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了两次小学的女生
马阿西也还不想嫁人。她用尽了所有力气抗拒15岁那年父亲为她定下的亲事。她很困惑:像她一样的村里女孩难道真的不能有另一种活法吗?
马阿西也从小在甘肃省东乡县长大。这里山峦起伏,属于北纬36°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有限,林木并不茂盛。平均海拔2610米的东乡县,那六道山梁夹着六条山沟,以县城为中心呈伞状延伸开来。都市生活和现代思想被阻隔在县城外头,在偏远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思想还很严重。东乡县早就实施了9年制义务教育,并为贫困家庭子女求学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但很多家长还是不想让女孩上学。
“女孩学那么多知识有啥用?祖祖辈辈的女人们没上学,不一样生娃持家?”
“女孩学再多,到最后还是要嫁到别人家,不如早点辍学帮家里多干点活。”
“上学虽然不花钱,可是不上学,那就能帮家里赚钱了。”
……
2014年,12岁的马阿西也小学毕业了。就在她开始期待初中生活的时候,爸爸让她别去读书了。马阿西也年老的奶奶不能给她支持,亲生的妈妈也无法给她庇护,因为妈妈在她3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爸爸希望她辍学,在家里照顾继母生下的两个弟弟。
马阿西也想读书,她在班里几乎一直都是第一名。书里的内容让她看到了山沟沟之外的世界,如果有可能,她想出去看一看。12岁的她看到周围姐妹们的经历,知道如果自己不读书了,照顾弟弟几年后便很快要嫁人。从一个山沟嫁到另一个山沟,一辈子的脚印几乎都嵌在东乡的大山里。
12岁的她没有胆量,更没有能力反抗父亲的决定。或许一切都是命,她注定走不出这一座座大山。
马阿西也没想到,就在她以为求学之路就此中止的时候,县里基层干部的到来,使一切峰回路转。
原来,近些年随着东乡县政府“控辍保学”政策的实施,为了保证孩子们顺利上学,基层干部和教师们专门成立了“控辍保学”排查小组。一户户走访有辍学孩子的家庭,三番两次登门劝说,直到说服家长让孩子重返校园。有些家长实在执拗,东乡县政府还以巡回开庭的形式审理了几起辍学案,起诉不让孩子上学的家长,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
政府的举措十分有效。“控辍保学”排查小组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把孩子“赶”去了学校,马阿西也暂时能够继续上学。她背着破旧的书包来到东乡六中,虽然略有惊险,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成了一名初一学生。
然而,在初中的教室里刚读了1个月书,还没来得及认识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马阿西也就被父亲强制带回家了。
辍学的日子里,她每天在家里照顾两个弟弟,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一切做得有模有样,俨然是这个家的小女主人。她不能给自己的命运做主,只能在灶台柴火冒出的黑烟里怀念学校,怀念像烟一样黑的碳素笔在纸上写字时发出的“唰唰唰”声音。看着在院子里玩闹的两个弟弟,她知道学校离她越来越远了。
没想到,命运再次眷顾了她。
负责“控辍保学”的基层干部听说马阿西也辍学了,再次上门做工作,在软磨硬泡之下,马阿西也的爸爸终于同意让女儿重返校园。不过,她只能在家附近的小学读四年级。马阿西也清楚爸爸的想法,从四年级读到六年级,再次小学毕业后她就过了政府“控辍保学”的年龄,“就可以嫁人了”。爸爸在她15岁那年定下一门亲事,可她并不知道父亲挑的女婿、她未来的丈夫长什么样子。
马阿西也成了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坐在一众同学间略显尴尬,但这不影响她每天风雨无阻地去学校。这种尴尬总比在家待嫁强。
随着马阿西也的个子一天天长高,毕业的日子一点点近了。转眼3年过去了,她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头发乌黑锃亮,干净的笑容里流露出一丝腼腆羞涩。
2019年夏天,马阿西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小学毕业。毕业的那天,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该来的终归来了。她不止一次向父亲表达过不想那么早嫁人的想法,虽然刚走出校门的姑娘马上成为新娘这种事在东乡县很常见。
为了上学,她挣扎了太多次。她哭过,闹过,反抗过,也沉默过,可结局都一样,老实腼腆的她从来拗不过家里。就在她以为这次真的要彻底离开学校、成为新娘的时候,“控辍保学”的基层干部再次上门,费了好一番唇舌,终于再次说服马阿西也的爸爸,让女儿继续读书。
马阿西也欢天喜地地来到初中报名,久违了,东乡六中!
