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青学刊(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月明潮汕 光耀灯谜

——潮汕灯谜文化从整体认同迈向整体发展刍议

陈伟滨[1]

摘要:潮汕灯谜根植潮汕大地,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潮汕灯谜文化特色并融汇入中华灯谜的主流之中。潮汕灯谜是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汕谜人通过不懈努力,在弘扬、传承灯谜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形成潮汕灯谜文化整体认同的共识,从整体认同迈向整体发展是新时期大潮汕灯谜文化发展的趋势。汕潮揭一体化必将助推潮汕灯谜文化整体发展,机遇与挑战同在,潮汕各级灯谜组织必须调整思路、务实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潮汕灯谜文化品牌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

关键词:潮汕灯谜 整体认同 汕潮揭同城化 整体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因此,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域相联系,即各地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潮汕地区包括当前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辖属区域,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誉。在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众多的潮汕大地上,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文化因素组合形成潮汕文化的特色。潮人勤劳朴实又富有创意和闯劲,既脚踏实地又敢立潮头,不管身在何处,都带有难以抹去的潮人传统文化印记,如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形成的潮州方言,以及潮剧、潮绣、潮州音乐、潮州菜、潮州木雕、潮州功夫茶、潮州剪纸、潮汕牛肉丸……无不浸育着潮人文雅气质的精髓,凝聚着潮汕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潮汕揭三市人民同根、同源,文化、生活习惯一样。而潮汕灯谜,作为潮汕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根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潮汕大地,深入民间,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潮汕灯谜活动盛况空前,群众性谜事活动蓬勃发展。

灯谜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综合性艺术,潮汕灯谜是中华灯谜组成部分。据学者推断,潮汕灯谜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流行传播了:“从潮汕灯谜活动延续下来的击鼓鸣锣开猜这一中原古风来看,基本可以断定潮汕灯谜是由中原地区传入的,而且传入的时间应该不会晚于唐代,至迟不会晚于宋代”[2]。灯谜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扎根潮汕大地,汲取潮汕地域民俗文化的灵秀之气,融会贯通,在保留中原灯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潮汕灯谜文化特色,有些甚至一直沿袭到现在。

(一)灯谜活动场景布置郑重其事,诸如花灯悬猜、布搭谜棚、击鼓导猜、配置谜联等样式,创意地糅合了花灯、锣鼓乐器、书法、对联等其他潮汕民俗文化因素,显示出潮汕灯谜艺术的民俗文化综合性

灯谜,顾名思义,灯曾经是谜语首选的传播载体。清代同治年间潮阳知县、大兴(北京)监生陈坤在《潮州元宵》诗就生动描述当时潮州灯谜活动的盛况:“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3]诗中所用“灯虎”一词,就是指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的谜语。可见,直到清代,花灯悬猜的灯谜活动形式仍然是潮汕灯谜活动的形式之一。

潮汕各地开展灯谜活动,不论级别大小,总是郑重其事,要请专人布搭谜棚,大型的谜棚要像做大戏一样搭谜台挂布为背景,做足工夫,还要布置灯光设备、配置彩篮,谜棚左右两侧悬挂书写好的工整押韵的对联,谜棚前准备好大鼓和鼓槌。悬挂在谜棚上的供群众猜射的谜笺一般由灯谜作者或是请书法高手将灯谜作者的谜号、谜文(谜面)、谜目(猜射范围)书写在各种颜色的长方形纸张或是印制有灯谜组织标识的专用谜纸上。“打鼓师傅工”,现场灯谜活动一般让德高望重之灯谜师长主桴司鼓,由主擂者击鼓三通表示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灯谜活动猜射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游戏形式,谜棚脚的猜众报猜谜作,按照主擂者的司鼓引示,依次报出谜号、谜面、谜目、谜底并进行解释,如报猜解释正确,主擂人击鼓三通并将谜笺和谜赏一并送给猜中灯谜的报猜者。

“潮汕人种田如绣花”,这句俗语传神地形容潮汕农民在耕种田地上花下的心思,种田是辛苦干,只能靠花足心思、下足工夫在有限的田地上耕种,才能确保有更丰厚的收获回报,创造物质财富;这句俗语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潮汕人的刻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行为气质,嫁接到创造精神财富的灯谜文化活动上来,从开展灯谜活动的形式上看,在这里加用一句“潮汕人猜谜似做戏”来形容,实不为过也。

(二)潮汕谜人结合潮汕地域语言、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开发本土谜材,创制独具潮汕特色的灯谜作品,保留和传承潮汕特色谜种,丰富和充实了潮汕灯谜文化活动

