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贞元(785—805年)
自中唐代宗朝以来,女子的发式逐渐繁复化,出现了发鬟如丛立在头顶的式样,搭配的衣式也日益变得宽博。在时人沈亚之为爱妾卢金兰所写的墓志中,记录有贞元年间少女卢金兰在长安学舞时的妆束:“岁余,为《绿腰》《玉树》之舞,故衣制大袂长裾,作新眉愁,顶鬓为娥丛小鬟。”(2)她特制了大袖长裙的衣式,画眉若愁啼状,鬓上梳起数丛小鬟。而元稹在《梦游春七十韵》中回忆恋人崔双文的模样则是:“丛梳百叶髻(时势头),金蹙重台屦(踏殿样)。纰软钿头裙(瑟瑟色),玲珑合欢袴(夹缬名)。”(3)
中唐女供养人像
敦煌莫高窟四六八窟壁画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敦煌壁画全集·7·中唐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65.
发上可层层插戴小梳,如王建《宫词》:“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又有元稹作于贞元十六年(800年)的《恨妆成》:“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到了唐德宗贞元末年,长安城中开始流行新的妆束:堕马髻与啼眉妆。女子面上淡晕粉妆,细眉浅浅画作八字形,若皱眉欲啼的模样;原本斜在头顶梳作团状的发髻,变为向外倾斜堕下的垂鬟。
中唐女供养人像
敦煌莫高窟一五九窟壁画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敦煌壁画全集·7·中唐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3.
在传世的唐代仕女画作中,托名周昉所绘的《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大约即处于这一时期(4)。有了同时期文物与这些唐画作参照,可进一步知晓后世所谓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人无款《宫乐图》大约也绘制于此时。其中《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女子所穿裙式,在新疆阿斯塔那唐墓竟发现类似实物:一腰绢裙在身前正中压一道“裙门”,进而向裙门左右压褶;裙头还加缝有在胸前凸起的弧形裙腰,似兼作胸衣之用。
白居易在“忆在贞元岁”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写道:“粉黛凝春态,金钿耀水嬉。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又有他在长安所作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细致摹写了与之搭配的服饰形象:“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带紫蒲萄,袴花红石竹。凝情都未语,付意微相瞩。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
绢裙及穿着示意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原件仅残剩裙腰与部分裙身,裙长不明
本书作者补绘
唐德宗贞元年间女性妆束形象
参考同时期敦煌壁画女供养人形象绘制
发式妆容:头梳蝉鬓、丛髻,面绘花钿
服饰:上着花缬肉色衫子,下着海波纹青裙,肩披素纱帔子
贞元年间女性形象
(传)周昉《挥扇仕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贞元年间女性形象
(传)周昉《调琴啜茗图》/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贞元年间女性形象
宋摹《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贞元年间女性形象
唐人《宫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历年间偏梳髻发式
贞元年间堕马髻发式
唐德宗贞元后期女性妆束形象
参考同时期陶俑与绘画形象、诗文记载绘制
发式妆容:头梳蝉鬓、堕马髻服饰:上着绯红衫子,下着绿裙,肩披紫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