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投资评论(2019年第2期/总第10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点与措施

认识到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的不足,我国提出了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发展方案。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金融业对外开放需要遵守的三条原则,即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共同推进,对外开放与风险防范并进。[14]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认为,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要坚持“多样”和“多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5]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6]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金融对外开放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点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对外开放,是在改革中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因此需要坚持点面结合,注重次序,讲究改革和开放并举,做好金融风险防范。

1.金融对外开放要点面结合、讲究次序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诉求之一,不是简单复制某一国的模式,放弃自身的利益和体系,而是通过与国际市场相对接,实现互联互通。[17]无论在任何国家,金融开放的目的都是促进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并有效控制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金融对外开放要讲究次序,以改革助开放。先要健全和完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考虑跨境资本流动开放,放开金融市场的同时,建立长效的风险缓释机制,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18]但汇率的改革过程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有学者以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汇率市场化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波动日益频繁。汇率的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FDI的流入,引发通货膨胀等,故而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循序渐进。[19]

2.金融对外开放要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

坚持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根本。对外开放是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阔的领域上,贯彻和践行市场化原则。首先,实行金融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和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将深化和发展我国直接金融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弹性,提升资本要素配置的效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更有助于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持[20],更好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对外开放,将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弥补投资和储蓄的缺口,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实体经济。[21]对外开放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国外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认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发现差距、奋起直追。有效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改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金融行业结构,为金融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3.金融对外开放要注重风险

无论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防范系统性风险都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从本质上看,金融对外开放要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造血的本源,防止经济脱实向虚,过度创新在行业内空转,累积系统性风险,最终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方式上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坚持“三去一降一补”,改善金融产品的供给结构,即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更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22],防范金融风险,做到风险可控。同时,扩大开放,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将使我国金融业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增加,需要提前做好应对,防患于未然。[23]从动力上看,只有预防风险、化解风险,循序渐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有持续性,对外开放才会有长久的动力。要从维护我国金融稳定安全这个核心利益出发,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不动摇,理顺金融市场价格体系,坚持审慎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放弃采取必要的管制手段,立足长远地进行改革。[24]

(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

对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举措,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国际贸易的货币结算领域,我国可以更多地推广人民币国际结算,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职能的深化。其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基础性的制度与机制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体系、数据标准与国际接轨。作为跨境资本的重要指示器,汇率政策应该成为一层安全垫,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保驾护航。[25]要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塑造理性、可预期、尊重市场的“主权”形象。[26]最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离不开我国经济总量的支持,经济发展质量越高,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越小。[27]这反过来又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使金融也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丰富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扩大对外合作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开放我国资本项目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当前我国资本项目下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仍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应该稳步扩大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鼓励和支持熊猫债券的发行,扩大熊猫债券的发行主体和范围。其次,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实行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沪伦通也正式开业,下一步国内交易所应扩大与其他全球知名交易所的合作,推进双向开放,加快推进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再次,逐步放开和取消资本项目下的投资额度限制,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发和培育新型资本市场工具,提高外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丰富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需要把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学习外资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改变我国金融投资者短期投资、投机现象严重的局面,让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枢纽作用,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质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28]

3.提高金融各领域的开放力度,主动融入国际化经营

金融业开放需要新的改革,对此IMF前副总裁朱民建议:一是要市场准入;二是要金融业务全面放宽;三是要信用清算、评级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业开放,增强市场透明度和竞争的公平性。[29]市场准入方面,要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金融领域,改善资金配置渠道单一的问题。放宽金融业务方面,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包括放宽外资投资和设立的条件,扩大外资经营空间,优化对外资机构的监管规则。[30]证券业方面,2018年证监会先后出台《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合资券商业务不断放开。2019年6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宣布证券业对外开放的9条新举措,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提升投资运作便利性。除此之外,下一步还要全面推动H股全流通改革,扩大期货市场的开放和特定金融品种的范围。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推动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业务结构,防控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连接作用,支持企业海外并购,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大金融供给,助推国家产业经营。[31]对于信用清算、评级征信等机构,上海自贸区已将银行开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外资信用评级金融服务纳入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范围,欢迎有特色的、有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

4.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制度与国际接轨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的一个原因是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事实上增加了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的障碍,制约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和便利性,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打破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体系和统一的行业监管法律。[32]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存在行政干预过多、交易规则过于复杂的情况,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将能够用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交还给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交易制度。[33]此外,绿色金融是当前全球政策积极推动的新领域,国外金融机构已经较早地适应了国际规则并积累了可持续经营的模式和经验,国内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探索,这对于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至关重要。[34]如此,金融对外开放的力度、质量和透明度才能实质提升。

5.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要以长期的眼光,未雨绸缪,有预见性地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一是构建跨境资本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宏观上统筹促进贸易便利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升外汇管理能力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微观上完善功能监管和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手段,规则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实现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的监管。[35][36]二是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对于外资投资流入实行统一账户监管,对外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测体系,建立事先申报和总量管控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三是加强对外资的积极引导,鼓励外资服务实体经济,外资证券机构与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参与居民财富管理,研究针对外资投机行为的税收抑制机制,审慎开放容易滋生投机行为的金融领域,提前做好防控预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