“灯谜是汉文化的特有产物,它是以汉字的一字多音、多义、多部为依据来进行的文字游戏”[4]。潮汕人讲的潮州话,也称潮语、潮汕方言,是潮汕人的母语。潮汕谜人巧妙地回避潮语与汉语存在的差异,将潮汕方言俗语带入灯谜这种文字游戏,如:“明月照疏林。猜潮汕俗语——株株有影”、“奈何只有二字。猜潮汕俗语——无大无小”、“目汁枕头垂。猜字一——湘”、“仰泳比赛。土音,猜潮汕小食——浮游追(一种油炸小食品)”……这类灯谜作品幽默风趣,更具潮汕乡土特色,贴近生活气息,深受群众的喜欢。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教授如是说:“我对方言熟语的了解,是从少年时期猜谜语开始的。”“后来上了大学,学了方言学,没曾想这些东西(指潮汕民间俗语等本土谜材在内的灯谜知识)倒成了我关于民俗语言的启蒙课程。”[5]

另外,在灯谜创作实践中,潮汕谜人就地取材,创作了大量潮汕题材的灯谜作品,如以潮汕地名景点、潮汕历史人物、潮汕工艺和潮汕礼仪习俗等为题材的灯谜作品,以灯谜的形式宣传、弘扬潮汕风土人情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潮汕谜人在灯谜创作过程中,将其与诗、词、赋、联等结合起来,并逐步形成了潮州赋体谜、潮州韵谜、揭阳诗钟谜、普宁大谜等独具潮汕地域特色的谜种,至今仍得到较好的保留和传承;在魏育涛的著作《潮汕灯谜史》[6]以及张红雄的著作《海内外潮人灯谜精品评注》[7]等潮汕谜书中都专门对潮汕特色谜种进行了介绍。再有就是,潮汕灯谜作品以直接或隐晦的表现形式广泛地存在于潮剧戏曲、掌故传说等其他形式的文化载体中,黄继钊(梅隐)遗著《梅隐诗文谜总集》[8]中就辑录了《妙趣横生的戏中“虎”》以及《吴殿邦消“灾”赠“福”》《黄锦的“拐杖谜”》等文并作了介绍。

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相毗邻,地缘相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确定了潮汕揭三市人文风俗存在必然的渊源和互补融合的关系,表现在文化意识形态上产生的共识和认同。灯谜是潮汕民间传统文化的奇葩,尤其是每逢节庆,灯谜活动遍及潮汕城乡,灯谜开猜活动十分频繁,灯谜艺术活动历来在潮汕大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澄海灯谜尤其出色,灯谜活动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人文盛况,1999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仅有的三个“中国民间灯谜艺术之乡”之一,为潮汕灯谜争得了荣誉。

为整合地域资源,推动和提升潮汕灯谜发展水平,提升潮汕灯谜传统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潮汕谜人通过不懈努力,积极致力于传承灯谜艺术,弘扬潮汕灯谜文化,从潮汕灯谜典籍整理、潮汕谜艺研究、发起组织潮汕地区大型谜事活动等方面做出创举,让“潮汕谜艺是大潮汕人民共有的文化资源 ”的理念深入人心,得到潮汕谜人的整体认同。

(一)潮汕灯谜典籍整理,让潮汕灯谜先贤的谜艺著作流传于世,发扬光大潮汕灯谜前辈先进的灯谜艺术思想,启迪后学

2005年11月,潮州市灯谜协会组织重印近代杰出谜家、潮籍谜学前辈谢会心居士编次的《评注灯虎辩类》[9]。谢会心居士(1873~1943),谜号(笔名)慧因子,潮州人。毕生好谜,其谜学专著《评注灯虎辩类》于1929年出版后,风行谜坛,被誉为“后学津梁”,视为中华谜学中空前完备的“类书”。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猜谜制谜的“法门”和格式,开篇提出“六书原理”,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影响了现代谜坛70多年,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全书引例1000余则,并逐一加以注释,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灯谜创作法门工具书。谢会心居士《评注灯虎辩类》至今仍备受灯谜界推崇和肯定,郑百川就这样指出:“作为中华谜学的第一部较系统,较完整的以类书形式出现的谜籍,为前人的灯谜创作做了分辨性的总结,对后世谜学之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分类方法与诸般见解论断,至今还为谜界作者接受运用。”[10]

