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01年,我第一次见到史蒂芬·柯维,当时他约我面谈,聊一聊心中的想法。我们热情问候彼此,和他握手时我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只你用过千百次的皮制棒球手套,亲切又温暖。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史蒂芬一开始便向我提问,他问了很多问题。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教育界的泰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却想向一个比他年轻25岁的人学习。
这次谈话终于给了我一个机会,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开门见山地问:“您是怎么想到‘七个习惯’的?”
“不是我想出来的。”他回答。
“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错愕,“是您写了这本书。”
“是的,确实是我写的这本书,但是这些准则却是早在我之前就广为人知的,”他说道,“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
那一刻,我开始理解为何这本书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柯维花了三十多年学习、研究、实践、传授,并加以提炼和完善,最终集结成册。他并不想用这些原则来图名求利,而是想让人们学会这些原则,让原则变得可行。在他看来,创造出“七个习惯”的首要意义并非是作为个人成功的手段,而是为公众服务。
当鲍勃·惠特曼,富兰克林柯维(FranklinCovey)的执行总裁,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5周年纪念版)》作序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要重读全书。其实,这本书在1989年第一次出版后不久我便读过,但此次能再次领略书中的精华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也想重新确认:是什么让这本书能成为永恒经典?
本书奠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地位,我认为有四点原因:
1. 柯维在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创造出一种“用户界面”,形成连贯的概念架构,加上柯维的文采,让内容变得易读可行。
2. 柯维的重点是跨越时代的亘古不变的法则,而不仅仅是一些技巧或是时下流行的理论。
3. 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因此,不仅要帮助人们变成高效能人士,还要能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4. 柯维本身是大师级的教师,却十分谦虚,承认自己也有缺点,他立志要和大家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史蒂芬·柯维是统合综效的大师,他在个人效能方面所做的贡献,可用图形用户界面在个人电脑上的作用作类比。苹果电脑和微软操作系统出现以前,很少有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脑:因为没有简单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没有鼠标指针,没有人性化的图标,也没有层叠的多对话窗口,更别说触屏功能了。但是, Mac机和Windows出现后,终于令普通大众体验了小小芯片的威力。与此类似,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有关个人效能的智慧,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彼得·德鲁克,却从未有人能够整合出一个连贯、方便使用的系统。柯维创造出一套标准操作系统——个人效能的“Windows系统”——简单又好用。柯维是一位好作家,在短篇故事和概念叙述上游刃有余。我永远也忘不了书中第一章里讲的故事(还有其中的道理)——在地铁里一个男人怎么也管不住尖叫的孩子,也忘不了灯塔、错误的丛林和金蛋的比喻。
他对一些概念的包装,效果出奇地好,既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概念,又很有见地地说明了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比如:“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等等。为了让表述更清晰,他还借鉴了个人生活中的小困难和故事,内容涵盖子女教育、婚姻、交友。他是在培养习惯和生存需要的“肌肉组织”。
柯维系统中包含的思想历久弥新。原则就是如此,有效并适用于世界上不同年龄的人。当世界充满变数、纷争和混乱时,人们需要一个安全的港湾,一座能在迷茫时指点迷津的灯塔。柯维坚信,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原则一定存在,寻找的过程是一种智慧。他不认可那些站在屋顶上叫嚣的人的观点,即“没有什么是唯一的,没有什么能永远存在,没有什么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保留下来!所有都是新的!过去的原则早已过时!”
我的研究侧重以下问题:“伟大的公司靠什么突显?为什么有些公司从优秀跨越到卓越(有些却没有)?为什么有些能坚持到底(有些倒闭了)?为什么有些公司在商战中胜利?”研究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是“坚持核心、刺激进步”。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如果没有能坚守、赖以发展、作为港湾、提供指导的一套核心原则,企业不会发展或者达到真正的卓越。与此类似,公司没有刺激进步的体系,也不会迈向卓越。这个体系包括对改变、更新、提高和BHAG理念(Big Hairy Audacious Goals,宏伟的、冒险的、大胆的目标)的追求。当你把“坚持核心、刺激进步”两个要素相结合,你就会得到长期保持公司或者组织活力的二元结构。柯维在个人效能方面找到了相似结构:首先要建立一套不会更改的强有力的核心原则;同时,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这种二元结构会奠定坚如磐石的基础,让人一生不断成长。
当然,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因此本书不仅实用而且深刻。没有原则就没有效率,没有原则就没有个性。写这篇序言的时候,我作为美国西点军校1951级领导力学习班的学生会主席,正在参加一个为期两年的旅行。我领悟到西点军校培训的关键点在于:伟大的领导始于塑造性格,要做一个领导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你做事的基础。如何塑造领导?你要先塑造自己的个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不只发挥个人效能,而且培养领导力。
当我回顾我研究过的杰出领导者时,我惊奇地发现,柯维的原则适用于其中很多人。首先我要关注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比尔·盖茨。近几年的一个潮流是把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归因于运气,说他们不过是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仔细思考,这种说法就会不攻自破。当《大众电子》杂志把Altair电脑当作封面,并宣称这是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时,比尔·盖茨立刻联合保罗·艾伦组建了一家软件公司,为Altair电脑编写BASIC语言程序。也许,盖茨是在合适的时机掌握了编程技术,但是很多人都在学习这个技术,比如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学习电脑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在IBM、施乐公司和惠普这类技术公司从业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还有政府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数以万计的人都能做到盖茨所做的,但是他们没有。盖茨当机立断。他从哈佛辍学,搬到了阿尔布开克(Altair电脑的基地所在)。他夜以继日地编写程序。比尔·盖茨变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在适当时候做决定的运气,而是他在适当时候的积极回应。(习惯一:积极主动)
