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纳西语语料来源及语音系统
一 语料来源
本书所用语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Alexis Michaud(2015)里的部分词汇,纳西语词典、各种经书文集。二是笔者在读研期间对在校的纳西族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到的纳西语各个方言土语点的语言材料。2015年作者先后多次前往丽江古城区大东乡白水村委会片丁村进行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纳西语词汇和长篇故事、会话等话语材料。文中纳西语主要是指片丁村纳西族所使用的语言,以下文中都统称为纳西语。
二 片丁纳西语音系介绍
本书调查点片丁村,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东北部,东邻金沙江,与宁蒗县金棉乡隔江相望,西与束河办事处山水相连,南与金山乡接壤,北与玉龙县的鸣音、大具两乡为邻。总面积220.9平方公里,海拔1380—3580米,乡镇府所在地上翻身村,海拔1800米,距区政府60公里。下辖大东、白水、建新3个村民委员会,共3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以纳西族为主的傈僳族、苗族、壮族、汉族、藏族、彝族等11个民族。2012年末,乡村总人口6885人[6]。片丁隶属于白水村委会,坐落老鹰山山脚,距丽江坝县城约70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多为山地。“片丁”纳西语为意为“一块满是落叶的地方”,后来代指整个片丁村。片丁约有四十户居民,170人,有纳西族、汉族、彝族、普米族和苗族等民族,其主体民族为纳西族,其中纳西族共有145人,是白水村委会纳西族聚居最集中的村民小组。
(一)声母
纳西语的声母共有39个,其主要特点是:在塞音和塞擦音声母上,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声母有相应的清浊对立;浊塞音和塞擦音有一套鼻冠音;在擦音声母上,舌面中音和舌根音只有清音,没有相应的浊音。列表如下:

下表为声母接近最小配对的例词:


声母说明:


(二)韵母
纳西语韵母共有24个。韵母的主要特点是:有两个卷舌元音有两个半元音 j、w,两个半元音的出现条件限制只出现在元音
前;有一组舌尖元音
[7]复元音韵母较少,都是后响型复元音。

韵母例词如下:

韵母说明:


(三)声调
纳西语的声调主要有四个,即高平调、中平调、低平调、中升调,其调值如下:

声调说明:
中升调35除了出现在少数固有词和变调(见:四、语流音变)中外,主要出现在古代汉语入声字中,除了生僻的古入声字外,几乎没有例外。
表中的35调可出现在以下固有词中,如:

古汉语入声字与纳西语35调的对应:

(四)音变
音变是指音节由于受前后音及声调的影响发生变化的现象,纳西语的音变主要有音节弱化、同化、变调和多读等现象。
1.弱化
纳西语中语音弱化主要发生在助词上,弱化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弱化为单元音,另一种是弱化为声调,此时弱化来的单元音还可进一步弱化发生音节的省略。

2.变调
纳西语中变调现象较为多样,音节的省略、形容词的重叠往往引起中升调(35)的出现,数量词组合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调,
音节弱化引起的变调现象比较常见,变调的规则是:在两个相连的音节中声调为“前低后高”的“11+33”“33+55”的结构时,都会变调为13或35。声学上,变调过程中13和35是有区别的,但在纳西人的听感中不区分13和35(MICHAUD Alexis2006),所以在归纳音系时记为35。
数词“一”在句中表示模糊量时常省略,且发生声调的变化,但在短语结构中不可省。

片丁纳西语中,由合音造成的含35调值的音节一般能找到消失的成分而还原为两个音节,如上文提到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音音节都能找到消失的对应成分。如:

是
与55调音节的合音,但是发音人的语感中暂时找不到省略的成分。
纳西语中有些词汇在构成词组时,原有词的声调和词组中的声调是不同的,如:

3.元音同化
与纳西语标准音点不同的是,片丁纳西语的一些复音词只存在元音同化的现象,而无辅音同化现象,且一般都为元音逆同化,如:

纳西语中某些音节有多读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舌根音中。


以上的例子中,从发音人的语感看,不是所有的词汇都能变读为三种,有的只能变读为两种情况,如“分开”只有 两种语音形式,这种音变大都为自由变体。在片丁纳西语中,与“洞”词义有关的词还有“洞,孔,窟窿”
,其中
只能有固定的读法。此外其他类似的多读的词还有“烟”
,又可读为:
。
[1]引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民族人口资料》,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1325页。
[2]朝克、李云兵:《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2卷,南方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2页。
[3]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46页。
[4]和即仁、姜竹仪:《纳西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
[5]朝克、李云兵:《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2卷,南方卷(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