自2008年至2012年5月,由许锦创、刘秋大、杨文琦等主编,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文化服务中心、隆都侨乡谜社编印的《廋坛遗韵》系列书籍已经出版印行了五辑,[11]分别辑录胡寄云《怀蝶室谜存》,吴浩水《盲索居谜存》,潮安林伯源,饶平余楚标,澄海林璧,揭东方旭东,潮安许其祥,汕头李春明、王应钦、陈加益,汕头(祖籍澄海)余植华、吴和鸿,南澳(祖籍澄海)陈传贤、郑仲章,汕头(祖籍澄海)高永宽等已故谜人的灯谜作品。谜集中每位谜人的作品之前均附有谜作者的从谜简介。《廋坛遗韵》系列谜集的印行,诚如魏育涛先生在其《半醉亦疏狂》博文中写道:“它的印行,为我们深入地研究潮汕灯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12]

2010年10月,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学术委员会承办的“黄辉孝艺术人生”座谈会在龙湖宾馆举行,来自福建三明谜友,以及潮汕揭三市的谜界代表和文艺界嘉宾共60多人出席座谈会。黄辉孝是潮汕著名老一辈灯谜艺术家和活动家,生前是南澳县灯谜协会名誉会长,素有“海岛虎痴”之誉,他为潮汕灯谜活动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黄辉孝对灯谜事业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潮汕谜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潮汕后学学习的楷模。随后,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学术委员会、南澳县灯谜协会联合编印《解读黄辉孝》一书,分为“读人”“读谜”“读诗”三大部分,解读黄辉孝,纪念黄辉孝无怨无悔为弘扬中华谜艺的奉献精神。[13]

2011年4月,潮州灯谜名家黄继钊(梅隐)遗著《梅隐诗文谜总集》[14]刊行问世,这是继2006年《梅隐诗文谜选集》刊行之后,又一部汇集黄继钊先生一生心血的力作。广东省职工灯谜协会副会长、潮州市职工灯谜协会常务副会长郑健民,汕头著名老谜家黄炳华,以及北京程荣林为书作序。本书共分为六部分:(1)师友惠赠诗词联;(2)师友题评谜作;(3)师友报道、随笔文章;(4)谜园余韵;(5)文苑丛谈;(6)诗坛漫咏,为研究梅隐先生从谜轨迹和谜作特色提供翔实的资料,书中的大量诗文也为探究潮汕灯谜活动痕迹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二)老中青知名灯谜师友深入开展潮汕谜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潮汕灯谜学术论文,出版刊印潮汕谜艺著作,探索潮汕谜艺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向,逐步形成潮汕灯谜学术概念

2004年庵埠谜协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与澄海职工谜协、汕头职工谜协联合三地谜报创办《潮汕谜学研究》[15],为潮汕谜学研究开辟了理论文化阵地。汕头鄞镇凯是潮汕谜艺研究的中坚代表,他先后于1999年和2001年出版了《潮汕谜艺》和《潮谜评析八百则》两本谜著[16],对潮汕灯谜艺术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研究,率先以专门的学术著作将“潮汕灯谜”“潮谜”进行解读和推介。

近年来,潮汕地区各级灯谜组织积极编印协会谜刊谜报,《谜潮》《饶平谜苑》《海阳谜苑》《庵埠谜艺》《汕头灯谜》《澄海灯谜》《隆都谜花》《三江虎啸》《普宁谜苑》《惠来谜苑》[17]等谜刊谜报越编越精致出色;潮汕揭三市老中青年龄阶层灯谜师友积极撰写潮汕灯谜学术论文,部分知名灯谜师友还出版刊印个人谜艺论著,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潮汕灯谜学术氛围。这些极具潮汕灯谜学术研究价值的个人谜艺论著代表作品,包括潮州郑百川的《郑百川灯谜选注》、《百川谜薮》和《百川谜薮(续集)》[18],枫溪吴旭初的《红楼韵谜》和《水泊雄风》[19],潮安庵埠邓家乐与杨国强合著的庵埠官里小学灯谜校本教材《走进谜宫》[20],饶平张红雄的《海内外潮人灯谜精品评注》[21];汕头澄海张哲源的《阿源谜谭》[22]、杨文琦的《灯谜甲乙篇》[23]、许锦创的《灯谜品》[24]、达濠杨基平的《达濠灯谜》[25];揭阳姚喜林主编,范敬忠、高树凯等担任编委的揭阳电台《开心小谜台》谜作选辑《谜苑奇葩》[26],虎影的《碧玉魔箫》和陈锡池主编的《逍遥虎影》[27]等灯谜专著。