现实再次偏离了她的预想。她的年纪太大了,学校没有接收马阿西也的报名申请,不过给了她一个更切实可行的建议:去职校报到。
东乡县的职校专门为像马阿西也一样的青少年设置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先读一学期的基础课程,然后再转去兰州的东方技工学校接受两年职业教育,其中一年学习专业知识,一年去相关单位带薪实习。
让马阿西也更开心的是,职校不收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还免费提供被褥、校服,甚至还有饭盆和牙杯!当然,所谓的校服,其实是很多城里学生军训时嫌弃的迷彩服,但马阿西也却格外珍惜。有了校服,她这3年就不用为买衣服的钱发愁了。
现在,她不仅可以和差不多年纪的姐妹们一起住在宽敞明亮的宿舍里,还能每天坐在教室里,重新拿起课本,通过一本书链接起她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想象。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读书的意义也不同。
在马阿西也这里,读书是她的武器,她希望凭着读书这把武器,为自己蹚出一条嫁人之外的路,保护自己在贫困命运里对未来的那一点点小小的希望。
马阿西也在职校的宿舍里
职校的老师对马阿西也们格外关照,只在一件事上十分严格,丝毫不留情面,那就是不许请假。在这个听来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是老师们的用心良苦。之前有不少家长来替学生请假,打着请假的幌子把孩子“拐骗”回家,之后就顺势让她们辍学,要么出去打工,要么留在家里操持家务,要么嫁人结婚。
说起马阿西也,班主任的语气里充满遗憾和心疼:“我们都说她可惜了,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可都是第一名。”马阿西也上课的时候格外专注,不舍得错过老师讲的每一点知识,在她心里,今天学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她面对未来的筹码。她不知道究竟学多少才算够,只知道越多越好。
曾经的第一名因为没有上过初中,为跟不上进度发起了愁。马阿西也没学过英语,职校的每堂英语课她都特别吃力。后来,姑姑接她去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把表姐换下来的手机给了她,马阿西也从此有了自学的工具。从26个英文字母学起,她在网上搜索免费的英语教学视频,跟着视频里的内容一点点学,虽然有些内容听得云里雾里,但她格外认真,听不懂的就一遍遍回放,记不住的就一遍遍抄写背诵……
学校的空气似乎要比家里的空气更清新鲜爽。下课的时候,马阿西也有时会和同学来到教学楼下面的水泥院子里散散步,聊着女孩之间的悄悄话。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把被褥抱出来,架在两棵树之间的晾衣线上,让被子和她一起晒晒太阳。食堂里的餐食也很好,有青菜,也有肉。学校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8月的一天,老师把所有女同学都叫到了一起,说县妇联来宣讲了,让大家都去听一听。
马阿西也和同学们一起早早地坐到了宣讲教室里,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们,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支付宝公益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加油木兰”在东乡县落地了,这意味着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女孩都能免费获得一份教育健康保险。只要大家就读高中、中专或职高,就能获得每学期500元钱的教育金。如果有人不幸患上癌症,还可一次性获得20000元的健康金。
对于向来健康的马阿西也来说,相比20000元的健康金,还是每学期500元的教育金更让她心动。听完宣讲后,她马上提交了申请,还帮班上好几个没有手机的贫困女生申请了教育金。
“加油木兰”项目的500元钱下来之后,马阿西也再也没有收到过父亲给她的生活费。此前,父亲虽然不支持她上学,但是在“控辍保学”基层干部的要求下还是几次妥协,满足了女儿上学的心愿。马阿西也来到职校后,父亲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每个月还是会给她一点生活费。
现在有了这500元钱,马阿西也不用再花父亲给的生活费了,这对她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她迈出经济独立之路的小小一步。这一步很小,因为这笔钱毕竟还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是靠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赠的。但是这一步也很大,职校免费的教育再加上这500元钱,让她可以不用花家里的一分钱就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
辍学的不安曾经一度深深纠缠着她,现在,她不用花家里的钱了,这份不安也就越来越淡。相比“控辍保学”基层干部的不懈努力,相比职校在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为马阿西也们提供的免费教育和吃住,这500元钱的确有限,但是它带来的安全感实实在在。如今,马阿西也可以拿着自己的钱,而不是爸爸的钱去给手机充话费,还可以再买几本书、几支笔了。
500元钱的安全感,很轻,也很重。因为它不仅落在一个马阿西也成长的道路上,还落在千千万万个马阿西也奔向未来的路上。截至2020年底,“加油木兰”项目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女性提供了238.8万人次教育及健康保障。
生命是否可以有另一种模样?“加油木兰”不能给女孩们一片全新的天地,但可以在她们努力奔向新天地的路上点亮一盏灯,那灯光摇曳处,正是希望燃起的地方。
马阿西也计划着再过1年她就能去带薪实习了,她将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等实习结束,她从职校毕业,顺利的话就能成为一名学前教育老师。到那时候,她就能真正地自食其力了,爸爸再也没法逼着她嫁人了。她越来越坚信,像她一样的村里女孩,也能有另一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