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

作为历史专业本科生,除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外,应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专业课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专业教师,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历史专业毕业生大多去各地担任中学教师,目前中学正在试行推行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也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而不应固守几十年的培养模式不改变,否则,中学教育都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模式,大学教育反而落伍了。

大学历史课堂应该是教师导读课程。专业课教师应综合运用讨论法等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读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在引导学生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只讲提纲,列出阅读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问题,然后讨论学习,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应适当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此类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体现出来,学生是通过阅读而思考,由思考而掌握的知识更扎实、牢固,此类课堂注重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而非学生识记能力。同时,优化考核方式,按照学生的上课表现和读书笔记情况作为学生的成绩考核。

增设有关阅读的选修课,培养历史专业学生的“历史感”。要开列历史专业学生必读书目清单,内容涉及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原创性经典,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思想大师对话,充分发挥教师引领课堂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桥梁作用。朱定秀先生也提出“增设一些理论方法的研究课程,如原著导读、经典选读等”朱定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的经典阅读》,《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课外阅读是培养高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历史感”的必要途径和手段。所谓历史感,就是在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积累的基础上,适应人文科学发展规律要求的对历史大局及细枝末节的自我感知力与洞察力,对高等学校本科历史专业学生而言,历史感是必须而重要的。朱季康:《“历史感”与本科历史学专业教育》,《高教论坛》2009年第9期。可见,历史感是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悟出来的,而不是上课听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自我能动,多看勤思。因此,历史专业课教师要把握好角色,充分发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经典的积极作用。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给学生如何有效读书,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此外,教师个人知识水平要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追求卓越和追求真知。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教师自己注意收集电子书,方便学生阅读,与时俱进,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同时,利用博客、QQ聊天和QQ空间、E-Mail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阅读、评论,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在课程的考核上,专业教师要多用功。考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就平时成绩而言,注重学生上课的发言积极性和质量,平时学生所交的论文以研究型学习为导向;期末考试,出一些研究性的题型,减少记忆性的比例,给予学生按其所学自由答题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考,各抒己见,不设标准答案,以免导致千篇一律。

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平时注重实现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无缝对接,围绕第一课堂,以良好的学风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如开展名著导读、读书沙龙,学生读书报告会等。做好假期学生阅读的引导。假期是个读书的好时期,没有课程和其他活动干扰,时间相对充裕,如能做好假期阅读引导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中心,也是主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向盘。历史学专业学生受方方面面原因的影响,借书量减少,借书面狭隘,大大影响了历史本科生的学习质量。作为高师院校,应该深刻反思,改变课程设置,改进授课方式,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改善考核方式,注意利用网络拓展课堂,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朱定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的经典阅读》,《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1期。

[2]孔利君:《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原因探讨——以曲师历史文化学院为例》,《才智》2009年第3期。

[3]张岚、戴建陆:《1988—2008年大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变迁》,《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2期。

[4]黄晓斌、林晓燕、刘子明:《数字媒体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2期。

[5]潘洪建、魏游、环蓉:《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对策》,《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第5期。


本文作者:彭展,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历史系讲师,中山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