不仅见证了千年的历史,还因为文学的加持而熠熠生辉。在注重文化传承的今日,了解和认识这些地理名胜,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古诗词,还能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

那么,古诗词中的这些景、物,在今天的什么地方?目前是什么样子?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的潘剑彬、马全宝两位副教授带领多位来自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同完成了中华书局委托的《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一书。该书结合诗词赏析,选取诗词中出现的、对于深入理解诗词要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胜,从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历史变迁及自然风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这些古诗词中的地理名胜,今天有的成了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有的成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例如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长相思》中提及的“榆关”,即今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口,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让大家了解这些信息,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对于为全人类守护这些自然及人文景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两位青年教师及其学生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能够挤出时间开展上述有意义的工作难能可贵,但因为时间仓促、专业所限等问题,在信息收集确认及辨析等方面难免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万望读者发现后及时与编著者联系,我们将在后续版本中补充完善。

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