在所有出版印发的潮汕灯谜著作中,最为令人瞩目的,全面系统整理介绍潮汕灯谜历史的,将潮汕灯谜提升到空前高度的灯谜著作是2007年魏育涛所著的《潮汕灯谜史》[28]。《潮汕灯谜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潮汕灯谜史》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潮汕地区灯谜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的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潮汕灯谜文化特征,是一部潮汕灯谜的创业史,是中国灯谜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在潮汕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中国灯谜发展的大背景中,以自己创造的独特写作体例,为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潮汕灯谜的过去和现状,奉献了一本重要参考著作。它的出版填补了地方灯谜史正式出版物的空白,也为潮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29]《潮汕灯谜史》成为潮汕灯谜的里程碑,当之无愧地荣膺广东省第三届民间文艺著作奖一等奖,“2007年度汕头文艺奖”作品奖一等奖等殊荣。

(三)潮汕各地灯谜组织发起举办潮汕地区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大型灯谜活动,以“大潮汕谜会”为主导,辐射大粤东、闽粤港台等地区,交流谜艺、增进谜友友谊,打响潮汕灯谜文化品牌

时逢盛世谜事兴。近年来,潮汕地区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大型灯谜活动在潮汕揭三市各地持续开展,极好地弘扬潮汕谜艺,促进潮汕灯谜事业发展,加深潮汕灯谜的融汇交流,推进潮汕谜艺和周边地区乃至省内、国内外灯谜组织、灯谜师友的进一步学习沟通,打响潮汕灯谜文化品牌,推动潮汕谜艺融进中华灯谜的主流当中。

如已经举办了七届的大潮汕谜会,每年在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轮流举办;潮安庵埠也举办了潮汕揭三市职工灯谜大会猜、粤东职工灯谜会猜、大粤东灯谜会等区域性谜会;饶平县灯谜协会成功举办2010年闽粤港台饶平灯谜邀请赛,澄海溪南谜艺社成立十周年闽粤边界四市谜会,澄海程洋岗千年宝光谜会,隆都侨乡谜社成立年会暨闽粤灯谜联谊会,汕头市总工会2012年庆五一潮汕揭三市职工灯谜大会猜,揭阳棉湖兴道书院潮汕谜友暨虎林群友联谊谜会……这些谜会主办方均会邀请潮汕揭三市以及其他地区灯谜组织代表和活跃谜事的灯谜师友作为嘉宾共赴盛会,除了举办灯谜展猜、会猜活动之外,有些还会举办灯谜竞猜、灯谜创作赛、论文赛等活动,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编辑出版谜会专辑谜书谜报,为传播潮汕灯谜文化留下永久的纪念。

值得回味的是,2011年3月开始,汕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学术委员会承办每月一次的“幸福汕头,和谐家园”灯谜进社区活动,选择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优秀社区开展群众性展猜活动,实现灯谜文化在社区的创新和传承;也就在2011年中秋,汕头市金平区鮀浦崇德堂、汕头市浮西小学等单位举办盛大的“月明社区”灯谜联欢会,更是颇有创意地推出了讲程式、重礼仪、仿古秀的灯谜大联猜,开猜作品有品种繁多的花色谜,包括“舞狮节目谜”“故事谜”“三句半节目谜”“秀歌谜”“动作谜”“实物谜”“画谜”“书法谜”“谜母”等等,互动过程施行古式礼仪——传呼、击鼓导猜、捧桶盘送谜赏、猜众接礼回谢,“看演出,猜灯谜”,进行艺术嫁接,是潮汕灯谜文化的创举,更将社区灯谜文化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又是一年月最明,今天又逢中秋、国庆双节佳庆。2011年,省委提出汕潮揭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潮汕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大潮汕谜界的文化认同。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移动汕头分公司等部门联合举办大潮汕“月明潮汕”灯谜文化节大型文化活动,潮汕谜友迎来又一次灯谜盛会。月明潮汕,光耀灯谜。这次大潮汕“月明潮汕”灯谜文化节充分展示新时期潮汕灯谜文化的艺术风采和实力,也标志着潮汕灯谜从整体认同迈向整体发展,这必将鼓舞和激励潮汕各级灯谜组织和广大灯谜师友,为繁荣潮汕灯谜文化,发展潮汕灯谜艺术继续努力!

