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综述
“世界一流企业”(World Class Company)是流行的商业用语,泛指世界级企业,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反映了企业的愿景和战略方向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变化,人们对世界一流企业增加了限定语,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归纳梳理对世界一流企业的界定有以下不同观点。
学术界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一是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二是进入世界的同行业前20名;三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或国际标准。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就可以认为该企业是世界级企业;满足两个条件,可认为其为世界级优秀企业;如果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才能够认定该企业为世界一流企业。(1)
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首先,要“大”,即具有足够规模的体量,对行业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其次,要“强”,即不断创造不俗的业绩并保持所在行业的领袖地位。最后,“基业长青”,即具有发展的长期持续性,经历市场变化、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积累了长盛不衰的国际名声。
国内研究机构认为,世界一流企业是指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能够不断创新,被世界公认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显著特征是始终关注全球市场、持续追求卓越业绩、调动全球最佳才能、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李泊溪,2012)。
国内企业家刘郑国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具备行业主导权,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具备强大的品牌优势,具备独特的运营模式,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早在2010年,制定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提出了“四强”(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的评价标准,明确了世界一流企业的“四个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中央企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制定了13项对标的共性要素。
2018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在加快形成“三个一批”上狠下功夫:一是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当中能够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二是形成一批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三是形成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综合分析各方观点,我们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就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航母,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具有引领力。能引领行业持续发展新方向,具有超前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拥有全球知名品牌和忠诚客户群。
二是具有控制力。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行业发展中拥有国际市场话语权,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具有影响力。具备很高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公司市值和盈利能力始终位于世界同行业前列。
四是具有创新力。具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推出“撒手锏”技术、颠覆性产品和重塑性的商业模式,能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五是具有持久力。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第一方阵,主要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强,具有久经考验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六是具有向心力。能够塑造独特的一流文化,凝聚世界一流人才,履行“三大责任”,得到全球同行业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