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五千年(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蔡伦造纸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书包里的课本重吗?如果把课本上的字刻在竹片上,做成竹简,你们知道会有多重吗?

是的,如果把书包里的课本都换成竹简,小朋友们一定都背不动。竹简又厚又重,还占地方,带起来可真不方便。可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东汉时期的课本,就是这种竹简啊。

那个时候,人们写一本书,要用好多捆竹简。像今天的一本语文书,估计要用上百捆竹简才能记录完呢!所以那时候的人,不管是写书,还是读书,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有一个叫蔡伦的人也有同感。有一次,他在读《史记》的时候,心想:一部《史记》就要用这么多捆竹简,运送和收藏都太麻烦了,除了皇帝和高官,估计平民百姓是很难读到的。所以,蔡伦就想改良竹简,让它变得更轻更方便。

刚开始,蔡伦试着将竹简加宽、削薄来减轻它的重量,增加它的容量。可没想到,竹简太薄了,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就裂了,碎了。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不过,蔡伦可没有放弃。他每天走在路上,都用心观察,看看究竟有什么可以用来代替竹简。

一天,蔡伦对着石磨出神。他想,把麦粒磨成面,加上水,就可以摊成薄薄的饼子了。那么,竹简是否也可以这么处理呢?于是,他试着将竹简装进磨眼里,结果只听到“嘶嘶啦啦”的响声,却没能把竹简磨成粉。再一次,蔡伦的实验失败了!

蔡伦仍不甘心。他仍然觉得石磨可以制造出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材料放入石磨或者石臼,看能不能磨成粉,摊成“饼”。

终于有一天,蔡伦把竹节、破布和旧渔网等放在石臼中用力舂,直到把材料捣成渣。接着,他把这些渣泡在水里,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层薄膜,看上去真的像薄薄的“煎饼”。

蔡伦欣喜若狂,拿小竹子轻轻将“煎饼”揭下来,贴在墙上。等到“煎饼”晾干后,蔡伦又小心翼翼地拿毛笔在上面书写,结果发现不但光滑流畅,而且墨迹很快就变干了。这比起竹简来,可是好上一千倍啊!

有了这次成功的实验,蔡伦信心大增,天天在原来的配方上琢磨,终于制成了一张张更加稳定的“煎饼”,这就是最初的纸。

他把自己发明的纸献给汉和帝。汉和帝特别高兴,下令把这种造纸法推广到全国各地。

这就是蔡伦造纸的故事。正因为有蔡伦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今天才不用背着重重的竹简去上课。小朋友们,蔡伦的研究和坚持精神,是不是很可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