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的强大效力
美国的特许公立学校(在美国,指的是州政府在公共教育体系之外特许的、非营利性中小学教育机构。这类学校的教学大纲接受政府认证和监督,但其他要求比正式批准的学校要低一些。——译者注),尤其是那些参与“知识就是力量项目”(KIPP)的学校,已经通过自身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他们所谓“品格教育”的强大效力。保罗·图赫在其著作《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中,讲述了戴维·列文的故事。列文是“知识就是力量项目”的发起人之一,他一直忧心于从“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毕业的最贫穷的那部分学生的大学辍学率。 1999年,列文招募了38名非裔和西班牙裔学生,他们基本上都出身于低收入家庭,当时正读四年级,列文说,如果他们提前四年,加入自己新开的中学,那么他就承诺,将把他们从“典型的布朗克斯地区公共学校毕业的差生,转变成为能够踏入大学校门的人才”。在“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的四年时光中,这些学生既要接受高强度的课堂训练,也要参与到一个精心设计的项目,接受个人态度的调节和行为的矫正。列文的方法看起来效果不错, 1999年,“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的考试成绩在布朗克斯区名列第一,在整个纽约市则排名第五。对于一所地处经济落后街区的面试入学制学校来说,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属前所未有之事。这也让盖璞公司(美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之一)创始人——多里丝和唐纳德·费舍尔夫妇,慷慨地捐赠了数百万美元,将“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拓展成了覆盖全美的教育网络。有赖于此,过去十年间,全美新建了一百多所全新的“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
很可惜,后续研究结果表明,从“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毕业的学生中,只有三分之一能够完成大学四年的全部课程。图赫写道,当列文看到那些学生没能很好地走完大学旅途时,他忧心忡忡,在审视过退学数据之后,列文注意到,那些能够坚持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在“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读书期间成绩优异的人,反而是那些拥有包括心理弹性、坚毅、乐观以及社交灵活性等品格优势的人。
事实上,自从“知识就是力量项目”起步以来,列文和“知识就是力量项目”的联合创始人迈克尔·费恩伯格就已经在向学生们提供学业相关课程的同时,开展品格教育了。他们在教学楼的墙壁上贴满了标语,譬如“努力学习”“和善待人”以及“万事无捷径”;同时,他们也大力提倡团队合作、善解人意以及坚毅。但列文和费恩伯格逐渐意识到,他们所忽略的,就是学校没有一套固定的框架或课程去教授,甚至去谈论品格。这也就意味着,每一学年,“知识就是力量项目”所属学校的教师们都要从头讨论他们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哪些价值观和行为、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具体如何实现。
最终,列文、费恩伯格以及马丁·塞利格曼在费城会面,阅读了后者刚刚与克里斯托弗·皮特森合著的新书《个性力量与美德》。对列文和费恩伯格而言,这本八百页的著作不啻为“一门关于优秀品格的科学”。
图赫写道,品格这个词“会让每段对话都变得复杂不已,因为对于不同人而言,它的意义都是不同的”。虽然对大多数人而言,所谓品格指的是一系列核心品质,它定义了一个人身上天生的、不变的本性,但是图赫却写道,在皮特森和塞利格曼的笔下,品格的定义则截然不同,他们认为品格包含了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能力”或者“优势”。它们是可以学习、实践和传授的技能。皮特森和塞利格曼的观点及其价值之所以能够说服列文和费恩伯格,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关注点并非道德或者伦理,而是个人的成长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