微软的发展如日中天,盖茨也在一个宏大的想法推动下拓展了自己的目标: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之后,盖茨与妻子一起创办了比尔与马琳达·盖茨基金会。目标都很宏伟,比如让疟疾从世界上消失。盖茨在2007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这样说:“对于马琳达和我来说,挑战是一样的:怎么用手上的资源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习惯二:以终为始)
真正的原则意味着我们会把最重要的目标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意味着在判断力最佳的状态下做出突破。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从哈佛毕业才是年轻的比尔·盖茨最紧要的任务。相反,他却不顾周围好心人质疑的目光,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创建微软时,他把所有能量注入两个首要的目标:雇佣最好的员工,开发几个重量级的软件;其余的事情都是次要的。盖茨在一次晚宴上第一次见到沃伦·巴菲特,当主持人问餐桌上的客人,认为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重点”。(习惯三:要事第一)
盖茨和第四个习惯的关系有点复杂。(习惯四:双赢思维)表面看来,盖茨的性格似乎更符合独善其身的赢者心态。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一直在一本名叫“噩梦”的记事本上记录微软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方面。在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下,可能只会有几个赢家,剩下大部分是输家,盖茨绝不会让微软输给任何一个赢者。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盖茨善于把互补的各方结合成一个整体。为了实现梦想,盖茨意识到微软若想壮大实力需要借助其他公司的优势:因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如IBM或戴尔这样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他还注重公平,因此,当微软获利时,员工也成功了。盖茨充分展现了互利共赢的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与长期合作伙伴史蒂夫·巴尔默的配合。盖茨和巴尔默合作时的收获要比单打独斗大得多, 1+1绝对大于2。(习惯六:统合综效)
盖茨把焦点转移到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他从未说过:“我已经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我也知道如何获得社会影响力。”恰恰相反,他带着无尽的好奇心想要有所理解。他带着问题前进,尝试着掌握能解决最棘手问题的学问和方法。向朋友请教结束时,他以一句幽默评论作为回报:“我确实需要再学学磷酸盐。”(习惯五:知彼解己)
终于,我被盖茨的变化完全震慑了。即使在微软创业最紧张的时期,盖茨也会定期抽出一整周阅读和反思,扫清一些障碍,那是思考的一周。他还养成看传记的爱好,一次他告诉《财富》杂志的布兰特·谢兰登:“一些人在生活中的发展实在令人称奇。”——这句话像咒语般在盖茨身上应验。(习惯七:不断更新)
盖茨的例子让人惊叹,但是我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人。温迪·科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提出“为美国而教”的理念,激励了成百上千的大学毕业生先在落后学校任教两年,终极目标是凝聚势不可当的社会力量,彻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史蒂夫·乔布斯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住在连家具都没有的房子里,由于近乎疯狂地投入开发新产品,他完全没有时间去做似乎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买餐桌或沙发。(要事第一)再比如西南航空公司的赫伯·科勒赫,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创建了双赢的模式,以便每个人在9·11恐怖袭击后都能团结一致。 30年来,既保证公司的长期利益又不会裁员。(双赢思维)还有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每天只打几个盹,这样“一天能当两天用”。(不断更新)
我并不是说,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塑造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必须逐一培养所有七个习惯。比如《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原则是互补的,但又彼此独立。柯维写书的出发点不是建立强大的组织而是提高个人效能。但是我推测,能实践“七个习惯”的人都会成为五星级领导者,这也是我在《从优秀到卓越》里描述的变革型领导者。五星级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低调性格和职业理想的完美融和,把精力、动力、创造力和原则置于比个人意愿更广阔、更长久的地位。肯定地说,他们雄心勃勃,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改变世界,他们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自己和个人利益。
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作为衡量伟大领导者的重要变量之一,即,掌权者的内在动力、性格和抱负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无论他们说什么或怎么伪装,即使不是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也绝对会表现在决策和行动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柯维体系的中心原则:首先塑造性格,先战胜自己才能赢得工作上的胜利。
我认为史蒂芬·柯维本人便是一个五星级领导者。在非常成功的事业面前,他对自己影响力的谦卑绝不是伪装的,他帮助人们掌握理念的愿望不可阻挡。他发自内心地相信如果人们实践“七个习惯”,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这个信念贯穿全书的始终。
作为一个五星级领导者,史蒂芬·柯维尽力实践他教授的内容。他坦言自己在坚持习惯五(知彼解己)上遇到的困难最多。一个巨大的反差是,史蒂芬写书之前,他先开始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我们更能理解,他首先是一个作为老师的学生,然后才是一个学习写作的老师,这样的好处是他的课堂互动非常活跃。在习惯二中,史蒂芬挑战每个人的方式是想象自己的葬礼,然后思考:“你想让每个致辞者就你的一生说些什么?……你希望他们看到你性格的哪些方面?你希望他们记得你有什么贡献和成就?”我相信,如果他在天之灵能听到人们现在的赞誉会很欣慰的。
没有人能永生,但是书和思想却会永远流传。当你用心读这本书,你会深受史蒂芬·柯维能量的影响,你能感觉到他借助文字和你说:“我在这里,我对此深信不疑,让我帮助你,我想让你得到真谛,从中学习;我想让你成长,做得更好,贡献更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逝者安息!史蒂芬·柯维的事业仍将继续,史蒂芬·柯维的精神将永存, 像本书刚出版时一样的鲜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刚满25岁,这正是生命力最强的开端!
吉姆·柯林斯
于科罗拉多州波德尔市
2013年6月