结语

一个地域的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地域文化总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水平,纵观潮汕灯谜发展历程的各个时期,只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才能促进灯谜文化事业的起步和繁荣。自1991年潮汕行政区域调整以来,汕潮揭三市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潮汕灯谜文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党和政府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热心关注下,潮汕揭三市灯谜组织和广大灯谜师友围绕着弘扬潮汕灯谜文化的共同愿景,灯谜成为潮汕谜友的共同语言,协力同心把潮汕灯谜这朵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的美丽花朵浇灌得更加娇艳动人。

随着汕潮揭一体化战略部署逐步展开,同城化、一体化惠民措施的实施,将迎来粤东经济的腾飞发展。潮汕灯谜也要借助发展良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思路、助推潮汕灯谜文化整体发展。潮汕各级灯谜组织有必要整合文化资源,共同推动潮汕灯谜整体发展,形成合力,互相协作,互相对接,互相推动,错位发展。积极配合当地党政宣传,做好“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三打两建”“幸福广东”等主题灯谜活动,启动灯谜文化服务民生活动,利用灯谜活动的形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着力发展网络灯谜、手机灯谜活动;继续深化推进灯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灯谜活动。在搞好自身活动建设的同时,潮汕各级灯谜组织应该加深谜艺交流,共同探讨、研究适应新时期的灯谜文化课题;在举办灯谜活动特别是大型谜事活动时,要从潮汕灯谜整体发展的立场出发,创新形式,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加深与海内外灯谜社团的文化交流,把潮汕灯谜做得更有影响力,将潮汕灯谜文化品牌提升到更高层次。

责任编辑:陈贤武


[1] 陈伟滨,1979年生,潮州人,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潮安县庵埠灯谜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2] 张红雄:《海内外潮人灯谜精品评注》,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第1页。

[3] 陈坤:《潮州元宵》,载潮州市文化古城保护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潮州历代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第164页。

[4] 郑百川:《百川谜薮续集》,闻风室丛书,2010,第32页。

[5] 林伦伦:《潮汕方言:潮人的精神家园》,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084~085页。

[6] 魏育涛:《潮汕灯谜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7] 张红雄:《海内外潮人灯谜精品评注》,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

[8] 李志浦主编,黄继钊著《梅隐诗文谜总集》,出版单位不详,2010。

[9] 谢会心编次《评注灯虎辩类》,潮州市灯谜协会,2005。

[10] 郑百川:《百川谜薮续集》,闻风室丛书,2010。第3页。

[11] 许锦创等主编《廋坛遗韵》(第一至第五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文化服务中心、隆都侨乡谜社编印,2008~2012。

[12] 魏育涛:《半醉亦疏狂》,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457 cb0100vmam.html。

[13] 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灯谜学术委员会、南澳县灯谜协会编,鄞镇凯、黄秦奇主编,《解读黄辉孝》,2010。

[14] 李志浦主编,黄继钊著《梅隐诗文谜选集》,出版单位不详,2006。

[15] 汕头市职工灯谜协会、澄海区职工灯谜协会、潮安县庵埠镇灯谜协会编《潮汕谜学研究》(谜报)1~3(2004~2007年)。

[16] 鄞镇凯:《潮汕谜艺》,花城出版社,1999;鄞镇凯:《潮谜评析八百则》,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17] 《谜潮》1~29(潮州市灯谜协会,1984~2012年)、《饶平谜苑》1~5(饶平县灯谜协会等,1989~2011年)、《海阳谜苑》1~2(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2011年)、《庵埠谜艺》1~6(谜报)(潮安县庵埠镇灯谜协会,2002~2004年)、《汕头灯谜》1~2(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7~2011年)、《澄海灯谜》1~18(澄海灯谜协会,1986~2011年)、《隆都谜花》(澄海隆都镇侨乡谜社等)、《三江虎啸》1~2(揭阳市灯谜协会,2002~2009年)、《普宁谜苑》(普宁县(市)灯谜协会,1990~2010年)、《惠来谜苑》1~3(惠来县灯谜协会,1992~2010年)。

[18] 隋晶编注《郑百川灯谜选注》,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郑百川;《百川谜薮》,闻风室丛书,2001;郑百川:《百川谜薮(续集)》,闻风室丛书,2010。

[19] 吴旭初:《红楼韵谜》,出版单位不详,2004;吴旭初《水泊雄风》,出版单位不详,2007。

[20] 邓家乐、杨国强:《走进谜宫》(校本教材),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

[21] 张红雄:《海内外潮人灯谜精品评注》,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9。

[22] 张哲源:《阿源谜谭》,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2006。

[23] 杨文琦:《灯谜甲乙篇》,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

[24] 灯谜吧,网络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522905737。

[25] 杨基平编著《达濠灯谜》,香港:艺苑出版社,2010。

[26] 姚喜林主编《谜苑奇葩》,香港:中华文苑出版社,2011。

[27] 虎影编:《碧玉魔箫》,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10;陈锡池主编《逍遥虎踪》,普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谜学研究会,2010。

[28] 魏育涛:《潮汕灯谜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29] 苏德友:《一部潮汕谜的创业史:评〈潮汕灯谜史〉》,网络资料:http://www.ydtz.com/news/shownews.asp?id=3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